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岭》杂忆

2017-03-06 08:25 | 作者:文生 | 散文吧首发

羑河纪实之二十八

《青松岭》杂忆

文生

在上世纪“文革”的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精神生活是十分贫乏的,有“七亿人民八个戏”之说,平均一亿人才一个戏,又数年没出新影片,可见当时的文化凋零,那年月为数不多的电影带着浓厚的“左八股”色彩,七十年代中期拍的电影《青松岭》也是这样的。

但是当年这些有浓厚说教的电影多次在农村的村广场、路中间、河岸边、田野上放映时,我所在的石林黑塔村的大人和小孩,和许多村的人一样,听到放电影的音讯,都奔走相告,看电影时本村和外村的人挤在一起,人头熙熙,即使在寒冷的天里也是这样。不是人们看听说教,实在是生活太单调了,电影多少让人们的生活有了彩色。

《青松岭》的情节是:车把式钱广经常鼓动农民让他把山货捎到城里的自由市场卖高价,被视为搞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道路。青年农民看不惯钱广的作为,在老农张万山的指导下学赶马车,可是马车在村口数次受惊,原来钱广做了手脚,再查下去钱广是漏网富农,他的行为体现了阶级斗争新动向。显然电影《青松岭》按阶级斗争理念拍的。

大人们看过了也就是呵呵对付过去了。

可是小孩子们看后,次日就聚在一个角落里议论:

“赶马车好呀,离地三尺小神仙,俺坐在马车上,挥着长鞭哎那个呀甩吔……,叭叭叭地响哎……”有小孩连说带唱。

“好什么呀?在马车上簸箕半天人都快散架了。万一马象电影里那样被吓炸了,你小命保住了还好,怕的就是查下去你原来是个坏蛋呀。”

“没有那么吓人,俺出身好,再咋样也是坏人搞破坏!”

一个好显摆的小孩说:“其实这是知道不知道马习惯的事。就象有人敢杀猪杀羊,即怕小老鼠一样,他一个人遇见老鼠,会吓被坏,要是身边有人,一惊之下会马上恢复正常。赶马车的也是这样,要知道每一匹马的习性,可不能乱打鞭,得根据情况来。这个马在出工不出力,就得给它一鞭子,让它明白是啥回事;那个马想趁机偷吃庄稼,就得用喊声提示不可以。你是老赶车的,马们就知道不会有事的,生手赶车的话,马们就象那个屠夫遇见老鼠时身边没人一样,有事它就怕了、炸了。那一天要是不小心随便打错了鞭子,让马记住了,以后路过是不处理就发飚……”

“你真能说呀,绕的我头都大了,可你这话听着好象不对劲,有替坏蛋说话的味儿……,真不愧是赶马车家出来的。”

“要是钱广在咱村就好了,咱们下天后捡来的鸡皮菜(黑木耳)晒干了,让钱广帮忙拿鹤壁集里买掉,咱们买个哨子吹吹……”

“对呀,捡来的狗尿苔(蘑菇)晒干了,让钱广帮忙拿到汤阴城里卖掉,得来的钱咱们买玻璃球玩……”

“你还想当钱广?你们的思想太落后了!俺才不赶马车呢,俺要开拖拉机,俺开着拖拉机突突突,可比赶马车叭叭叭得劲多了……”

“对呀!谁愿意一天到晚看马屁股呀!”

“你说,要是钱广身份好的话,他帮这个帮那个是不是在做好事学雷锋?”有小孩忽发奇想。

“俺觉着雷锋叔叔应该帮助咱们卖鸡皮菜和狗尿苔的。”有小伙伴附和。

“不会吧?雷锋叔叔能帮人投机倒把?”怀疑的声音出来。

“你们的思想觉悟到那里去了?钱广是什么人?能和雷锋拉到一快儿?”接受当时主旋律教育深的小孩说。

“你觉悟高,到一边凉快去。”有小朋友不高兴了。

“就是,你要是敢打小报告,我们就不和你玩了。”有小伙伴威胁。

“小卖点可以用鸡蛋换铅笔,看能不能用山货换哨子和玻璃球呢?”有人出主意。

“上面不让搞呀,再说,你能搞到多少呢?”否定的声音发出。

“那个推着独轮车搞破烂换针的老爷爷多会过来呀?”

“不知道。该不是成了钱广了吧?身份被挖出来受到批判了吧。”

“你们听我唱的好听不好听:挥着长鞭哎那个呀甩吔……,叭叭叭地响哎……,哎咳依呀,赶起那个大马车出了庄哎哎咳哟……”。也真难为这个小学生唱完《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向前方》。

“唱的不错,好象哎咳呀呀唱的有些不得劲。”

“这些哎咳呀的实在太长了,下一回放这个电影告我,我还要跟着继续学呀!”

现在有人一听到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们谈过去的电影、唱过去的歌就光火,以为“左”的流毒还在。其实老话说对,人民群众的眼睛是亮的。看那些电影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受其意识左右,实在是生活实在太单调,有的是看电影上的风景,村里的南岭羑河让人看烦了;有的是看电影上的演员,才不管他演的说的是咋;有的想学上两句台词或学会唱歌,只有说唱的唯妙唯肖才能让人喝彩……。总之,人们会自动过滤的,你总不能认为某人爱看《水浒》,就会认为他真的要学李逵拿着大斧子一砍人就是一片吧?

当然,钱广赶公家的车帮人们捎货卖钱,从理论上讲这么做是不应该的,属于化公为私,起码所得应有集体的一部分。但他的思路不能说是错的,农村的山货就应当卖到城里换成钱,按市场价值卖高价,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凭什么农村只能以粮为纲,全面砍光?大家都过穷日子?

童言无忌,不知厉害,于是往往能说出事情的真相,其实是把大人们私下里说的真话倒出来。大人们知道其中的厉害,公开场合报以沉默,实在不行就说些正确的话明哲保身。其实小学生当年写看《青松岭》之类的感想作文,也是“深受教育,当好红小兵,要坚决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云云。

后来,当年看电影的农民们,也做起了鸡皮菜、狗尿苔的生意,羑河两岸的森林不大,是捡不了多少的山货的,是人工种养。有人当起了钱广,成为经纪人,到乡下收购农产品,贩到城里卖。

钱广的作为,《青松岭》按当时的思维模式作了解读,普通老百姓看了后,另有自己解读,或心照不宣,或私下里说,这才是老百姓的真正想法。

我们要真正听到民众的声音,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羑河纪实系列均为原创

2017年3月5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