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翠华山

2016-11-10 12:12 | 作者:自然 | 散文吧首发

登翠华山

第一天,独上翠华山。

早十时许,乘车至山门,即闻水声哗然,进山门,但见云开日出,山峰明朗,观溪流以随步,不远处,有飞流瀑布,从天而降,近则须仰视,与游者欢谈。

行不久,有地质博物馆一处,不巧有锁挂门,未得入,上二楼远望之,秋末冬初之气可见一斑,古树、枯叶、干藤、瘦山。

右攀陡阶二百余级,如登天梯,至坝上,观山崩堰塞湖甘秋池,视野开阔,两山夹击,水域二百余亩,水波轻荡,烟雾如纱,红黄树叶指头飘动,无暮秋初冬之萧瑟,水从石门轰鸣而泻,奔流远去。

从石坝下,归正路,少游人,信步而上,尽赏清泉、溪流、红叶,与摄影人共赞佳境,拍美图。

分路,一曰十八盘,一曰探险路,吾从左,攀石阶而上。不时回望,可见远山峰峦,雄伟立仞,阳光反射,与周围阴影黛色对比鲜明。攀石阶沿流泉曲上,或陡或缓或险,红叶不时飘落,随风卷去。累时,席地而坐,汗水满慢消,自上而下望,群树枝叶覆盖成廊,阳光穿照,光影溢彩,如曲折之时光隧道,穿越至古境,静、清、恬淡、清新。

两小时过去,竟未遇一人,予随意行歇,尽赏幽径风光,山泉叮咚,湿尽山壁巨石,滴落石道,下流山谷,汇入溪流。飞少过,古树、干枝、红柿,摇曳风中,偶有坠落,划一道红线。站高距山近,轻纱薄雾退,如禅境,或沉思,或漫想。

憩小亭,忽听小儿语,惊喜之,旋转几盘,方见五六岁小女孩随父而来,边行边捡红枫叶,兴致颇浓,父问女,“捡叶何用?”孩曰:“送母亲生日礼物。”父笑而不语,我顿悟少儿之天真率性也。

至天池,迎客松旁,游者甚众,吾诧异之后方知皆乘车自公路而上者。

环天池有道,游者漫步,湖上游船,游人荡其中。予自左行,中有石阶而上,可拜一庙,然险陡异常,犹豫之时,路牌醒示,“登山有道,徐而不困。”于是盘石而上,高至百米,困乏至极,凭栏回望,尽观天池周围风景,悟古人于险峰建庙台之意也!

过天池,有寒洞、回音石,游者络绎不绝,至半,则力不能及,忽想还未午餐,与游人谈,皆惊吾自山门徒步而上,站于此且游兴不减。遍观全山,而后知此山为“山崩地质博物馆”,三十二平方公里内,可见山崩堆砌洞穴、山崩石海、山崩瀑流、山崩堰塞湖,幽、险、奇、奥兼具也。游人多叹曰:“尽石也,美何在?”吾暗叹人皆乘车不足半小时即至,故不能赏山之美妙矣!

回天池边,见道观“翠华宫”,有碑记之:古有秦泾阳之女,名翠华,在此修炼成仙,此山故曰“翠华山”。

午后三时下山,再遇来时同乘车至山门二游人,其言耳熟吾乡音,知皆古徵人也,故乡之人,故乡之风雅甚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