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人圆

2011-10-11 21:01 | 作者:悠悠渠溪河 | 散文吧首发

月儿又快圆了,阳光却仍很毒辣,秋的迹象仍无一丝征兆,中秋的气氛渐渐变浓,月饼的气息弥漫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各大超市中样式繁多、价格不同的月饼充斥着曾经的过道和其他物品的摊位。令人咋舌的价格,让人缭乱的包装,混杂着叫卖声,推动了中秋的步伐,走向各种人群。

三两天,超市里月饼售卖殆尽。各家人等带着月饼走亲戚,访领导,回乡里。用月饼的香甜填补了人们对圆月的期盼、对亲人的思念。远在异地求生的不必劳心费神赶在月圆之前返乡团聚。一个电话便可表问候。近在城里的则邀约亲戚,自驾前往乡下寻根访友。带上祝福,带上思念,带上城市的繁荣,走进淳朴、淳厚的泥土地。于是乡村公路的宁静被汽车的喇叭声挤破,田野的作物被返乡的清风吹拂,孩子们惊奇的目光里泛起重重疑问:那些车子里的人怎么到我们院里来了?从祖辈处得知,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原来他们也住在这院里,现在寻根访祖来了。

向的每个角落袭来,不留任何死角,却被狡猾的路灯光逼得支离破碎。高楼里、饭馆里、大街上传来喜乐的说话声,电视里中秋的娱乐节目铺天盖地,重复着古老的话题——明月千里寄相思。可明月没有了。不知道被现代文明的灯光逼到何处的天空。嫦娥、玉兔也许正与吴刚团聚,聊着人间的悲欢离合。月饼被千刀万刀地分割开来,送到每个人的嘴里,香气四溢,飘向大街小巷,随清风明月飘向远方,飘进每个亲人的心里。

又一个中秋扑面撞来,让我打个趔趄,站稳脚跟,方知应该向妈亲人打个电话问候一声。今年中秋与国庆较近,没回家,小家三口清淡地过一个中秋。月饼没味,赏月没心情,无可寄相思。天气仍然很热。日历上明明显示着秋天,可秋的气息却没有一丝一毫,让人疑心中秋被现代文明吃了,秋天让现代文明变成了浓缩型的了。

坐在窗边,从高楼大厦的夹缝里窥见乡村的点点灯光,摇曳出宁静与祥和。蟋蟀在田野村落使劲地鸣叫,偶尔能听见蝉鸣。稻香在田间地头悠然晃荡,迎接久游待归的赤子,望着那久违的稻茬。沉香的糍粑勾起香甜的记忆。金黄的稻穗还屹立在田间,青蛙仍在鼓吹自己的功劳,辛勤的耕牛还在回味青草的浓香,放牧的孩童仍依恋着清凉的河水,大人们早已准备好了待客的物品。

天依旧蓝得晶亮,大地在奉献了丰登的五谷后保持着沉默,河流失去了往日的狂躁,露出温柔可亲的笑颜。中午的饭菜已准备妥当。简单得似乎有些乏味:黄澄澄的大豆炒面裹着的糍粑芳香飘飞,殷实的人家可在炒面中混杂些白糖;绿豆南瓜汤,一盘腊肉炒豆豉,待客之道便如此。八月十五,有腊肉有糍粑足矣。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亲朋好友聚一聚,没有月饼,没有西餐大菜。喝着老白干,聊着今年的收成和晚秋的秋播。不紧不慢,不忧不喜。没有赏月的兴致,更不懂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雅趣。天气的好坏只影响着他们的农业生产,影响着他们的致富想。读过书的后生在晚上会对着月亮思忖:真有吴刚嫦娥吗,真有桂树玉兔?他们该怎么过中秋呢?

月亮爬上上中天,皎洁如牛乳沐过一般,清辉点点挂在树叶草尖,随风摇曳,溅落得大地珍珠遍野。寂静的山野村落偶尔传来犬吠,白天走过的山脊如匍匐前行的兵士,蟋蟀们开始放歌,清脆像微风吹拂琴弦。路上少有行人,吃过晚饭,漫步在院落近处的田埂上,抬望处是东坡的相思婵娟,但无需千里遥寄,亲人都在近旁,都在这祖祖辈辈生活的村落或是近处的村庄。皎洁的月亮引不起缠绵的思念,引不起优美的想象,那仅仅是明亮得可以照见山村小路的圆月。

乡村的中秋圆月特别耐看,但何曾有人那么仔细瞧过?何曾有人对一轮皓月发过感慨?没有。乡野村叟吃饱喝足,尽享天伦之乐,尽享丰收之乐。果腹之欢填充了整个脑海,容不得文学的艺术的东西挤进去半点。孩子们正读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优美语句,却不曾欣赏这让诗人遥寄思乡的明月,因他们不知道异乡的味道。老师优美的解说也勾不起他们一点点的联想。家中的劳动力忙碌了一整天正准备就寝入眠。月亮穿过雕花的窗棂,跳进零乱的小屋,挤弄着杂乱的农具。夜更深似海,吞没了山村的所有声响和形迹,静谧得让人难以入眠。

冲天的焰火嗖嗖地窜上天空,突然圆月消失了,月饼的香味更深了,糍粑的香味淡了,淡了。城市喧嚣起来,我的宁静乡村退隐到脑海的不知名的角落,害羞地躲藏起来。原来我做着白日梦。

贫乏的物质孕育了淳真的中秋,富裕的生活降生奢华的中秋。淳真的中秋更让人有追求,奢华的中秋让人俗气。渴望乡村的中秋,渴望乡村的圆月,何时才能不遥寄相思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