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的王府井

2011-11-21 11:33 | 作者:雍之 | 散文吧首发

(榆中是一个位于兰州东部的小县城,秦始皇时期便已是县级建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2008年国庆单位组织去了北京,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算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在王府井大街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品类繁多的小吃,光从品相看都能令人垂涎三尺,遗憾的是一样都没品尝便打道回府了,那里的东西太贵了,羊肉串十元一串,我粗略算了一下,要是打算吃饱,起码也得一百多块,那时候我刚参加工作不久,一个月挣500块的工资,一个小吃花一百多,也算得上是极其奢侈了,我这人,还是喜欢节俭些来。

七天旅程结束后回到榆中,恰穿榆中兴隆市场而过,结果发现王府井有的东西,在这个边缘小县的市场上也应有尽有,而且价格公平实惠,遂大吃一通。

在北京,导游告诉我们,到了北京不去长城,不去王府井,那你就算是没来过北京,我也想说,到了榆中,你不去兴隆山,不去兴隆市场,那你也没来过榆中。兴隆山有着不小的名头,在陇上人尽皆知,可人们却很少垂青于兴隆市场,都说这里除了脏乱差一无是处,就连榆中人也这么说着,可是说话的人却一星期至少去上两三回,每回都能淘到些不痛不痒的日用品,最后在那里大吃一通,摸着肚皮满足地回了。

要说吃,榆中的兴隆市场几乎样样俱全,牛肉面、麻辣烫、酿皮子、灰豆汤、果汤、炒粉、甜胚子,准能让你眼花缭乱,食欲剧增。都说牛肉面到榆中就变味儿了,我想主要是加进了榆中人特有的一些东西,在兰州吃牛肉面,总有种吃不美的感觉,简单说就是吃了一碗还想吃一碗,在榆中,一个大碗牛肉面便已让你服服帖帖,榆中人实诚,面捞得足,辣子放得重,吃完保管你叫一个好字。在榆中,麻辣烫似乎遍地都是,每家都有些来头,兴隆市场上街口有个(名字忘了)麻辣烫,从早上十点来钟就有人排队,下街口有个小唐麻辣烫,每晚路过都是顾客爆满,男女老少,工农商学,都在里面吸溜着舌头,这两家是新开的,市场中间还有一些老字号的,有着他们独特的味道,吸引的大多是些常客。专卖酿皮的喜来顺绝对不是什么山寨,这是家老子号,店主说自打建起了兴隆市场,他就在这里卖酿皮了,他的酿皮劲道有力,切工精细,辣椒芥末适当,辣得深,辣得过瘾,吃完了酿皮,嘴唇绝对比涂了口红还好看,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喝一碗隔壁的冬果汤,汤泛着浓浓的咖啡色,冬果晶莹剔透,一个个玉雕一般,一碗热气腾腾的冬果汤端上桌面,一边喝汤一边吃着煮透了的冬果,不觉周身通泰,这冬果汤性热,润肺止咳,专治上呼吸道感染,喝了汤,鼻子也通气了,也不打喷嚏了,咳嗽一声都是亮堂堂的。小时候家里穷,喝一碗冬果汤是极其奢侈的,那时候每当感冒,奶奶就用家里的砂锅熬一碗浓浓的冬果汤让我喝,说是能治病呢,治不治病倒在其次,我只是喜欢它酸甜爽滑的味道,于是便盼着天天感冒。

十字路口马三爷的羊肉串最为地道,一次我去品尝,恰巧碰到一个中年人烤羊肉夹饼,一连烤了二十多个,说是要寄给在上海工作的儿子,说他那宝贝儿子,从小就喜欢吃马三爷的羊肉夹子,一个礼拜不吃都茶饭不思呢。

兴隆市场是个大市场,衣服鞋袜、水果蔬菜、面食小吃、大米百货、光碟磁带应有尽有,榆中人周末逛一趟兴隆市场,便能备足了一周的吃喝日用,上街口水果最多,小喇叭里喊的不是五斤十块就是三斤十块,榆中人买水果似乎都不一斤二斤地买,走上前来就说——给我来十块钱的,称装停当还不忘了多让套个塑料袋,机警的商贩有时候嫌大妈的袋子要得多了,互相之间便会争论几句,最终还是多在水果上套了一个袋子,大妈嘴里念叨着——这回家又多了一个方便袋呢。

自2010年以来,兴隆市场服装鞋帽区在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规划下拆除新建,如今已变得干净整洁,焕然一新,听说市场上半截也要做进一步规范,这规范起来的市场会不会依然保持他往日的魅力呢。

所属专题:2011国庆节诗歌散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