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教育政府最缺少的什么?

2011-09-28 08:28 | 作者:充啊钱进 | 散文吧首发

免费教育政府最缺少的什么?

据新华网报导:“很多地方家长还在为“入园难、入园贵”发愁之时,陕西宁陕县推出新政:今年秋季开学起,所有学龄前儿童将可以免费上幼儿园。此举意味着继两年前实现12年免费教育之后,这个县率先实现了从学前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宁陕县教育投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近四成,远高于12。5%的全国平均水平”。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治贫必先治愚”。这几乎是人人知道的道理。然,教育也是当下最受人诟病的行业之一,因为无论是上什么样的学校几乎都有同感一个字“贵”,于是乎,它和住房贵、看病贵,这三大“金贵”被人戏称为新“三座大山”。

“一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800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率先在全国贫困地区实行15年免费教育”。这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怪不得广大网民都为之叫好,有网友称宁陕县政府“是有一颗国家领导人的心”。之所以深得人心,也源于它真正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给欠账的民生补了“一课”,为宁陕县的人民搬走了最大的一座山————“上学贵”。身上的担子轻了,人民不就乐了吗?同时,也为全县的教育公平奠定了基础,人们常说教育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平。的确,如果有的家庭因贫穷而使孩子上不起学,不等于让孩子的“人生”输在了“起跑线”上吗。

宁陕县为不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成为一句口号,采取了集中财力办教育的办法,“除了在全县各级部门大力倡导节俭,压缩、限制、精简会议、启用电子文件、缩减行政经费外,还要求包括县委书记、县长在内,全县领导干部3年内不得换新车,出差住宿费每晚不超120元”。可见,他们的做法,就是从政府行政费用中“挤钱”,从领导待遇里“找钱”;从各级政府部门的节俭里“熊钱”;启用电子文档向科技“捞钱”。这种向行政“挣钱”,的“过程”。其实也是“要效益”、“要效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亲民的作风,就是一种对纳税人的钱负责的态度。人们焉能不举双手赞成,网民焉能不高调喝彩。

陕西宁陕县15年教育免费,诠释了政府应该具有的责任担当和民本情怀,尤其是在教育已经是“稀缺”资源和上学费用“高歌猛进”的语境下,教育免费几乎成为人们日思想的“福祉与尊严”。特别是对于家境贫困的孩子,对他们的家庭都是一个天大的“福音”。一个贫困县居然办成了富教育,这需要县一级党政领导集体思想的统一,认识的同步,对教育“大踏步”投资必要性的同感,这需要党政领导和同志们的密切配合。把县一级财政的40%用于教育这需要魄力和胆识,更需要超人的智慧,连许多富余的地区都没有做到15年免费教育,陕宁县却做到了。这是实现全县教育公平的开端,把改革开放得到的“成果”让人们共享的庄重承诺,这也是回馈民生的发端。

反观,一些而富余的地方,甚至财政富得“流油”的地方,每当需要教育投入时,就开始“哭穷”了,每当民生需要投入时就开始,耍心眼了,“玩猫腻”了,以种种理由将应投上教育的费用,来个“乾坤大挪移”,用到所谓的“民生工程”其实就一面子工程上。搞什么什么中国最大,世界第一的“画卷”工作;什么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穷孩子,口号喊得山响。在他们那里往往最豪华的是当地政府部门,最破旧的往往是学校,学费最贵也往往是富余的地方。

高喊政府工作要关注民生、惠及民生,连生存和生活中最需要关注的教育,都不舍得投入。这是哪门子惠及民生?这样的地方政府“看中”的是所谓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GTP工程。绝对是思想自私狭隘的表现,是目光浅的表现,是对民生工程不负责任的表现。看来解决民生问题,解决教育免费问题,乃至推翻老百姓身上的新“三座大山”不仅仅需要钱,更需要政府要有担当、有责任心,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情怀。于绝大部分县域来说,乃至对于全国来说,实现免费教育也不是天大的难事,也许最缺少的不是资金,缺少的是政府对民生的诚意、决心和思考。

辽宁义县档案局:乔建国:2011年9月26日

电话:13940697835邮编:121100

地址:辽宁义县城南关路87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