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祭杨家岭

2016-09-27 20:55 | 作者:古道 | 散文吧首发

按照培训日程安排,8月28日上午,由延安市委党校陈芳教授在杨家岭中共中央驻地旧址进行现场教学。杨家岭,原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村口有明代吏部尚书杨兆的陵墓和祠堂,而因此得名杨家陵。 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后,中共中央各机关陆续迁到这里,才改名为杨家岭。

早晨起床时天就阴沉沉的,乘坐大巴车到杨家岭时下起了蒙蒙细。坐落在杨家岭山坳里的中央大礼堂面阳耸立,掩映在苍松翠柏间。从1942年建成到现在,如果按人的计龄方式计算它已经是过古稀之年的老人了,但在轻扬的雨雾中,它仍然那样精神矍铄,风采依旧。“中央大礼党”正门的右手边是一块篮球场地大小的草坪,草坪中靠近礼堂一侧有一个由青砖、磨盘砌成的简易石桌。被当作桌面的磨盘已经被岁月的手掌抚摸得光滑如镜,我想它一定和这里的高山、古柏一起经历过无数暴风骤雨的洗礼,见证了共产党人历经艰难险阻从这里扬帆远航。

陈芳教授站在草坪中的甬道上,顶着如烟如雾的雨丝,如数家珍般带我们重温了党中央在杨家岭的光辉历史。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从此,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回杨家岭。毛泽东在此期间,写下了《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共产党人>发刊词》、《纪念白求恩》、《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光辉著作。此地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在这里还举行过其他一些大型活动。1946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在这里为朱德总司令举行了60寿辰的庆祝活动。著名歌剧《白毛女》的首演也在这里举行。

站在这里,我噤若寒蝉。我脚下的土地是伟人们站过的地方,伟人们无数脚印的叠加踏实了这块土地,伟人们站在这里指明了中国历史航船的正确方向,伟人们站在这里指点江山决胜千里,伟人们 从这里出发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2013年8月28日草拟,9月13日修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