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散文选读》补叙

2017-01-22 13:08 | 作者:文川山人 | 散文吧首发

《百年散文选读》补叙

前些天,我在中国散文网发表了“跋《百年散文选读》编后”文章,介绍了该书编选的情况。犹觉不足,现在补充一点说明。

选本历来跟选编者的立场观点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个散文选本,以写景抒情的作品为主,即艺术散文。作品有意境,思想深刻,艺术水平高,两者能够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有诗情画意,血肉丰满,文采优美,是入选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各种风格兼收并蓄。

自己比较喜欢写景抒情的散文,因为这一类散文能够通过对某一事物或者景物的描写,体现洞幽察微能力,作品的架构和艺术的表达水平,能够使作者张开丰富的想像,也能够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从而透视作者的心灵世界与人生观。这类散文最能够见写作的功力,最具艺术的感染力和魅力。诚如陆机《文赋》中所云:“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优秀的散文家,技巧和艺术都是不可或缺的。

王安忆、舒婷、铁凝、史铁生、贾平凹、毕淑敏、池莉、高洪波这一代作家几乎当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他们的作品无不留下那个“知青”年代的痕迹。以史铁生的作品最感人,无论是小说《我遥远的清平湾》还是散文《我的地坛》,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比散文成就更大。这一代人才济济,虽然年富力强,属于目前中国文坛的中坚力量,站在艺术散文角度来观察,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也只有余秋和南帆二人,他们的作品确实有深度、广度和比较强的力度。

这个版本中,大陆作家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台湾作家的作品有十个左右,除了人们熟知的作家三毛、余光中、席慕容等,杏林子、琦君、张晓风入选的作品比较多,因为她们的作品更浑厚,艺术色彩更浓厚。香港作家的作品入选相对比较少些,有叶灵凤、小思(卢玮鸾)、董等,旅居国外的作家也许我的见识不广所致,仅选了刘墉的作品。

近年来,70后作家小禅、白落梅、张悦然,80后韩寒、七堇年等新生代青年的作品进入了我的视野。他们作品的风格与前面“知青”一代,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作者存在着不够成熟的弱点。我特别喜欢白落梅的作品,醇美、典雅,文学色彩浓厚,《乌镇年华》文采飞扬,写得如诗如画,足见作者文学创作功底相当深厚,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杰作;《红尘隐》《那涛声是否还依旧》同样醉人。从她的作品,我看见了散文复兴的希望之光。

百年沧桑,作家成千上万,作品浩如烟海。一个选本,沧海一粟。此书虽为自用,一旦编成,毕竟对社会和后人有影响。我一向寓居山林,极少社会交际,无人情可讲,然而对作品要求甚苛,秉持公正,优中选优,不论地域和贵贱、资历,以质取文,逐篇推敲,决定选取多寡。当然,人们对于作品的看法和评价见仁见智,选本也必然存在选者眼光和思维的局限,即使在同一标准之下明珠遗落现象亦可能在所难免。全书按出生年月为序,每位作家先简介再正文,一律不加评论

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还望朋友们指正。

2017、1、2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