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礼何时了

2017-01-07 15:05 | 作者:王龙生 | 散文吧首发

人情礼何时了

1996年1月23日《新民晚报》一版头条报道:崇明县农村一位陆老太去年光“人情礼”就送出近4000元。为此,她几乎每天清晨3点多钟赶集卖菜,终年辛苦操劳,省吃俭用,拼命攒钱。

如今,人情礼花样翻新,名目繁多。红白喜事,生日祝寿要送礼;过年过节,请客吃饭要送礼;考上大学,乔迁新居要送礼;托人办事、探亲访友要送礼……今天我请你,明日你送我,请帖四处发,情礼满天飞。你来我往,层层加码,没完没了。

送礼的多少已经成为人情轻重、关系疏远、办事成败的标志,使人与人之际纯洁感情交流被铜臭味玷污,蜕变成赤裸裸的等价交换,礼重情谊重,礼多好办事,礼物成了买路钱和敲门砖。难怪送礼风盛行,红包也越来越金贵,婚礼红包从过去的一、二十元猛增到如今的一、二百元。

某单位年轻人多,一年内有二十几名青年男女结婚办喜事,平均每人每月光送婚礼红包就得花二、三百元,占工资收入的一半多,沉重的人情债包袱压得年轻人透不过气来。

“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礼不在厚,有情则重。礼物只是表示一点心意,作为一种纪念。记得六、七十年代,参加婚礼,亲友聚会,赠一本书,送一支笔,题上几句赠言,令人回味无穷,终身难忘。

现在,有些地方流行“精神馈赠”,给亲友赠订一份报纸,赠送一本名著,寄一张贺卡,一束鲜花,朴实典雅,凭添几分亲情友情。这种高尚、文明的“精神馈赠”倒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在商品社会里,人们更需要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意和淳朴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愿亲友同事之间多些人情味,少些铜臭味。

1996年2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