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之美

2016-11-19 12:00 | 作者:赵自鹏 | 散文吧首发

儿子课回来,竟突然称赞起今晚的月光是如何如何的美好,这不得不令我对一贯冒冒失失的儿子刮目相看了。也了。

到底是怎样的美好呢?我也是对这深夜里的月光徒然产生了兴趣,我随儿子来到窗前。

“你看,那一片片碎了的云片像不像大海中起伏着的波浪,那圆圆的月亮像不像一个勇敢的姑娘,这后的垂柳,这一盏盏迷离的街灯像不像一个个歌者,正在歌颂、仰慕着如女神一般圣洁、纯美而勇敢的月亮呢。”

儿子侃侃而谈,对于自己所领略和感受到的那种独一无二的美,显得异常地兴奋和自豪。

或许是受了儿子情绪的感染吧,等到家人都已经渐渐入睡了,我却睡意全无,仍然放心不下这深夜的月光,仍兀自静静地端坐于阳台上的摇椅里,细细地品味着这份久违的安静和美好来。

这是个微雨稍歇的晚上,夜空里依然点缀着零散的或大或小的灰黑色的云片儿。这些云片在微风的吹拂下,一会儿分散开来,一会儿又聚拢在一起,像一群正在戏耍着的顽童儿,没有一丝的安静。也许就因了这份诱惑,连一直躲在云层后面看热闹的月儿也不再矜持。她不断分拨着挡在自己身前的云片,试图通过自己的不谢努力,重新燃起整个暗夜的光芒。云片仿佛故意和月儿作对,每当月儿勇敢地冲出它们层层包围时,这云片便齐刷刷地退到月儿的背后,烘托得这月儿犹如一轮即将喷薄而出的朝阳;单等月儿稍微懈怠了,这云片便又一股脑地拥挤过来聚拢在一起,只能缝隙里看到月儿暗淡的影子,像夕阳沉入西山形成的晚霞。也许就是有了这份一明一暗的映衬,有了这份一多一寡的对比,才造就了这月光有了和平时不同的景致和韵味,且格与调鲜明,静与动分明,才使得儿子感叹这份月光之美吧。

记得上学的时候,在我们学生公寓的前面就有一处十几米的长廊,大部分时间里,长廊上都爬满藤蔓一类的绿色植物,旁边的花径边则布满郁郁葱葱的花木,同学们白日里可以坐在廊蹬上读书乘凉,傍晚也可以来这里休闲漫步,倒不失为校园里一处难得的所在。我不喜欢很热闹的场面,便趁着安静的时候,也来这里走走,借以放松一下平日里过于紧张的情绪罢了。倘若是赶上一个晴朗的圆月之夜,我便会选择一个稍显偏僻的角落儿,这样独独看着月光像轻柔的细纱一样自无垠的夜空里抛将下来,穿过远处高高低低的楼房,落在参差不齐的花木的头顶上,落在长廊密密麻麻的藤蔓叶上,落在少男少女的背影旁,能静静地领略和感受一番树影横斜,小径斑驳,虫声呢哝,私语窃窃,那种既透彻又令人陶醉的月光之美便会沉淀到自己的记忆深处了。

其实,对于这月光的欣赏抑或是理解,古往今来也是不尽相同的。

古人有的将弯月比清愁,如晏几道的“娇香淡染胭脂,愁春细画弯弯月”,如苏轼的“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抑或是岑参的“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梁州”等,而欧美也有欣赏如断臂女神维纳斯这种残缺之美的,他们是否对于这月光的圆满与残缺也有一番美论就未可知了。

对于国人来讲,大都喜欢圆月之美,尤其是中秋之月,元宵之月最甚。每逢这些节日到来,人们也都喜欢呼朋唤友地聚在一起,一是赏月,静静地看圆月初升,来时的气势恢宏,场景壮观;远去时的淡然与从容。二是借月,或举杯浅酌,或吟诗诵赋,或低声细语,古人曾常有,今人也无缺,虽讲究团团圆圆之意,更难却一个快乐愉悦的心情

评论

  • 紫林心荷:作者你好,我是省级纯文学期刊的编辑,我刊先有年底订阅活动,订阅全年杂志即可优先发表作品,详情请联系球球:一九八二二五九八零二…
    回复2016-11-21 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