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想

2011-12-04 08:54 | 作者:冷眼观潮 | 散文吧首发

遐想这玩艺儿真挺有意思啊!

北方天的旷野明明是灰褐色的,你只消遐想一下,眼前立刻会出现柳枝吐绿,鲜花盛开、麦苗泛青、燕子呢喃、水荡漾的场景。你还记得钻天杨么?就是平原上宽阔笔直公路两边像卫兵一样挺立的、从你脚下向地平线尽头延伸的、齐刷刷树干上抹着一人高石灰的、像一把把利剑刺破苍穹的白杨树啊!还有那被绿树掩映着的农舍,炊烟袅袅,温馨可人。当这些齐齐出现在你的眼前时,压抑了一冬的心情也会因此温暖亮丽起来吧。遐想的意境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浪漫,让视线沿着你的思绪飞翔,飞得再远,也能收回来。

那年秋游黄山适逢天小作,云涛格外欢畅,从清凉台远远望去,面朝南海的十八罗汉手舞足蹈、活灵活现。不仅如此,整个儿黄山就是一个大舞台,任由自然的精灵在你眼前尽情表演。在这里,常常可见支着三脚架的照相机寂寥地伫立,摄影师却不知躲哪儿去了,想必他们一定是在等待某个画面的出现。摄影作品是写实的,而黄山的本质则是写意的。你看那奇松逶迤、怪石婆娑、云海变幻、温泉蒸腾,与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不谋而合,如京剧的脸谱,国画的泼墨。但个人一直认为汉字的书法艺术给人们更多遐想的空间,尤其是行草,书法家的才情得到恣意挥洒,当数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虽然历经岁月坎坷和风雨剥蚀,天下第一行书丝毫不减其光芒。

那么,让我们回到1656年前浙江绍兴的兰渚山下,在宽不足二尺、长不过数十米的流觞曲水旁,想见一群文人骚客聚集饮酒赋诗修禊,修禊的过程“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然后王羲之挥毫而就,《兰亭序》从此诞生。修禊是感慨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一种形式,换作现在,属于悲观颓丧的心态吧!人生虽有遗憾,但毕竟存在价值。当时许多人这样想不奇怪,东晋本来就是崇尚老庄的时代,风流的名士们空谈玄理、不务实践、思想虚无、情寄山水、笑傲原野,洒脱是洒脱了,却也意识消极、行为乏力,被动如流水中的浮萍,飘到哪儿就是哪儿。《兰亭序》书法意义上的伟大自有公论,后人赞誉为“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书圣的名声决不仅仅如此,王羲之对消极看待生命的认识作了委婉的批评;几千年封建社会对人性的需求基本是无奈和压抑的,直到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而飞速的发展,却又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对自然破坏性地掠夺、对物欲疯狂的追逐,对奢华盲目的崇拜无以复加,不择手段的血腥竞争,引发生存还是毁灭的极端选择,道德沦丧的脚步也加快了。总总这些不是加速燃尽自己生命之火,又是什么?一百六十年前,美国作家梭罗离开净土瓦尔登湖回到尘世,思考之后甫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什么是人生的目标?什么是生活的真正需要和方式?”他甚至质问那些继承了农庄、房舍、谷仓、牛群以及农具,成了土地奴隶的人们:“为什么一出生就开始挖掘自己的坟墓?”没有谁能回答他,也许这就是无法抗拒的现实生活。其实,人们追求更好的物质享受无可厚非,凡事都有度,过了头就不好。看着那些卡奴、车奴、房奴们终日奔忙,心情比背负橡木十字架还沉重,很是焦虑。压力是任何人也回避不了的客观存在,有压力才有动力是对的,假若片面地理解这句话,忽视人的承受力,结果会适得其反。压力过大,高压锅都会爆炸,何况人乎?我相信先贤的用意决非让大家过茹毛饮血的生活,社会向前进化了,也不可能回到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是伪命题,人类社会有序发展也不是做秀,要有实际行动来证明所做的一切,否则,那些本不该消亡的物种提前消亡了,就是我们未来的演示。人们存活于世上,把生命仅仅看成无端消耗掉宝贵有限资源的过程,其意义要大打折扣。如果再卖爷爷田,吃子孙饭,更是天理难容。沮丧和疯狂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归结为:“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生活远比百科全书丰富的多,不应只有这两个结果。幸亏人们知道了利害所在,《京都议定书》之后的《哥本哈根协议》虽然只是君子协定,但是有责任的国家已经行动起来,把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做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人啊!是瞪起眼睛反思生命真谛的时候了。

反思的前提条件是基于理性的自我批判。基督徒在忏悔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上帝啊,看我都做了些什么?中国人的思辨能力用在自己身上,很宽厚、很实惠、很活泛、很中庸。做了错事用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话开脱;吃亏了说吃一堑,长一智;遇到挫折了说失败成功之母。但因此说中国人缺乏自我批判精神是不公平的,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里面既包括了对身体和意志的磨练,也有正确对待坎坷的心理准备。其实无论个人成长、种族延续、还是国家发展,都需要付出代价,甚至是巨大、沉痛的代价。探究那些逝去的文明,消亡的国家之原因,也许有很多教训值得总结。正因为儒家思想以和为贵,造成完全低成本的宽恕,中华民族大河之水得以遇阻改道,遇险绕弯,缓缓流淌了五千年。看看中国六十年来发生的一切,说明历史才是厚积薄发的平台。

和历史对话的心情因为遐想的缘故变得轻灵飘逸起来。中华民族优秀灿烂文明很大一部分表现在诗文上,从《诗经》开始,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便统领了中国文化的基调。边塞诗在所有诗歌中最具英雄豪迈、大气磅礴之势,诗人高适写道:

北楼西望满晴空

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

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

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

至今羌笛怨无穷

旷达的诗意一下子把我们带到和天穹一样悠远、辽阔的大西北,玉门关外春风不度,却有连接天地的大漠孤烟,戈壁滩上的胡杨林伴着漫天风沙搅动我越发凄凉的。那丝绸之路呢?曾经拉着中华帝国巨轮前行的纤绳今又何在?诗仙李白也从西域走来,虽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满山。”但他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忧怨的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谁人可比?“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气能不让须眉汗颜吗?诗词如此人亦同。我的家乡山东临沂出了两个名人,先是智圣诸葛亮,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不仅铭刻青史,更深深地烙印在百姓心中。211年以后,又诞生了书圣王羲之,一帖《兰亭序》成为千古绝唱。遗憾的是,童年家庭变故,北方地区战乱不断,即便是琅琊诸葛和王氏这样的望族,也不得不南迁,才有了名声成就于居住地的事实。客观地看,由于南北融合,促进了当地文化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反之亦然。

利弊的判定和大小当由历史与后人评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了,也统一了六国,修建了长城;隋炀帝荒淫无度了,也开凿了大运河。凡此种类的事情很多,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几百个皇帝老儿,哪一个都想让自己家的江山世代相传。客观的效果往往和主观愿望大相径庭,真正能让老百姓记得并景仰的又有几人?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论定。其实未必!仅举太平天国为例,1853年3月洪秀全定都南京后不理朝政,甚至五年内不发一篇诏书,除了泡在女人堆里出不来,甚至霸占下属的妻女,就是沉迷于宗教巫术,或用酷刑杀戮对待不满。什么耕者有其田、财产公有,都是为了满足一己私利的鬼把戏。所以,他的成功是钻空子,是暂时的,而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如果让他称大几百年,人民真要水深火热了,中国的悲哀那才到了极致。可悲可叹的是,这样连草莽英雄都算不上市井小人居然“风光”了一阵子,若不是意识形态的东西逐渐被人文思想、人本主义替代,事实真相不知道何时才能见世。

《红楼梦》王熙凤说:“大有大的难处。”推开说去“好有好的难处”“能有能的难处”也成立吧?劳心者治于人是个本事活儿,洪秀全有这两把刷子吗?如果不去搞什么拜上帝教,老老实实做他的塾师,也许小康不成问题。本不该出现他出现了,在大戏里最多算个花絮,倒是让曾国藩的湘军出了名。近现代中国从“康梁变法”开始,以谭嗣同、陈天华等为代表的湖南人着实做了一回热血好汉,不惜用宝贵的生命为中华民族之崛起做铺垫。谭嗣同豪情盖天,临刑不惧: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陈天华效法汉将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奋臂疾呼: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国耻,驱外族,复我冠裳”;万众直前,杀那洋鬼子,杀那投降洋鬼子的二毛子。他以三十岁的年华投海自尽,以死报国。壮士所为,让我泪满衣襟。他们仅仅依仗勇气吗?同样肃然起敬的还有葬于湖南的鉴湖女侠秋瑾,她在《杞人忧》中写道

幽燕烽火几时收

闻道中洋战未休

膝室空怀忧国恨

谁将巾帼易兜鍪

忧民忧国之心苍天可鉴!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势必会产生民族英雄。中国虽然是礼仪之邦,但从不惧怕外侮。八年抗战,中国以至少伤亡3500万人,财产损失不计其数的代价,赢得了艰难的胜利。正面战场上张自忠、戴安澜、孙立人、赵登禹将军,敌后战场的左权、杨靖宇将军,哪位英烈的牺牲不是惊天地,泣鬼神?恨不能早生80年,聚在他们麾下,留下一颗子弹给自己,其它都射向敌人,与之作殊死搏斗!有人会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不为谋。我要说,但为勇!为谋的人太多了,谁来当战士?鲁迅先生说的好“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遭受的欺凌还少么?国家不强大,民族不团结,屈辱的历史将会重演。世界上最有资格谈论和平就是我们中国,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遏止战争,想要和平无异于与虎谋皮。

和平年代的生活是平和的,看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看着人生舞台角色的转换,静候四季更替,有些浮躁也该消逝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遇上了就遇上了,躲不过也别绕着走,困难是被用来战胜的,它最多就是大灰狼,吓唬吓唬孩子可以。什么事儿太顺了也不好,太顺了不知道珍惜,认为本来就该这样。耐不住寂寞的人很多,这些人好像非要整出点动静心里才得到安慰。做一个凡人有什么不好?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逛街就逛街,去趟茅子不用捂着脸,更不必担心狗仔队偷拍。非要把自己炒作成酸、甜、苦、辣、咸都占的五味瓶啊,油腻死了。

我是个感性的人,走在大街上常常情不自禁地哼起小曲儿,上了劲儿还会唱出声来。十一届全运会主题歌响起,便热泪难止。因为听到了家乡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旋律,这歌这词这景这般熟悉,那山那水那人那么亲切。心情不再是冬天的旷野,因为我看见香雪海的桃花开得正俏,婺源的油菜花开得正闹,沂蒙山的梨花咧开嘴大笑!低下头去,那妩媚的春风正温柔地抚摸我的脸颊呢!

是为遐想!

(4200字)

所属专题:2011国庆节诗歌散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