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杏花村边住

2017-03-10 10:44 | 作者:池阳隐士 | 散文吧首发

风吹绿江南,杏花村的杏花又在春里悄然绽放,我喜欢在这个时节去那里,去杏花村看绿水绕村流,看杏花满枝头。在氤氲着杏花清香的村道上信步闲走。

此时杏花村是静谧的,迎面吹来温润的杨柳风,丝丝细雨带杏花的芬芳。村内树木葱郁,小流水……我想起幼年师塾老先生教我诵读的那首杜牧的《清明》诗,想起杜牧寻找酒肆的那个雨季,眼前竟扑朔迷离的幻化出一幅图景,细雨蒙蒙的杏花村里那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牧童,斜坐在牛背上,正笛无腔信口吹。杜牧顺着牧童手指方向,走进杏林深处的竹篱柴扉酒旗招展的小酒店……。

正是那年的杏村烟雨,正是杜牧寻觅的黄公美酒,正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家乡的杏花村便闻名遐迩,引无数游客为一睹杏花村的芳容纷至沓来留连忘返。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作诗吟诵,留有千首诗词盛赞杏花村。在漫漫时光里,杏花村声名远播,它是醇厚的酒,它是抒情的诗,它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是家乡一颗璀灿的明珠。

杏花村历史悠久,早已根植在家乡人的心中,诗韵酒香在悠悠岁月里绵延。杏花村的名字早已融入家乡人的生活中,有以杏花村命名的街道、学校、酒坊,酒坊里酿造的“杏村大曲” 、“杏村香泉” ,闻之清香,品之醇厚,具有传统名酒的风味,这正是当年杜牧冒雨追寻的味道。阳春三月,老街小巷都浸润在杏花诗韵里,小楼一春雨,清晨小巷里就会响起叫卖杏花的声音,那一定是来自杏花村的杏花,用清水养几枝放在窗前,似乎春天走进了家门。那座临街而建,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望花楼”,也许就是为了登高远眺杏花村里盛开的杏花而建的吧。小城的人们,一直在漫漫岁月里静守着杏花村的千年诗韵。

杏花村是我心中剪不断的乡愁,童年时,常去杏花村看杏花,那时的秀山门残垣断壁,只剩下一小段裸露着黄土的城墙,城门口小铁匠铺旁有两株杏树在春风里摇曳,枝头绽放着粉红的杏花,干涸的护城河长满了野草,路是高低不平的村道,走两里多路就到了清凉境,一路上,农家的竹篱茅舍旁都有杏树,一两棵或三五棵点缀着春天的田野,那时候的杏花村几乎没有看见成片的杏树,也不知道它确切的位置,出秀山门走二、三里路,就是我们心目中的杏花村了,离城近,一直是春游踏青的首选。多年后,谋生异乡,每逢春天总会想起家乡,想起开满枝头的杏花,杏花村就这样让我魂牵绕。

春雨杏花,年复一年,如今的杏花村,也是焕然一新,在春风里正阔步向前。走出秀山门,眼前是宽阔的马路,一排排高耸的楼房掩没了那曾经的野径村道和茅舍酒肆。到处是杏花枝上著春风的美丽景象, 远山近树,亭台楼阁交相辉映。走在如虹的大桥上,送目远看,清溪流过碧山头, 绿树烟笼,芳草凄凄。俯瞰桥下一河春水浩淼流过,还能隐约听见六十年代,万人在此开河架桥的喧闹。那流淌的春水也似乎正在低吟浅唱着千年流传的《清明》诗。

又逢三月杏村文化节,在春风荡漾的杏花村里,春牛在乐耕园翻耕着等待播种的泥土,车水的水车欢唱着,把清澈的春水引向田间。杏花溪一群鱼鹰在溪水里上下翻飞,大显神威。用宽大而尖尖的喙从水里叼起活蹦乱跳的鱼儿,还有石磨碾米、风车扬谷…演义着传承千年的农耕渔事活动,岁月如流,千年的杏花村,依旧古色古香的徜徉在飞逝的时光里。人们走进那里,仿佛置身早已远去的岁月。

十里杏村花似锦,满城尽说杏花村。每逢三月,人们争先恐后的赶往那里,看傩舞,看黄梅戏表演,听罗城民歌。杏花村文化早已也深入人心,人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抒发对杏花村的赞美。几年前,我参加了赏花游园节的征文大赛,对杏花村的挚,流淌在笔端。去年女儿参杏花村文化节的古筝演奏,杏花诗韵在悠悠琴音里飘逸。今年杏村文化节即将来临,上三年级的小外孙桐桐又在准备参加文化节诗朗诵的节目,课余时间用稚嫩的童音认真朗诵着:“池城三月,暖阳高照。春风含笑轻轻一舞,最先知春的杏树,枝条上已是玉枝凝香,绽瓣吐蕊……”。杏花村是家乡的瑰宝和财富,家乡的人们对杏花村都怀着同样的爱慕之情。

我爱家乡杏花村,走在飘雨的杏林,空濛的烟雨,清纯的花香,杏花村是一幅氤氤氲氲的画卷。满园春色都从红杏的枝头溢出。在这流淌着诗情画意的牧童遥指处,“天下第一诗村”已经穿越千年时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