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过年(二):鞭炮与烟花

2017-02-05 08:49 | 作者:汪斌 | 散文吧首发

儿时记忆中嵌入了太多关于放鞭炮的欢乐,那时放烟花几乎没有。主要乡下较穷,放鞭炮都是一千响的居多,一万响的鞭炮都较少购买。现在,动不动就是十万响,就是买两个人才扛得起的鞭炮也大有人在!买烟花的数量越来越多、威力越来越大、响数越来越多。节前后各三天,白天行车在路上,晚上散步于小道,躺在床上休息也罢,处处、时时鞭炮齐鸣、烟花四射。曾经驱魔厉鬼的清脆炮声不知不觉演变为聒噪耳膜、惊魂摄魄的恼人声响。

腊月二十八晚在岳父家玩大年福,便住在了乡下。这是个小小的村庄,傍晚开始,便是鞭炮齐鸣、烟火冲天,一派欢腾热闹的景象。第二天凌晨5:30,我在闹钟的提醒下起床,赶往九江上班。出门时天色依然很黑,抬望眼,星光点点,很是美丽——这是阔别多年的空,记忆深刻。平常住在九江市区,不论早晚,大街上都是路灯和建筑物的轮廓灯,即使是难得的无雾无霾的夜空,或因背景光太强烈,也难得一见满天繁星。定眼看了几秒深邃的天空,收录点点星辰,便大步朝停车地点走去,虽然只隔着30来米,却是雾霾一片,充斥着鞭炮、烟花遗留的硝烟味!倒车影像模糊一片,只能按下车窗,缓慢地移动。车辆行驶在村间公路,一会儿雾霾、一会儿清朗,还偶遇一只野兔,调皮地从马路中央向路旁草丛蹦跳而去。不知它是因感知硝烟味里蕴含着浓浓的年味而欢跳,还是在寻找日常清新的大气?!当天晚上是自家玩大年福,自然又下乡了,到了老家——也是个小村庄。在这里,同样重复着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烟花爆竹闪亮登场!只是不见星星,灰蒙的天空,只有在烟花闪烁处,可以想象为流星滑过。

大年三十中午,同妻一道在老家附近的花街买点炒货,不自觉地来到了烟花爆竹购买点。往年,早已买了一堆小烟花、几大捆大烟花,把小汽车后备箱塞满为止,甚至后座亦塞上。前几天请休寒假的妻买好,却忙忘了。今天借这个机会还是要买些。此时的心情还有些复杂:于传统,燃爆竹点烟花,喜气洋洋;缘现状,声震天屑满地,硝烟滚滚。此时耳畔有两个声音在争辩:“多买点,多欢腾”、“不要买,很环保”。于矛盾中,既不拒绝传统,也适度迎合心绪,结果是比往年买得少。

正月初一一大早。按老家传统,起床后,快速洗漱,在老的带领下,领着我兄弟俩及众小孩,焚香鸣爆,朝东南西北四方朝拜。这种仪式,家乡称为“出天方”。我不知何意,估猜着是祈祷开门出行、吉利四方;祈求神明保佑自己这一年里凡事都顺顺当当。之后便是早餐:吃面,寓意天长地久,多福丰禄长寿!早餐后,约8点,便是村里人统一到祖堂敬拜老祖宗的时候了。一家子接着一家子集中到了祖堂前。虽然村子不大,但祖堂前的水泥地上一下子便堆满了鞭炮,一长串一长串地铺展开来,便是厚厚的一层。稍远一点,前往池塘的小路上,已一字排开,贴着摆满了烟花。各家家长点亮一捆香,散到儿孙手中,每人三柱。在村里长者发号集体敬拜之后,开始鸣炮点花。一霎那,蘑菇云升腾,震耳欲聋;烟花在灰蒙的空中四射,光芒却被硝烟掩盖,空中那种味道越来越浓并铺天盖地夹带着粉尘、纸屑从半空飘洒下来。刚开始人群掩鼻侧目后撤,到后来便是集体走开回家,把仍在跳动的爆竹、飞天的烟花留在那相互庆贺。这一幕,让我回想前三年的春节。那一年春节期间天气不好,多是天。村里的小孩无一例外地身上生起了红疹子,很痒,长大后有水泡;大年初三,我手腕处也生了一个;妻子身上也有几处,小孩也不例外。好在初四我小家庭离开小村庄回到九江,几天后都好了。元宵节,再回老家,村里小孩包括有些大人皮肤生疹子的情况仍未好转,这奇怪现象让人不解!倒是父亲想了又想,他告诉我:应该是祖堂前堆积的鞭炮残留物,其中有未燃尽的火药,一些电光炮还含有高氯酸钾,这些伴随雨水流入了堂前的池塘,污染了池水。而池水又是村里捣衣洗菜的主要场所,是我们儿时的游泳池。那时,我应该是到池塘洗过手,或提过池水冲过车之类,结果手上就起了个疹子,痒得很。而常住村里的人包括父母,几乎每天与之打交道,自然就会受其害。后来父母改到东边一个池塘用水,就没事了。这证明了老爸的猜测是对的。可见鞭炮、烟花不仅污染空气,同时还会污染水质甚至是土壤!而面对节日燃放的传统,奈之何如?有些城市“禁”字了之,而广阔的农村,怎么办?明年过年,仍然继续?是否有一种替代方法,既能保有传统的喜庆,又能保有清新的空气。

2017.2.1汪斌 微信号:telecom-jj/微信公众号:九江翼起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