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

2017-02-09 13:11 | 作者:冲天一棒 | 散文吧首发

陶天航(2016.5.8)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关心泥土的气息。终日坐在楼房里,身体也变得轻薄。数日构思却没有结果,才发现自己离尘世,已很遥远。

打开窗户,从楼台望出去,正前方数栋高楼,就摆在眼前。不知谁在说,买公墓不如买房子。这个想法着实让我思想了好一阵,原来是在说现在公墓贵,房子便宜,人死了不如把骨灰放在房屋里,这 样既能和自己的故人朝夕相伴,传统节日也用不着到野外去上坟烧纸了。

现代人的思想,让人难以触摸,也许这就是与时俱进吧。细细观察也有几分这样的感觉,你看,那楼房一间一间的,正如殡仪馆里装放骨灰的柜子,我们终日住的房间里与停尸间有何区别?

当然,这种思想及行为是在对传统文化的颠覆,能不能让更多人的人接受,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就像滴滴快车软件出来后,对传统运输行业也是一种颠覆,能不能成为主流完全取决于个体对事物的认识和接受。

就在此时,一小孩屁颠颠的走进我视线内,就在他得意之时,一块石头把他绊倒在地,然后哇哇的大哭起来,听见哭声后,一边的大人赶来扶起,再把一身的泥土灰拍掉。这个场景,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是的,人不能离开泥土,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扎进了泥土,并深深的了这片土地。

清晨或过天晴,独自一个人走了田园小径或荒郊野外,迎风而来的不是别的气味,而是从土地里散发出的泥土气息,深深吸上一口,浸入肺腑,以至于神清目爽,多少事仿佛从远古走来。

想想朱罗纪时,恐龙多威猛,但在冰河时代,庞大的群体也注定灭绝,因为土地被厚厚的冰层包围,长不出可供它们生存的食物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长在地球的生物,除了需要阳光、水,还需要泥土。因为,土地是根,让人脚踏实地,心也有了安住。

看见一花盆从2楼掉下,陶瓷碎片打落一地,自然泥土也散落一地。一人随即从窗户伸出头来朝下望,除了惋惜还要做些什么?于是,手里拿了一个空花盆走下楼来,把散落一地的泥土,一粒不剩的抹起,装进花盆,那株已折断的花也拾起,从新栽进花盆里。

少许,新花盆又摆放在原来的那个位置,泥土还是原来的泥土,花还是原来的花,只是受了些伤,花盆却是崭新的。在这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泥土显得那么的珍贵,花盆可以打碎甩掉,但泥土不能随意的遗弃。有泥土在阳台上,客厅里,楼道间就有了花的芳香沁人心脾,草的生机盎然和一树绿叶的诗情画意。

如果没有泥土的存在,眼前那些高楼大厦还真如铁盆子一样,死板而没有生气。这让我想起佛家语“一花一世界”,既然佛都这样赞扬花开的深意,那供养着花的泥土,又怎能不是一泥土一文明呢?

常听老人讲起观音泥,传说在饥荒年间,观音菩萨看见人间尸横遍野,土地里已无可食之物。便用杨柳枝撒下甘露,让土地变成一种可食之泥,使人们度过难关。后人们为纪念观音菩萨的恩赐,便把这种泥土取名为观音泥。

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真不真实无从考证,但在地球上确有这么一种泥存在,灾荒时期不少人真的以此为食。年代并不久远,就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吃过观音泥的父辈仍有人健在。如今虽然物质丰富,但在观音泥存在的地方,人们依然视若神明,时常有人看护,使其不被破坏。显然,观音泥已超出泥土的本身,在人们心中它就是神灵的化身。

如果地球上没有泥土,我们生长的这个地方还叫地球吗?人还能直立起行走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的,我们没有理由不深爱着这片土地,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泥土而住之高楼。

鱼思深渊,思故园,落叶归根,人故入土,这是自然规律,人从那里来,终归要回到那里去。买间楼房来安放故人,这是在对传统文明的颠覆,我不能接受这种文化。作为人即使是化着一粒尘,也要与泥土躺在一起,这样灵魂才有了根,子孙后代才守得住这片土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