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真好

2008-10-18 08:52 | 作者:如泰漫步 | 散文吧首发

驾证到手已经一个多月,老留恋那段学车的日子。朋友新买了一辆利,将车钥匙递给我:“车要经常开,否则要生疏。”

开到哪里?对,老家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去了。如此炎热的中午,坐在有空调的车里,妻儿一定不会受到烈日的炙烤。

第一站到岳丈家里。老人已经有半年没有见面了,一定盼望着见一见正在“疯长”的外孙。如今1.65米的儿子,往外婆面前一站,比外婆高出了半头,着实让外婆惊讶了一番。

第二站到父母那儿。生病的奶奶,除了那次手术,我请假服侍了一个星期,出院后,就几个月没见面。况且这么长时间,一定念叨着他的重孙。当然还有儿子的爷爷奶奶的期盼。到了家里,父亲乐开了花,奶奶则将她的重孙搂在怀里。母亲拉着孙子的手看了又看,牵着手来到超市,又买这,又买那。身体有病的母亲开了一个缝纫店,兼卖一些时新的布匹,手头还宽裕,见了孙子,老是想着给孙子买些什么。

奶奶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上次住院期间,她的哥哥和小弟弟来看她,行动不便的大弟弟急着想来,还是没能来。奶奶走过了人生的八十个年头,哥弟们还健在,谁都不想先看到其中的一个先走。可是,她的大弟弟,也就是我的二舅爷已经病卧在床一个星期。奶奶因为坐摩托车都很困难,只好托人带去吃的,寄托一丝挂念。当我提出送奶奶到灶里看二舅爷时,(二舅爷在海边,因为解放前海边有一个个烧盐的盐墩,所以我们这里一直以烧盐的“灶”给那地方命名)平时耳朵有些聋的奶奶竟像年轻人一样,反应特快,立即说好。

二舅爷生的是帕金森病,已经多处皮肉溃疡,神智经常不清。我们到来时,他居然一一认出,就连我的儿子,他已经几年没有见到,居然还准确地叫得出名字。奶奶握着二舅爷不能动弹的手,倾听着二舅爷诉说着自己的痛楚,二舅爷的女儿小红在一旁暗暗地掉着眼泪

离别时候,虽然有太多的不舍,但二舅爷眼神里没有遗憾。奶奶看一眼二舅爷,上了车。车子,发动了,奶奶难过地说:“我知道,他的日子不会太久了,总算看上了一眼。”

不知不觉,已经一天半,不好意思硬霸占着人家新买的车吧。可妻又提出到南通看看二舅爷的外孙毛毛。毛毛与儿子同龄,却长一辈,学习特好。假期里,上培训班的课程安排得满满的。让儿子看看毛毛的学习情况,找找差距,激励信心,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心愿。妹妹提出,要帮妈妈去南通轻纺城进货,有车,是再方便不过的了。于是,又发了个信息给朋友。妹妹、与儿子同龄的外甥女、妻、儿,还有驾驶员的我,冒着瓢泼大,踏上了去南通的旅途。

毛毛已经1.70米了,三个小孩中数他最高。听说老哥要来,兴奋得整天合不拢嘴。2000年前后,我们夫妻俩在南通函授大学本科的时候,就住在他家,毛毛从小就称呼我们老哥老姐,非常亲热。

市区我可不敢去,我这样的驾驶新手,到了那里不被罚款才怪呢。毛毛的爸四新(二舅爷的女婿)主动请缨,驾着他的别克,带着包括毛毛他们一车,去轻纺城进货了。

回到毛毛家,吃过午饭,妹妹、妻、小红便聊起了家常,我和四新不时插上几句,三个小孩在车上没有聊够,在一边说个不停。一会儿,小红从电脑里调出了一份英语试卷,两个小孩便开始做起来。疲倦的我进房间休息,等我醒来,儿子和外甥女的分数已经出来了。曾经做过英语教师的小红,已经开始讲解起来,不时在安慰与鼓励。我知道,差距是存在的,而且不小。儿子见我出来,没说什么。我一向不会过多地要求儿子,相信他一定是个好强的孩子,知道他还是能把握自己的。

三点多钟,我们又踏上了去狼山的旅程。难得自己有车,更何况已经来到南通了呢?自从上次同学聚会去狼山,发现这里的变化非常大,早就决心带儿子来看看了。

到狼山脚下,已经四点多。朦朦雨雾中的狼山更加妩媚,浓绿的树叶在微风中摇曳,亭台楼阁掩映其间,广教寺的钟磬之声隐约传来。我们拾阶而上,偶尔遇到下山的一两个游客。沿路的香店大多已经关门,敲击的木鱼声和诵经声越来越响,和着远处江上一两声汽笛。

登上大观台,视野一下开阔起来,远处的长江如一条贯穿东西的灰黄的带子横亘在眼前,江上几点来往的船只如静静地泊在画中一般。近处,江滨公园的别墅错落有致,点缀在一片绿意盎然之中。成排的民居,成小方块的农田,还有堪称南巢的南通体育馆的开合式结构清晰可见。这时,山雨点点,轻轻地润着我们的脸颊。大观台上,除了我们,已经没有游客了。他们着急,我们不急,因为我们有车!我们不急不忙地焚香,默默地许愿,仿佛整个狼山就是我们的。

大概晚上七点多,我们才悠哉游哉地驾车回家。发个信息告诉朋友,我们已经平安归来。

妻说:“这几天感觉特长。”我说:“因为有了车,我们的活动范围变大了,了却了我们很多的心愿。这些,没有车,确实不能时间完成。”

有车真好!它能将距离缩短,将时间拉长,能启开尘封的情感,能圆我们的很多难圆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