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书与写作(二)

2011-12-19 19:35 | 作者:坤哥 | 散文吧首发

老是懒于写,也就懒于动脑子,把一些想法与内心灵感的闪现都放在了一边,抛掷左右而无所顾忌,久而久之手也就跟着凉了,此刻需要做的恐怕又不仅仅是对写的恶补,对读的疏淡,或是尝试着以各种方式来体验真实的生活以锻炼或培养空洞的精神。

最近一直在读,读一些散文类的作品。起初目的很简单,喜欢,只是一种单纯恋。多读点吗,多多的丰富一下枯燥而精神,干瘪的食骨。不可否认,从其间或多或少得到了些感慨与启发,但更加深刻的感受得出,得到的与所给的那是差之千里的。

对其中所给的,有许多而且来得有价值与意义,所以读书是万万不能抛弃的。毕竟前辈们所给的那些至理名言不是能白白抛弃的。像一直在读季羡林的散文集,从中也是颇得益处。

也算第一次是完整的接触这本书。尽管看的时候是零零散散的样子,但总是努力尝试着品味其中没一个句子与每一个情节,努力从中体会出季老所要表达的内心的反思与感受。在其中读到叫《东学西渐》的文章。这篇散文与鲁迅的“拿来主义”有所相似又有所不同。其中告诉我们要敢于借鉴又要有所舍取,善于转化。把好的拿来,不好的都扔掉。

拿来主义,并不是去全而收之,有所舍留。这都是值得肯定的。在世界相融的今天,物与物的交换,人与人的交流,科技、人才等在世界范围的流动,都需要物与国敢于设和敢于留。而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拿来的同时更应该注意货与物的质量与应用。这些观点不仅在于大的公司或企业乃至上升至国家更应该学着去走街串巷,溜进贫民胡同。把好的都应用与日常生活。这样我们的他们的就都巧妙地走进了我们的好生活。

这样岂不是能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妙。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与敢于舍留。

但不能忽视的是对于东方文化的输出。我们在学与教的过程中也要学的“乖一点"多一些嬗变与乖巧,多一些留情与割爱。

五千年灿烂的保留,并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濡沫了的,所以要积极而主动地推出去。这样对于我们才表现出的更有意义与价值。

我读了,并且我尝试着把能记下来的都留下了,或许这或多或少的体现了那么点格外的价值与意义,把一些丰富的与不丰富的记在了脑子里,有时候说着写着便能把以前的积累的都拎出来。这样才不至于在平时表现出那么思想与内心的空洞与匮乏。

写于读,内心的开放与交流。学着,写着,读着,总要给日常平凡的日子留点什么。这样,我们活着才更有意义与价值,生活才变得更加滋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