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平安那才是永远

2017-01-12 07:40 | 作者:上善若水 | 散文吧首发

                           上善若水 2012年2月17日星期五

总有那么一些傻瓜,做着愚蠢的事情,让自己本来可以平静的内心变得不平静,甚至承受着无休止的煎熬。毫无疑问,那位富林渔村海鲜店“宰客”的老板,现在就难以把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

《为一句无声的诺言》,每一次在耳畔响起,都忍不住心潮澎湃。“是一个长久的诺言,平淡的故事要用一生讲完,光阴的眼中你我只是一段插曲,当明天成为昨天,昨天成为记忆的片段,内心的平安那才是永远。”

   虽说吟唱的是相守一生的爱,可那一句“内心的平安那才是永远”,又何曾不可以作为对人生感悟!试想,任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没有求得内心的平安,何来真正的快乐幸福

“宰客”何为?为钱,为了快速敛财,为了用尽可能时间和那些以各自途径率先成为富翁的人比肩。因钱而心动,没错;可是,为钱而动错心,焉能不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若不以其道取之,纵然达到目的,然内心终能宁静下来否?

有一个词叫“原罪”,是说资本都是与罪恶相伴而生的;又有一个词叫“漂白”,是说赃款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漂洗方式来让它变白,也就是洗钱。

无论造多少类似的词语,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词语的功能永远都只能昭示此种现象的客观存在,而终不能让持有相关金钱的主人们减少内心一丝一毫的不安。

取钱方式、敛财方式出了问题,能有有效的补救措施吗?在我看来,是不可能有的。

可是,道理并不深奥难懂,但凡是有一般智商的人,都能明白。既如此,他们又何以会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勇气去自蹈“死地”?

唯一答案,是误判。

误判有三:一是社会,二是人心,三是自己。

社会再怎么黑暗,再怎么弱肉强食,再怎么权钱交换,人们还是在追求着公平正义,倡导着道德真诚。最不济,也有一条法律底线在那儿护着。何况,还有那条道德底线时时横亘在面前,一旦肆意逾越,便足以让任何规模巨大的公司、企业须臾间訇然倒塌,何况一间小酒店!

至于人心,简单至极。并非所有的人都没有社会责任感,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好性子,受了宰不吭声,忍忍就算了。中国人多,每一个人宰上一回,也够得上小店赚几辈子的。——此等心思,确确实实只能算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正因为人多,所以总有一部分人会出来捍卫游戏规则的真实存在。

误判自己,不知利欲熏心,熏的是一时之心,一时既过,便会铙钹响于心,便会半惊于心。即使心早已麻木,它也会有苏醒之时;苏醒之时,一样是难逃灵魂煎熬,那享受财富带来的浅层次的快感便会烟消云散。因为,审判灵魂的并不是法律,也不是他人,而是自己的良知。

如何避免自己误判,时时自省,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他人;审视自己的那颗本来彤红的心,它是否在时间的河流中染上了污渍,是否在社会的染缸里染上了杂色,是否“己之不欲,勿施于人”,是否真正做到“慎独”。

这,不是空洞无力的道德说教,而是真正有效的避免误判、“盲动”之方。自省足够,定力便足够;定力足够,心便不会随物动,随世而浮沉了。

“爱是一个浪漫的诺言,快乐的内容每天都在变换,人心在飞转谁能让你我停留,当相逢成为再见,再见成为遥远的思念泪水与笑脸都不是永远。”

堂吉诃德,托定长枪,飞马向风车冲杀上去。

这飞转的人心,能因此停歇下来片刻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