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

2016-11-16 08:51 | 作者:花仙子 | 散文吧首发

种 田

今天在微信中看到一篇文章《常想一二》,作者林清玄。我一向喜欢林清玄的散文,像一缕清新的风,又像一股清亮的泉,让浮躁的心变得安宁静谧。这篇文章也是,作者说“常想一二,不思八九”,这样也就事事如意了。这句话自然是来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虽然不如意事有八九,可还有一二是如意的,把那八九装垃圾袋里扔垃圾桶,剩下的不就是如意的了吗,这样人也就乐观多了。

我觉得文章很有意思。可不知为什么我由这篇文章,竟想到了两个毫不相干相差八百年八千里的人。

一个是我的父亲,普普通通的老农民。现在老已八十多了,不能再干农活了。有时想去地里干活,可做不了多会就会累,累了就想发脾气,渐渐的也就放弃这个念头了。年轻时候,爸可是在村里出了名的能干。父亲是个像土地一样实诚的农民,用妈的话说“你爸就是一头死心眼的牛”。像牛一样的父亲就一个心眼,他觉得自己的天职就是种地,地种不好,他就觉得对不起上天,对不起眼前这片褐色的泥土,对不起他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就是他的全部。爸本来是当村干部的,把生产队也管得很好。可一向过分厚道的老爸,还是觉得与人打交道没有种地踏实自在。一土地承包,爸就辞了村里的职务光种地了。把几十亩地像宝贝一样侍候着。因种的几十亩西瓜长得好卖得也好,没几年就被人叫做了“西瓜财主”。爸肯出力,肯动脑,种什么什么长得好,不论玉米大豆,还是蔬菜瓜果。别人地里什么长得不好了,“宽哥”“宽叔”地叫着请教,他也乐于指导。看到地里绿油油的苗,亮灿灿的果,我就想到四个字“天道酬勤”。爸种地,也逼着我们种地。只要谁休息了,就必须跟着去地里干活。作为一个农民,因为有了地种,爸就满足了一生。现在,老了,种不了了,一杯老酒,两片肉,三粒花生,很高兴,很满足。他没觉自己只是一个农民有什么不好,而且儿女们都种地他也觉得很好,虽然我们宁可打工也不愿种地。据说爷爷太成问题,把几岁的小儿子卖掉抽鸦片,爸是大儿子,十一二岁了,能干活了,所以才没卖当成年人一样干骡马一样的力气活。长大后靠自己的勤劳实在赢得了别人的尊重,所以爸很满足。爸没有兄弟姐妹,爷爷又死得早,有个娘还改嫁了,不知去哪了。现在自己却儿女成群,他怎么能不满足呢?虽然儿女们没有出人头地的,可他也没想过让儿女成龙成凤,他不懂这些。只要儿女不做亏心事,平平安安,他就满脸的笑意,笑意溢满沟沟壑壑的面庞。我没见过爷爷,但也很愿意和爸一块去给他坟上培土。随着年老,爸给爷爷上坟时会流露出不久就和他见面的神情。我在心里说:“爸,您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爸一辈子就想了一件事,把地种好,他不会想那八九,他很满足。

想到的另一个人是一个超级诗人,稳居诗坛最高峰的杜甫,不敢说以前没人超过——虽然我认为是没有,只是不敢强迫别人也这么认为。但以后是不会有人会超过了,因为没有人能再管不了自己还总替别人着想了。他在诗坛,一如他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登上了诗歌的“绝顶”的,可杜甫的志向却远不是写点诗,当个诗人。而是“窃比稷与契”,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就像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而不是与庸才俗人同类一样。稷与契是谁?是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大臣。稷即后稷,是周代祖先,“后稷教民稼樯,树艺五谷”,即教百姓种植五谷;契是殷代祖先,掌管文化教育,助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商。杜甫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终其一生都是儒家积极用世的思想。用世的具体方法就是当官理政,最好是在皇帝身边。这个愿望经过千辛万苦曾暂实现过,可很快就又丢了,于是回到了社会的底层,而且是及其穷苦的底层,是居无定所、食无足粮的底层。杜甫想什么呢?他脑子里就两事:一是“忧黎元”,也就是忧虑老百姓;二就是写诗。忧虑完了写诗,写完了忧虑,忧虑完了再写诗。他自己都吃不饱饭,可他忧虑别人。我们想说杜甫想想自己吧,杜甫怎么说?杜甫说:“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唉,就像葵花头豆子叶是要朝着太阳的,这臭毛病改不了啊。如果我们再说想想自己的老婆孩子,杜甫要说:“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粮谋”、“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你们这些小蝼蚁小燕雀只会谋求那一点口粮那一个小窝,怎么知道鸿鹄大鲸的志向呢。——和许多心怀大志的读书人一样,杜甫不会打理自己的小日子,他不会三斤米二两糠的计算,让自己吃好点穿好点。从长安到巴蜀,从巴蜀到潇湘,杜甫叹息写诗,写诗叹息,那“不如意的八九”都被埋到土里撒到河里了,留给后世的就是他悲天悯人的思想和光焰万丈的诗歌。

在我心里,杜甫也是在种田,种一片泽被后世的田,他生前受饥挨冻,可用这片田上种出的诗歌永远滋养着后人,滋养着中华文化。

回到“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少想八九,多想一二,我们至少可以安慰自己。虽然各自所想的“一二”各自不同,就像我的父亲只会想着干劳动活,杜甫又只会想着“穷年忧黎元”“下笔如有神”。我们做不到杜甫“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那么高尚,“语不惊人死不休”那样的执着,能种出广袤如森林的田,但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与秋”,能只埋头种好自己的一亩田,也会收获满足安宁的一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