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寄人文汉阴

2011-12-23 13:50 | 作者:墨竹-润泉 | 散文吧首发

文/墨竹·润泉

我对汉阴人文的初步认识缘于《汉阴文艺》。半年前,我向恩师张德森先生借书,他在给我所借书目的同时带给了我两本泛着古香古色的《汉阴文艺》,看完此书,辉煌灿烂,源远流长的汉水文化轮廓便在脑海中形成,如一幅底蕴丰厚,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印于心际,令我顿生相见恨晚之感。自此,上网时我总会进入汉阴文联主页关注汉阴文艺的新动态,了解汉阴文化的新动向。

我的家乡汉阴地处秦、楚、蜀接壤之地——陕南安康。它北枕秦岭,南倚巴山,凤凰山横亘东西,汤汤汉江、悠悠月河分流其间,山川秀美,奇山异水,古木峥嵘,地灵人杰,亦是享誉省内外的黄金大县、“中华铁锈红”瓦板岩之乡、鱼米之乡和美食之乡。汉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它秦属西域,汉置安阳,唐更汉阴,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等文化大家都在诗中提到或歌咏过,相关的历史文献中也多处提及,如《庄子·天地》记载子贡过汉阴见一老人用桔槔取水,于是抱翁全德流芳千载。其境内有阮家坝、杨家坝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可登古城墙寻旧迹,望文峰塔涤俗情,拜孔庙添儒风,访三沈纪念馆寻五四之先驱、享誉中外的的文化大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昆仲,瞻陕南抗日第一军纪念碑惦开国名将何振亚、沈启贤、杨弃三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古钟灵毓秀地,先贤已随时光远去,长烟一空,且看今朝文苑又芳菲。

正是这方厚土孕育出了当今汉阴本土作家陈绪伟先生的精选散文集《乡村的牛》,已由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凝聚了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的心血和汗水,其散文力着于对故土的观察与感念,质朴、清新自然而富有诗意,情感真挚,充满着淳朴的乡土气息,其灵性的文字、平实的语言给人以心灵的震憾与洗涤,表达着一颗善良之心对家乡的热和对生命本真的探寻。体现了作者崇尚自然、感恩生活的博大情怀。陈绪伟先生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笔耕不辍,著有诗歌、散文、小说、理论研讨文章等千余篇,数篇文章先后在《散文选刊》、《长篇小说》、《安徵文学》、《延河》等报刊发表并多次荣获殊荣。现系中国国际作家联合会会员、陕西省客家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康市作家协会理事、市文联理事、汉阴县三沈文化研究会会长、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等。

扎根汉阴的丁大正先生,在一边照料盲妻一边供养两个儿子读大学的情况下,历时十年风霜,呕心沥血创作了长篇小说《秋雨》,现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本着忠于生活、忠于良心的宗旨,以此记录时代发展的印痕、历史的轨迹。丁大正先生的散文《我和我的盲妻》被2008年度中国散文年会评为银奖,并被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年我最喜爱的散文》一书选录出版。

这里浓郁的乡土气息成为汉阴作家的一种独特气质。孙远友的小戏、散文和小说创作曾独领风骚,冯时辉的《小村风景》至今仍是汉阴乃至安康文坛地标式的作品。著名科普作家巫其祥先生坚持数十年笔耕不辍,编撰和创作出版了《陕西名优特产》、《秦巴山区土特名产》、《可爱的汉阴》、《陕南美食》、《中国节气与节日》、《陕南红色歌谣》、《秦巴发展论》、《秦巴话》、《秦巴流韵》等系列专著十余部,荣获安康市政府地方文化贡献奖,在省内外享有盛誉。从汉阴走出去的学者型领导陈良学更以广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坚实的考据和勤敏清新的笔触,致力于地域文化、秦巴山区客家文化的研究,文学创作也是游刃有余,陆续出版了《湖广移民与陕南开发》专著、散文集《楚界秦河》、报告文学《汉江放歌》、新闻作品集《秦巴走笔》、小说《西征之盟》等160余万字的五部专集,成为陕西客家文化研究的权威专家和作家。

从这里成长起来的重量级作家还有张德森、杨兴无、李泉森、刘万里、唐继虎等等,一批批的新写手也开始崭露头角。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

随着《汉阴文艺》的复刊,汉阴文艺界才人层出不穷,这些就像澄碧浩淼、源远流长的汉水,浇灌、滋润着汉阴文化这方沃土,诉说着永不停息的历史,抒写着一篇篇华章,浓缩着今天依然丰茂的华美,影响、激励着一代代汉阴人,相信汉阴的明天会更好!

古今文人墨客抒咏汉阴,才浅学疏的我不自量力,只因家乡山水俊秀、文化底蕴丰厚,便心高笔拙寄真情!

QQ:115833877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