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故事

2017-02-03 11:26 | 作者:暮阳 | 散文吧首发

     一

  朔风,急,万物肃杀,又是一年天,就在这萧瑟的季节,李贲站在作为曾经的敌国国都里,凝视着自己的雕像,将军与雕像两相对望着,天地阒寂。

“你来了”身后传来一阵沙沙声,雪地上的脚步格外别致。

“来晚了。”说着,何欢望向雕像,洁白的雪花飘落在大理石雕像上,分外素净轻灵,他长长地叹了口气,“你听见,街头巷尾对我的议论了么?”

“我知道,既然你已经决定这么做,你就应该明白后果,虽然你让两国人民免于兵燹,可是,你毕竟做出了阵前投敌,临危叛国的事情,对于百姓,你给了他们安定的生活,可是他们要的不只是安居乐业,吃饱喝足他们要的还有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个将军投敌叛国,无论他之前有多高的声望,无聊闲人都会可以抹去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功绩,在他们眼里,从来看不见投诚的背后所深藏的悲天悯人,他们也从来不会想,如果所谓的投降将军背城死战,他们,还是否可能活着谈论这些事情。”

三天前,李贲率大军来攻庆陵城,庆陵城内,大将军何欢极擅兵法,天下盛传天下用兵者,无人可出其右。而李贲,亦是当世名将,正当全天下都在瞩目这一场注定不凡的交锋时,何欢却做出了让所有人不解的举动,开城迎降。一之间,大将军不战而降的消息传遍全天下。一时间,街头巷尾纷纷议论。

三日后的庆陵城内,花遮柳护,草长莺飞,安稳祥和中丝毫看不出江山易主的痕迹。只是,街头巷尾的零星碎语中,还能听到对何欢的唾弃。

                                   二

史官王休收到皇上召见后急忙走去皇极殿,只是有什么命运在等待着他呢,作为一个史官,承载了太多,后世对前人的评判,也多是因为他们而改变。王休走过千重城阙来到殿外,静静候着,等待皇上的宣见。

一个小太监引王休进殿了。繁琐的礼节过后,皇上问他,对于何欢,是如何记载的。

“何欢,嗯,何大将军自庆陵一役归降我朝后,南征北战,是我朝称霸中原的根源所在,还有……”

“够了!”皇上厉声呵斥道,显然他对史官的回答不甚满意,饮下一碗清茶后,又用婚后的声音说道,“前朝何欢,庆陵一役中不识天命,负隅顽抗。死于我朝开国将军李贲剑下。”

听完脸色大变的王休难以接受皇上所给出的答案,在庆陵何欢归降后不久后,李贲将军就不幸西去了,而且,当年庆陵也没有战事啊,正当王休想要告诉皇上时,却又被皇上打断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你给朕听着,庆陵一战双方死伤惨重,前朝何欢,助纣为虐,被李贲斩于阵前,为我朝南征北战的人叫做李贲,不是何欢。”

王休呆呆的望着,一时不知如何回应,沉默良久才挪动似已僵硬的嘴唇“皇上的意思是……移花接木?”

皇上抬头望着门外,一幅胸怀天下的样子说道“不错,就是移花接木,何欢虽然能征惯战,但是庆陵叛国导致了他一直声誉不佳,如果百姓知道了真相又会议论,反观李贲,亲近军民,口碑极佳,虽然不幸病逝的早,不过知道他西去的人并不多,若要稳守江山,朕需要的,是征战与名声并重的将军,以及,打江山时如同神话的过往,朕知道,只有移花接木,才能留给世人足以惦念的资本,而你,一个史官所要做的,不是分毫不差的记录,而是将世人眼中的历史导向对朕有利的方向,必要的时候,必须编造。要记住,你编纂的不是历史,只是朕与朕的臣子们所希望看到的故事。”

 

                                     三

庆陵城内最受瞩目的事情莫过于在凤祥楼每日例行的说书了,说书人声名远在海外,一把折扇,一碗清茶,一块醒目,一条三寸之舌,便是整个天下。

这一日,正好说到了三十年前庆陵的那一场战争,只听醒目一声“话说当年,我朝飞将李贲鏖兵庆陵城下,城中何欢不知天命有数,竟倚仗妖法与天兵为敌,那厮竟设坛做法,引来连绵数日大,围城士兵得不到修养,城中妖兵每趁我军疲惫时急袭,深感乏力的李贲将军正欲撤兵回师,却此时,天助我朝,一夜之间,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一道惊雷却劈在了城楼上,庆陵固若金汤的城池西北角就此坍塌,李贲将军则借此良机,亲帅一百精锐,身先士卒,由破败的城墙杀上城楼,只在刀光闪过的一瞬,何欢便已经身首异处……”

在台下一片叫好声中,苍颜白发的何欢默默地走出了凤祥楼,步履蹒跚的来到李贲坟前,夕阳余晖照耀在旧时陵阙上,一个人,一瓶酒,自斟自饮,口中喃喃,述说着庆陵生死别后的红尘往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