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漫谈

2017-03-05 15:07 | 作者:雪夜 | 散文吧首发

文:

时候,大雁塔印在火柴盒上,简简单单几笔勾勒,如同火柴,细细的腰身里蕴含着冲天的能量,简单确大有内涵。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大雁塔静静倾听着征人对家的期盼。夜凉如水 寂寞煮酒,大雁塔对身边的鸿雁叮嘱再叮嘱。

偶然的机会碰到了垒垒,兄弟相见格外亲热,三杯两盏道不尽的边关冷月,两盏三杯饮不尽的兄弟情谊。从饭馆出来早已华灯初上,沿着马路信步走着,突然冲天的水柱在优美的乐声中摇曳生姿,借着霓虹远处的大雁塔如同里的画。顺着北广场拾阶而上,游人如织热闹异常。细看,大雁塔像是踏着霓裳而来,单看倩影已使人如痴如醉。

“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华盖飞团影,幡红曳曲阴。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寥阔烟云表,超然物外心。”大雁塔之于长安的精神意义,如同天坛于北京,一样的祈求天降祥瑞一样的希冀国泰民安。

长安的历史,得从刘邦说起。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完全可以定都洛阳,不仅可以效仿周礼,而且离家咫尺不至于锦衣夜行,然而他依然决然的选择了长安。长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毋庸置疑然而除关中平原外其他地区自然资源匮乏,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秦始皇灭楚时的军粮都是从别处调拨,刘邦不可能不知道,另外匈奴一直对汉虎视眈眈刘邦不能不察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佩服刘邦就佩他的果敢坚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上行。刘邦虽遭遇白登之围险些丧命然而汉王朝继承了刘邦遗志,北击打匈奴使其百年不敢来犯。

朱隶逆取天下后也可以偏江南一隅, 然而为了国泰民安他还是决定当时北迁“天子戍边”。重设天坛祈求国运。

无敌国之外患者国恒亡。也是长安,唐玄宗志得意满沉迷酒色不理朝政,以至于安禄山叛乱,三尺白绫误了贵妃性命也使国家元气大伤以至于朱温灭唐很快国家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在历史面前人类永远像个孩子。大唐高僧玄奘法师历时三年的艰难跋涉和五万余里孤征,终于达到佛教圣地―天竺印度,如愿以偿地就学于著名的那烂陀寺拜戒贤长老为师。后又用了五年时间在天竺佛国寻道,游学全印。

玄奘于公元645年(唐贞观十九年)携经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载誉回到长安。并于次年奉敕与长安弘福寺译经3年。公元649年(唐贞观二十三年)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该寺首任主持,专心致力于佛经翻译事业。并于唐永徽三年创建大雁塔,用以保存自印度取回的经像、舍利。佛门清净地,大雁塔历经千年,巍然不动以一颗慈悲之心见证者历史的兴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