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二月二呀龙抬头

2017-03-01 08:40 | 作者:半坡 | 散文吧首发

早饭后的阳光,照的丁坠儿家的窗纸鲜亮鲜亮。丁坠儿的父亲,一个长满络腮胡子的男人,凑近了窗前。他一手执镜,一手握把剃头刀,对了镜理自家的头发。老汉是个一辈子自立惯了的人,凡事不想求人。就连剃头都是自己剃的,这让村里人有些吃惊,都说没见过,自己替自己剃头的。

丁坠儿的妈,则取出留下来的最后一点羊肉,和了些荞麦面,在炕沿边的面案上搓起圪凸来。圪凸是陕北当地的一种小吃,丁坠儿喜欢吃。前两天,丁坠儿去上院串门,马叫差家来了亲戚。是子洲的一个老汉。那人红火热闹了一辈子,闹秧歌。见了丁坠儿一群毛脑娃娃,老汉就教他们扭秧歌。唱的是;荞面圪凸羊腥汤,奔奔相跟上。没想到,刚还口边唱的歌,今儿晚上就吃上了。丁坠儿很高兴。

丁坠儿的母亲说;再不再得,要操些心。和那满囤要些龙眼纸,有小娃儿,就有用到的那一天。龙眼纸是普通的麻纸。只不过,是负责的酒手,就是过那节的执事。早明五更里起床,搬下扇磨头来,衬上谷糠,凑近磨眼儿用钱具打出来的纸,包上五谷,就叫做龙眼纸了。传说这纸很是灵验,专治小儿的那些毛病。诸如小儿痢疾抽风,或是间哭闹不止。丁坠儿没试过,他不晓得灵不灵。

剃完头的丁坠儿父亲,摸着青光光的下巴,瞅着镜子。尔后,满意的收起了剃头刀具。在陕北那地方,有这样的讲究。暑伏不剃头,剃了死舅舅。而过年和二月二,也得剃头,不管老少,只要是男性。最直接的说法是,头发太长了,形同囚犯,不吉利。剃头了,人就清爽些,预示没急没愁,会有好运好兆头的。

丁坠儿的头早两天理过了,是大他几岁的老皮子理的。丁坠儿为理那次头,等了些时间。躁急了的老皮子,使推剪太快,豁烂了他一只耳朵。血流了一脸,后来是山羊老汉用洋火皮,才止住血的。

丁坠儿现在想的是找谁,上山砍些柠条。晚上散蚰蜒那火是一定要燃的。说了,二月儿散了蚰蜒火,一年庄稼不遭灾,没虫蚁啃它们。他还想,绑一个长长长长的大火把。比沙老虎的好看,比灰叫驴的耐燃,比油瓶儿的结实,不会松散。

丁坠儿要作好这些准备工作后,再等待晚上上山。上山太有吸引力了。也很好玩。去年的这时,丁坠儿上过二月二那山。山是周围最高的山,山上的火是会里打发四个人上山砍来的,好高好大的一堆柴。主管祭祀的沙老虎他爹,先是典酒上供品。再是口里念叨熟了的求告老天的话。丁坠儿记得,大意是求天地风调顺,给种田人一个丰收年的话。最后点火,撒那五谷在四个方位。

丁坠儿喜欢看那点燃的大火。山头上山风大,点着的火用不了眨眼的功夫,就带了青烟,直冲上天空,烈焰如一条火龙,吐着舌头,直奔靛蓝色的夜空,像要吻上天幕,和那苍天有次亲密接触一样。除此而外,上下山的人,举那火把,远看就是一条火龙,蜿蜒游走在大山里头,而远处的小镇上,鞭炮阵阵,灯火如豆,像撒在地上的万千珍珠。

同村的阳城来了,说是柴绳和六镢放到了丁坠儿家的磨盘上了。他是约丁坠儿一起上山砍柴的。每到二月二这天,大人忙自己的事。砍柴打火的事,就是娃儿们的事。

丁坠儿赶紧收拾自己砍柴的物具。妥了,给父母打声招呼,便伙同阳城上山了。

这只是五十年前发生的一幕,只是,现在的老家,没人上山了,锣鼓乐器也失散的不知去了那儿。就剩夜临近时,这家那家院里打起的火堆。顽强的在时光里,对旧的乡俗作着最后的坚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