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说说鸣沙山

2011-10-03 08:40 | 作者:武陵鱼 | 散文吧首发

我不是一个旅游专家,甚至连一个好者也不是,我极少参加公派的外出考察活动,即使是三五天的在外旅行,也觉得不如家里的自在和舒服。这次从敦煌和新疆回来,一下车就有种完成了任务一样的轻松,只是有个挥之不去的景象留在头脑里,让我觉得这次旅行有些特殊的意义,那个景象不在黄河谷底,也不在嘉峪关,不在茫茫戈壁,也不在葡萄园,那个地方名叫鸣沙山。

从嘉峪关继续往西去敦煌,得坐五个小时的大巴,虽然乏味,好在祁连山一路忽远忽近的陪伴在左边,除了穿过玉门和瓜州时能见草木,视线里都是土丘沙砾,三五丛骆驼刺代表这里有生命的迹象。进敦煌市区的时候,已经是里10点,虽然这个时候在家乡常德已经是车马人稀的夜晚了,但是在西部,正是霞光满天的黄昏。远远地望去,祁连山的余脉部分突然从先前的青黛变成了金黄,一抹夕阳的余晖洒下,像一幅油画,显得格外地色彩浓重。

第二天早晨六点起床,半个小时的车程赶到景区,天正好也开始放亮。走下大巴,简易的景区大门遮拦不住鸣沙山的天与山,那实在是我从未见过的景观,没有草木,没有河流,除了天,就只有山,而那山居然全是沙,而且有棱有角,天地之间居然可以如此的泾渭分明。

风并不大,在家乡顶多能让杨柳摆动,不会有飞沙走石,甚至不用戴防沙口罩,套上防沙鞋套,骑上温顺的骆驼,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清脆的驼铃陪伴着一份猎奇者的好心情,我们的队伍缓缓地向不远处的茫茫沙山进发了。看起来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山头,驼队也走了大概半个小时。尽管环顾四周除了沙粒还是沙粒,却没有觉得有一点点的枯燥,我在想,南方人到西北来一定会如我一样有种特别新鲜的感受。

骆驼在一处避风的开阔地躺卧下来,意思是让我们自己去体验穿越大漠的滋味。双脚落到酥软的沙山坡地上,我才理解了骆驼对于跋涉的重要,不太陡的沙坡,爬一步要往下滑半步,稍陡一些的地方,如果没有手脚并用,你是很难往上有丝毫进展的。好不容易让自己的头颅高过一处较高的山顶,人已经气喘吁吁,而远处是更多波浪状的山顶,绵延成海,一望无际。而那山顶,实际上不叫顶,只是一条条线一样的脊。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火焰一样的云霞层层叠叠地堆积在天的东方,在血色朝霞的辉映下,沙山的阴阳两面显得明暗分明,就像读书学画的时候,画室里的多面体在人造太阳的照射下,那些几何线条将明暗勾勒得一目了然。站在这样的山脊上,双脚可以同时踏在一座山脉的南北两坡。即使是刚刚被游客翻越过的山脊,流畅的线条遭到损毁,人一走,不大的风席卷着沙一会儿就会把那山脊复原,不留一点被践踏的痕迹。

离集合的时间还有两三个小时,天气又好,原本随驼队原路返回,征得导游的同意,我决定独自再去跋涉几个山头,朝着东南的方向。

离开游客密密匝匝拥挤在一起的那座沙山,一路跌跌撞撞,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奔去,头脑里没有目的地。下坡的时候,将身上的包袱缠紧了,毫不犹豫地一路滚落下去;平坦的地方,或一路小跑,或疾步徐行,不回头望一眼身后的脚印;上坡的时候,像骆驼一样四肢履行,佝偻着身子不停地往上攀爬,即使是行一丈落九尺也不在乎,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念想,我要迅速地翻越过眼前的这座沙山,亲自迎接将出生的太阳,因为那里有我的家乡。

这样的想法怂恿我越发爬得乐趣无穷,当我眼前呈现一片耀眼的光芒的时候,我知道我已经实现了一个愿望,面朝东方,我几乎无法睁开双眼,让我炫目的不光是已经升起的太阳,由远而近全部是沙的海洋,一浪接着一浪,渐次地在我眼底铺陈而来,层次是那样的丰富,每一个起伏既有山峦的坚硬质地,又有着大漠的百变风情。每一座沙山的周身就像人的手掌,均匀地布满了纹理,我知道那代表着风的方向。而我头顶的天空,霞光收敛,霓云散尽,薄的云翳随心的飘逸着,很悠闲的样子,空旷处是一种澄净的蓝,像家乡溪水一样,那种澄净非常的纯粹、彻底。阳光照耀的大漠沙海显得气势恢宏,跌宕有致,天空清澈明净,并非那种沙尘蔽日的印象,山与天相互依存,相互渲染,让我的心情大受感染。

爬得累了,在沙山之巅就地坐下来,喝口随身带来的农夫山泉,点燃一只家乡的芙蓉王,山泉的味道浸入心田,烟雾让思绪飘得更远。此时才细细地打量每一颗沙粒,那其实就是普普通通的砂砾,大小无异,成色一般,细模细样,少有二致,芸芸众生何尝不是这样的一颗砂粒,很多沙粒在大部分的岁月被埋在沙堆里,少有时间能见日月,那些被深埋的沙粒可曾为自己命运抱怨。远近那一座座高低起伏的沙丘,何尝不像我们的生命一样,人生的辉煌其实只是一个沙丘,一夜之间就可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需要一阵风。

一只烟的时候,仿佛让我经历了千年,我在想,1700年前,那位叫乐僔的出家人路过此地的时候,他眼里的佛光是不是我所见的景象?在盛衰数千年的丝绸之路,佛的光芒无处不在,不说那些壁画,不说那些泥塑,即使是远近的这些沙丘,一颗颗游走或沉寂的沙粒,它们的表情冷峻、痛苦,像历史一样沧桑,像人生一样迷茫。然而,在沧桑与迷茫的地方,就像僧侣们的脸庞,处处都挂满了虔诚,因为虔诚而显得沉着,而显得温和。

一刹那的功夫,我似乎领悟了鸣沙山给我的所有启示,很奇怪,那是以往在名山古刹里,在香茗雾瘴中都没有的一些感触。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学习一些沙粒的哲学,或者多像沙丘一样去思考人生。就像一颗沙粒钻进了你的眼睛,一定要忍耐一样。

在鸣沙山的山巅,我想,每一颗沙粒大概都是有生命的,不然鸣沙山为什么会叫?

所以,回来这么多天,还要说说鸣沙山,只想感谢鸣沙山。

修改于2011年10月2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