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

2016-09-27 18:18 | 作者:寒香蝶 | 散文吧首发

见字如面

收拾房间时,把这些年留下来的报纸整理了一下。浏览时,看到好多以前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朋友、老师的文字自己的同在一个版面上,心里就有些感慨,深切的想起一个词:见字如面。好像在长途跋涉后,抵达记忆中的江南,种种妥贴、静好。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个词的,总之应该是在上学的时候。知道了之后,写信时喜欢在开头写上这几个字,觉得很文艺。已经不记得最后一封信是什么时候写的、写给谁的,结论是这几个字是好久好久不曾用到了,心里端端生出些可惜,多么美好的字!

因为修路,每天上下班只能从老城区的小巷子里走。是真正意义上的巷子,有的堪称一人巷,每天在途中都要上演历险记,不是别人差点撞着我,就是我差点撞着别人,常常要吃一惊。尽管很不方便,但是也因此认识了许多以前只知道名字的巷子,比如苏唱街、青莲巷、大羊肉巷、小羊肉巷等等。一个后幽暗的傍晚,在小羊肉巷遇到了一位书法大师,老先生把自行车倚在墙上,正在用手机拍照。因为光线不好,我一开始没认出来,靠在墙边让老先生先行通过。走近了才认出来,赶紧打招呼;先生解释说在拍墙上“敬惜字纸”几个字。又双叒叕让我吃了一惊:每天来回两趟,却没有看到墙上的这几个字;老先生年事已高,视力应该并不如我,是习惯性对字的敏感还是对写字人的惺惺相惜?古人认为应当对字纸,即写有文字的纸张表示尊敬和惜,同时也劝导人们在写字时要下笔矜慎,“生平不轻笔乱写”。敲键盘时代,这些似乎通通不算问题,“敬”字在人们心头已经悄然淡去。

经此一事,我对小巷子们也不敢轻慢了。比如小羊肉巷,我之前不无讥讽的想:这么窄,哪有肉!应该叫羊肠巷才对。真是山不在高,巷不在宽,比如成都的宽窄巷子不分仲伯,都是老成都的新名片。

有些人、有些事,仿佛是冥冥之中的缘份。整理报纸时,看到一位扬州园林专家写扬州清曲一代宗师王万青一整版的文章。是2006年的报纸,那时,我还不认识作者,也没学昆曲(王万青开始学的是昆曲,后来改学清曲),只是觉得文字写的好,就收藏了,无意中做了“敬惜字纸”之事。后来机缘巧合学了昆曲,然后在昆曲社认识了这位作者;现在又因为这张报纸留意了大羊肉巷6号——王万青旧宅,也算是认识了王万青先生——作者写得详实生动,再现了那段王家马福如、王少堂、陈淦卿等名角荟萃、丝竹飞扬的我所未知的盛事,也算是见字如面吧。

相传“薛涛笺”(也称作浣花笺)是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而制成,在手工作坊时代想必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须得十二分的耐心和细心。笺纸颜色、花纹非常鲜丽精巧,“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假如收到一封这样的信笺,你会相信古人所说“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传说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