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味道

2017-01-24 11:24 | 作者:蔡东武 | 散文吧首发

十多年前就听权威杂志社调查,北上广等大中城市,离婚率高达37.7%,有一个城市是39.7%,甚至有超过40%的。当下,小城镇、农村也达到了这个比率或大大超出这个比率。除其它原因外,“无家庭意识”“缺乏家庭责任感”“不愿担当”等因素占主流。

城镇上班族,单位大部分有食堂,随着经济条件愈来愈优越,伙食荤素搭配合理,营养上佳;吃饱喝足,餐厅纸抹抹嘴巴,走人。家里锅碗瓢盆几个星期几个月年把不动是常事,像家?讲到睡觉,以前叫旅社,当今称星级宾馆,哪里不能睡?简单到只回家休息、睡觉,家与窝有什么区别,家的味道安在?在农村,超出一半以上青年、中年夫妇或双双外出打工,或单亲务工,家里只剩下老弱病残。一个家,责任人缺位,无大梁顶柱,完整?少数夫妇纵然在家,条件优裕者,家务有家政,带小孩请保姆,事事不动手,处处不操心,万事用钱行走,失去了为家庭做杂务活之责任心,家的概念何在?天,柴、煤早已退出取暖地位,天然气、液化气、电炉取而代之。不挑柴提煤,室内少了火焰彤红,只具备温度而无暖意,温馨感觉何处找寻?不砍柴引火,不购买菜蔬油盐,不洗刷锅碗瓢盆,不擦拭桌椅板凳,没了给小孩端屎倒尿几会,对家庭无呵护情感,凝聚力从哪里滋生?

家有百事,众员担当,呼儿唤偶,老人在堂,锅碗瓢盆叮当作响,组合为一首完整家庭进行曲。如今,这一切移形换位,没了音符,还成交响乐?

儿子小时候病多,尤其是肺炎,病痛来就住院,输液,至今想起还心疼。医院守护,抱其上厕所,喂水喂饭,请护士换药……望着幼小生命承受痛苦,恨不得自己替代这一切,悲悯、呵护、可怜、同情情感绵绵滋生,人伦、亲情父子就在儿子表情痛苦、父亲心灵受煎熬纠结中凝聚、成型、升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儿子在病痛中对父母爱的渴望、父母对弱小生命悲悯、呵护层层叠加,形成一座山,任何分歧也撼不动这座山。

从另一角度看,家庭磨难生发正能量,让做父母的充分履行监护人人伦、情感、职责担当,彻底体味带大一个孩子的苦辣辛酸。

上班期间,儿子由岳母带,节假、双休日我携体弱幼小生命扑入大自然,田边、草地、树下打滚,嬉戏,与绿叶、红花亲吻,和蓝天、白云捉迷藏,好不温馨。望着天真烂漫的儿子,做父亲的自豪、呵护生命成长之喜悦、引领人的责任心、为儿女付出一切的大义于风暖阳中慢慢缠绕,形成一根风筝线。如果父母与儿女少了这根风筝线,花钱请人带大,与豢养动物有区别吗?

有儿有女有风筝线,有伦常亲情才有味,有生儿育女的苦辣辛酸才是家啊!

近几年,每到冬天,岳母咳嗽厉害,浑身无力,得住院。我夫妻俩、姨妹夫妇俩均上班,只得轮流调控时间守护,轮到我晚上守护时刻,经常坐在陪伴椅上,望着对方苍老容颜,她一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以及帮助我带大儿子十多年劳苦骤然聚焦在皱纹中,体现在布满沧桑的老态里。蓦然,大脑回到儿子幼小时在医院病床上情景。成熟悄然而至:作为中年人,尊老爱幼是根扁担,肩膀挑着两头,这就是家。

曾经私下认为,家里老人过世,做的道场及相关法事与中年人尽是一个理,做给后人看的:超度亡灵就是超度自己,给父母尽孝便是让后辈项望。民族美德、民族灵魂在这些许不经意细节中血液贯通,代代流淌。

几回回,正对儿子放寒假,护理外婆便成了理所当然。小表妹两个,送饭送水,扶老人上厕所,请护士换药……有模有样。间或,两家人三代齐聚病房,其乐融融。对长者照料、中年人示范、青少年耳提面命间,炎黄民族孝道于潜移默化中传承,家国对接,文明延续,家的深层次内涵淋漓尽致彰显。

2008年1月2日开始,凝灾害降临,二十四天停电停水,城乡交通断塞。妻子去买煤,转了几家煤场,都缺,奔波一整天才搞定。我步行五六里路到萝卜菜基地去购买萝卜、白菜。读小学的儿子则用小水桶去龙井提水,从冰上慢慢拉回来。踏雪归来的我,望着妻子双手漆黑,儿子小脸被冻得通红,泪水在心里无声奔流……真正糠糟之妻,真正患难亲情,真正父子连心!点了二十四天蜡烛,灶屋、书房雪白墙壁上蒙上一层黑色。之后,一家三口用抹布擦拭,高处架设凳子,虽然在冬天,汗水依然如,亲情凝结为雪白盐粒,把家的味道做得芬芳无比。

多年来,我都亲自动手烤腊肉,做香肠,做血豆腐。买来原生态猪肉,切成块状,抹上盐巴用盆焐,一星期左右,拿线捆挂。长辈在煤棚引火,儿子拎肉到架上烤。屋内,妻子切肉沫,我切香料,儿子搅拌均匀,之后三双手一齐灌香肠,捏血豆腐,再搬到烤箱上。几多时候,儿子干脆拿上一本书,坐在烤箱边,一面弄火一面阅读。面前火暖肉香,背后寒风阵阵,冷暖交加,构成年的味道。

早上搬下楼,放到烤箱引火烤,晚上搬回来,安全。往返十几天,腊肉、香肠、血豆腐才算大功告成。

肯定有不少读者对鄙人这种劳师动众、费神费时做法嗤之以鼻:老土,乡巴佬,商场一样不少,味道强多了。我这榆木脑袋就是不开窍:腊肉、香肠、血豆腐是农耕社会贫困日子缩影,不仅存放时间长,方便走亲访友,接济青黄不接尴尬时节,而且早已经上升作一种民族食谱象征,过年,也是在寻根。商场购买来的物品,没有亲人汗水凝结,更少了亲情裹挟,当然谈不上温馨寄托,只是物质上的货,少了一种味道——家的味道。

往事上溯三四十年,每到端午节时,上山摘粽叶,翻坡越岭,茅草粘,荆棘刺,蚊虫叮,历尽千辛万苦,绿叶拿回家,溪边洗干净,交给母亲。淘糯米,滤干水,劈柴,引火,坐在灶门口用文火熬五六个、七八个小时,开锅,粽子软,吃上一个,过口留香。摘粽叶时翻坡越岭、茅草粘、荆棘刺、蚊虫叮的辛苦全跑得无影无踪。醇香气、出锅时蒸气氤氲,酝酿成一股味道,家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渐渐,汗气、香气、蒸气袅袅飘荡,用情感粘连,组合为一根线,一根风筝线。无论游子的风筝飘飞多高多远,线头牵拉,家的味道就来了,家乡的味道就香了。

大年三十那天,爷爷灶门口弄火,男子汉杀鸡宰鹅,女儿洗菜切菜,儿子做粉蒸肉,妻子做红烧肉,姑娘煎鱼,奶奶煮汤,锅碗瓢盆一齐响,一曲家乡春节颤音荡漾开来,大家事,大家做,大家乐,大家的家嘛!围着火炉,尽情吃喝,观声、笑语、火暖、肉香聚合为亲情纽带,筋一般柔韧,山一般厚实。

家庭生活方式原始一些,贴近自然一点,人异化便慢些,能够保持淳朴人本真。

人和社会的进化均伴随着负面因子,天天和霓虹灯、超市、网络、钢筋水泥打交道,感觉里充斥满了大数据、游戏、玻璃墙、地板砖晕华,大脑容易迷失。丹田没有绿色,少了花香,人性抽空了,便只剩下躯壳上的概念。

当下,全社会奔小康,旅游走进千家万户。

车上,儿女睡着了,给拉紧小围巾,遮严小手嫩脚,别感冒;亦或是脱下外衣给披上,小孩入睡了,体温恒定,容易着凉;小身体抵抗力还不强,干脆抱一段路程,姿式变换,减少疲劳。景点,拍照得艺术,尤其是意义非凡之处,别错过给老少合影,留下美好。2007年3月,携儿子往桂林漓江,在刘三姐抛绣球给阿牛哥的树下,父子俩拍摄珍贵镜头,后来几次看电视《刘三姐》,爱情浪漫到抛绣球镜头,便温馨一回。2015年游云南,苍山脚下蝴蝶泉边,给妻子留下精彩瞬间,化作长久回味,每当听到《五朵金花》主题曲“蝴蝶泉边好梳妆”歌声响起,妻子马上一脸向往,幸福盈盈。当然,一家三代留上合影,择效果优秀之墙壁挂上,异地温馨,上升为永远美丽。到了购物场地,让儿女挑选心爱之物,别吝啬,旅途愉快是核心;给妻子买一个手镯或一挂项链,纵然纯度不很高,附着夫妻深情,分量重。家庭成员异地和睦,家的外延便宽广,内涵更厚重。

“家”的字面意思不单是房屋下喂养小猪,更像是用缘分纽结成的一条线,牵动着老者、中年人、小孩。锅碗瓢盆是红线,让家庭成员围绕这个特定范围旋转,这是家的雏形;扶老携幼的苦辣辛酸生活线条,牵动着挑担子的中年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勇于担当;节日团聚,天伦之乐彩色线条,拉动烟花炮竹的弦,让家的天空五彩缤纷;旅游是舒心蓝色线条,将亲情抛向湛蓝天空,广袤无垠,深邃无边。

家庭具备了如此醇香味道,青年夫妇、中年人敢随便拆散大山般厚重之亲情,抛弃儿女,丢下老人,分道扬镳?

身子奔出红尘,来到旷野,青草地上,绿叶竹篱丛中,几栋木屋掩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是我的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