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与命运

2017-03-04 18:34 | 作者:唯一 | 散文吧首发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

人是会有感叹的,人感叹最多的就是命运。

太史公司马迁认为:人在生病时,未尝不呼喊父母;人在遇到挫折时,未尝不呼天抢地。所以,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深感孤独无奈时,就会叩问天地:究竟是谁在主宰着我们的命运?就说陈子昂吧,“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大唐的历史上,这位旷世奇才,登上幽州台,一站,便是千年的孤独!天地悠悠,这位才子的想与现实在大唐的天空下产生了一次致命的碰撞——怀才不遇。这份无奈,这份落寞,这份孤独,究竟是上苍的不眷顾,还是时运的不济呢?他实在无从知道。否则,他不会流下这孤独千古的眼泪

的确,天道有常,命途多舛。我们常常痛惜自己的命运。

毕竟,人活着,有谁真的不想大富大贵呢?有谁真的不想飞黄腾达呢?又有谁真的不想流芳千古呢?儒家的人,我们不用说吧,姑且说说道家。就说老庄吧,他们一向崇尚淡泊。但我想:淡泊应该不是老庄们的初衷,反而,他们更想入世,更想出将入相。只是后来,后来历经太多不能如愿的事情,后来有太多不能实现的梦想,他们不能不静下心来,重新思考人生,重新定位人生。到最后,终想出一个点子,打着“淡泊”的幌子出世去了。试想,秋战国,有志之士,生逢乱世,碰壁之事,天天都有,碰壁之人,满眼皆是。这些人,在尘世中几番风,在乱世中几经挣扎后,遇上了老庄,也算是寻到了一份心的安宁,也就认了命,追随了老庄,将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平静下来,终也归于淡泊。渐渐地,追随的人多了,便也成了一种潮流。于是,淡泊便有了崇尚。

从入世到出世,从壮怀激烈到宁静淡泊,这不能不归于命。如陶渊明吧,应算是半个道家,不也去做过官吗?但是,官场终究是官场,机关算尽,人心叵测,这陶令应付不过来,于是,挥一挥衣袖,唱起来《归去来兮辞》,回家务农去了。细细想来,这陶令也可谓一身无奈!再就是孟浩然吧,这个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一面说自己寄情山水,但另一面又在洞庭湖写诗赠张九龄,说什么“欲济无舟楫,徒有羡鱼情”。我想:这孟浩然求官之心,来得坦白。后来,孟先生在朋友的帮助下,快要见到天子之时,自个儿却吓得钻进了床底,藏了起来。这一藏,便是一生。所以,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他们都是人,是人,就得有人性。而最初的人性,在功名利禄面前的表现,都是差不多的,都是想通过种种关系、种种途径来成就自己。而后来,命运终究不济,愿望难以如愿,有的人,便崇尚了淡泊。

或许,淡泊也是一种命。因为,本来,我们就将人生中的种种不测、种种遭遇归结为命。

这世上,无论任何事情,一旦有了归结,便有了认定。命运也是一样,一旦将它归结,我们便认了命。

的确,人是很脆弱的。人的哺乳期比很多动物都长,尽管如此,许多时候,我们在命运的主宰上,却显得多么的无能为力。

但是,无论怎样,我认为:命,不是用来认的。我们不能认命,因为,我们还有一颗流淌着血的心。这心,就像无极生出来的太极一样,阴阳交替,生生不息。太极生生不息,万物得以生长;人心生生不息,生命便有了气机。这气机,一旦与大自然的春契合,就会产生一种周转的能量。这能量,便是运程。所以,我们想改变命运,只要在一个字上下功夫,那就是——心。儒家的人认为:格物,致知,修心,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说,想要齐家治国平天下,修心是第一要务;而要修心,我们得格物致知,认知世界,明白事理,灭不应有的人欲,存应该存的天理。

毕竟:

一个人,

心念变了,德行就变了;

德行变了,气场就变了;

气场变了,风水就变了;

风水变了,运气就变了;

运气变了,命运就变了。

所以,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就必须端正自己的心念,

宣扬自己的正能量: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王阳明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我想:人之于世,我们先学会修心吧。这样以后,任由风云变幻,我们始终信步闲庭。

这也算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吧!

有缘人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诗词文化12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