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故乡的思念

2008-10-26 13:38 | 作者:向秀慧 | 散文吧首发

故乡三峡以山奇、山险、山美,奇名天下。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堆满了五花八门的怪石,一片片的绿枝,密的瞒眼。引来无数的游客在这里留恋忘返,自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的骚客在这里留下感叹!

巴东的山有一半是石峰,裸露的巨石则立千仞,光秃秃,嗅不到一丝土的气息。尤其是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甚少。但你会看见一棵棵野松和不知名的杂草破石而出,伸展那优美而碧绿的长臂。那独有的气质,世人赞叹着它们独绝的姿容,但却很少有人去想,它们在终日的列日和寒风中是怎么成长的。

要是你这时间你乘座在船上,你会看见这人迹希罕的地方,那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一丈万下的悬崖峭壁;那凶险莫测的绝镜。深处,几丝袅袅的炊烟,阿娜的盘旋在云端,为这庄严的峭壁增添几道生机。让人心生敬意。这时间才真正的看见天地的浩瀚与博大。

夕阳的残照里,在风狂骤里,这些绝壁远看怎么都像一个活着的人;像战场上不倒的英雄;像一匹正在歇息的白马;像沉静的禅家;也像超逸而具风骨的文人。整个一片就如同浓墨画上一般。

现在应该这么说了,三峡这些名绝天下的奇山奇石,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丝;而那几篓青烟便是山的灵魂

我的老家便是这山的寄生。想起来又有多时没与之亲近了!

转眼又是一个秋天,曾听说:秋是游子想家的极盛时期。我想是的!在外漂泊的人也都会认同。秋天来了,天、节就紧跟着来了,寻着家的方向,情绪就开始如涨潮时的海水般既热情而又猛烈。念着故乡的山、水、人!

“18岁那年,我急切地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便踌躇满志地走出了湖北巴东那个叫凉水井的小山村。在喧闹的都市奔波了七八年之后,却一直走不出千里之外母亲那盼归的眼。置身于川流不息的繁华城市,我常常禁不住站在昼与的边缘眺望小山村,将思念卷成一片薄脆的叶笛,心中的歌儿便随着飘散的炊烟徐徐升腾……家,在远方,需要越过千重山,颠簸万里路。

故乡的山,就在眼前,但我此时却始终穿越不过这道防线!

距离阻挡不了我祈盼回归的心。家,在大山深处,更在我心灵深处!那里有亲情,有着一却恩恩怨怨,有着扯不清、理不平的矛盾。但,不会影响我归来的脚步。“胡马依北风,越朝南枝。”离家越远,想家的感觉就更浓了。如果不是为了谋生,谁愿意选择背井离乡?从这里到那里,从温馨伤感!如同候鸟迁徙,可心灵深处最初及最后镌刻下的还是家乡温暖记忆。无论家多么的贫穷,多么的破旧,它永远是一个游子向往的地方。最喜欢的感觉,坐在南下的列车上,满脑子盘旋着家乡一山一石和村民们慈祥的脸庞,离家越近心里越显得澎湃激烈,总怕家乡已把自己遗忘。“渔灯暗,客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不要说赤裸裸来去无牵挂。至少,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总有一个家让我们依靠。老后归去时,我们也不愿意举目无亲,没有一个可以告别的亲人。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我坚信任何一个从乡间走向城市的人,不管他脚下的马路有多宽,他的根总是和他的思想系着故乡。

生命起步虽已经很久了,但前途却还遥远。家的概念还会改变,然而我已经知道,家是奔波的意义。只是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却是芸芸众生的。

一转眼,童年就已经成为了过去。当胡须慢慢的从嘴角长出,家也就成了一个想要逃脱的地方。

童年里,家是一声声的呼唤。那时我似乎比今天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放学后,父母总是找不着人影,而是和邻家孩子聚在一起,天马行空。演译各种英雄的孩戏,直到阳行西土,听见父母的呼叫才肯罢休。这样的的声音伴随着我慢慢长大,日复一日,至今仍回响在耳边。

书看的多了,世界也就变的大了。开始在人海中翻江倒海,开始知道有些疼痛是无法向别人说起的。甚至是自己的最为知心的朋友,于是就开始想起家了,幻想着分到远方的家中,推开门,让自己泪流满面。此时的世界真的很大,而我所需要的,正是家中那种熟悉的味道,那周围一成不变的风景。

在外地生存,远离自己的家人。工作之余便有无数个周末无处消遣,手中的电话本虽然很厚,翻来翻去,却没有一个号码是为我此时而准备的,这个时候,家又变成了自己要和另一个人建立的那个新的小家了。

从相识到相知,在到恋恋相拥,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我拥有了一个平凡的家,此时,家的概念又变了;它是深夜回家时为你点起的一盏灯,是傍晚你看看书我看看电视,偶尔交流几句的宁静,是得意忘形时可以呼朋唤友、可以张口大骂的地方。

家的概念在不停的变换着,生命在这种变换中走过。家有时也意味着悲伤,然而在家中你也会感觉到一种坚强。家又像是一个生命力顽强的植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离家在外的人可以想家,在湿冷的时候以牵挂来取暖。但心灵的家迷失了,便成了一个永远无家可归的人。一个永远的游子,人生成了没有驿站的长路。我相信,只要给心灵安上一个指南针,你就会很快找到回家的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