记忆的那片海

2012-03-05 14:06 | 作者:淡泊宁静 | 散文吧首发

站在风帆下远远望去,夕阳染红了半边天,落日被晚霞包围着慢慢落下,海面被映成了一片火红。这时的海比天空更要美,归航的船儿在海中星星点点,迎风前进,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闪亮着,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然后消失。遥望家乡的那片海岸,在余辉中像座做海市蜃楼,亦真亦幻。

记忆中家乡的那片海,让我留恋往返,难忘那清爽潮湿略带着谈谈的海腥味的海风,吹拂着人的头发、面颊、身体的每一处的感觉。铺满鹅卵石的海滩,在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堆中,我们细细的搜寻,偶尔幸运时还会发现琥珀石。还有陡峭的悬崖;小小的码头;空中展翅的海鸥;平缓的沙滩,海浪轻轻扑打着海滩,发出沙沙的响声,它是那样的多变,又是那样的丰富。我的家乡八角湾,散落了我童年美好的记忆。

生长在海边的缘故,一提起大海,我的心也如那浪涛般汹涌澎湃,我对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说不明,也道不清。年少时多少的时光在海边度过,那里有我快乐成长记忆。儿时最喜欢放暑假,因为那样可以经常泡在海边,与大海嬉戏,很多次里又回到那片海滩,退潮后那些裸露的岩石,留下我童年的记忆,每一处都熟悉的留在我的脑海。

每当暑假来临,那里便变成了孩子们的天堂,潮汐潮落,和小伙伴们提着小桶赶海忙,在沙子里摸蛤、和螃蟹们斗志斗勇,当桶中装满收获的小螃蟹,小海螺和各种各样的海鲜时,是我们最幸福时刻。傍晚我们赤脚走在软软的沙滩,或是踮起脚小心翼翼的走在圆圆的鹅卵石上,在鹅卵石上还能感受到太阳的余温,虽然咯的小脚丫痒痒的,但是还是喜欢在上面嬉戏追逐。晴空万里、风平浪静时,对面的芝罘岛,红瓦白墙近在咫尺,海鸥在空中盘旋,太阳照耀下的海面仿佛阳光大道直通海岛。当风浪大起时,站在悬崖上,远远望去,海浪涛天,潮水一浪高过一浪,汹涌澎湃。

当星星月亮还挂在半空时,勤劳的父辈们便已经出海,当孩子们起床时,他们已踏着朝阳归航。妈妈和婶婶们早在岸上期盼了很久,买货的小贩也早已挤满了小小的码头,远远望去渔船点点,由远至近,小黑点慢慢的变大,当轰隆隆的马达声越来越大时,船已经靠岸,父亲和叔叔们麻利的把舱里的海鲜搬上岸,一筐筐鱼虾活蹦乱跳,一只只螃蟹“横行霸道”一条条马蛸张牙舞爪,在归航的路上他们已经把所有的收获都分类装好,古铜色的脸上透出丰收的喜悦,悠悠的点上一支烟稍作休息。剩下来的事情就由妈妈和婶婶们去完成,把海鲜批发给鱼贩们,这时候的码头已经人声鼎沸。

在家乡最热闹的还数正月十四的送鱼灯,也就是现在的渔灯节。送鱼灯是八角周边渔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听父辈们讲:相传在一年的农历正月十四,下刘家村的渔民出海捕鱼,突遇海上大风浪,直到晚上仍未归来。心急如焚的村民们提着灯笼,拿着火把聚集到海边叩拜龙王,乞求保佑家人的平安归来。村民们的诚心感动了龙王,顿时灯光、火光连成了一片,海里的渔民看到了灯光,顺利返回家园。后来为了感谢龙王,就在每年的正月十四日,渔民们就会摆上鱼、猪头、馒头和水果等贡品,扭起秧歌,放起鞭炮,点起鱼灯,祈求龙王保佑渔民们丰收、平安。这时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节日,我们会在秧歌队里穿来穿去和大人们扭成一片。现在由于西区飞快的建设,渔民们越来越少了,这一节日已经演变成一年一度的文化活动了。

从小就对大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喜欢大海的宽广,喜欢大海的包容。在我心中,大海更像一位母亲。不开心时,唯有那浪涛声才能为我解开心结;生气时,那宽广的大海教会我心胸要宽广。每次到海边,经历虽然相同,但收获却大为不同,看着那海天相接,船帆点点,记忆便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遥遥的望去,那片海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模样,西区在迅速地发展,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现代化的小区临海而建。大宇造船厂已经投产5年,吸纳安置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美丽整洁的海岸线,一座座雕塑点缀。傍晚那流光溢彩的栈更为海岸披上了一层神秘而美丽的面纱。那片海岸翻天覆地的变了样,现代化的城区已将那片原始的海岸完全城市化了,西区正在立起。怀念那片鹅卵石;怀念那悬崖;怀念那小小码头的叫卖声;怀念那夹杂着阵阵海腥风的味道;怀念那童年的记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