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寺庙走近僧侣

2016-08-28 17:22 | 作者:冉冉 | 散文吧首发

读过迦毗罗卫王国悉达多太子,四次出行,及时出家终为佛陀的故事;仰慕风流才子李叔同,一个转身皈依佛门成一代高僧为弘一大师;便有了亲近僧侣的欲望。

八月五日晚,坐上开往南边的火车 .次日早晨七点三十分到达赣州。祖亲师傅不辞辛苦亲自驱车前来接站 。

祖亲师傅是赣州于都县罗田岩古寺的主持。我们一行三人坐上他的车直奔罗田岩。开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坐车颠簸起来,车行过处尘土飞扬。听祖亲师傅介绍说,国道在改造 ,此项改造工程是与罗田岩森林公园配套。祖亲师傅的介绍让我的心热了许多,因为罗田岩古寺在森林公园内,政府行为会给弘扬罗田岩古寺带来许多好处;但是祖亲师傅又说,因为资金问题改造工作十分缓慢。这使我的心又凉了下来,好像古寺跟我有很大关系似的。

不一会儿,我们到了古寺脚下。寺前没有牌坊,进口的石级上方一幅横幅:佛门清静地,远离爆竹声。我们拾级而上,登上罗田岩半山腰,罗田岩古寺呈现在眼前。古寺依山傍岩而建,间间相通;因为以石岩为背景墙,抵不住水的渗漏,室内很潮湿。石岩多洞穴,洞洞相连;又因为幽暗给古寺带来更多神秘。想来这里的出家人生活是艰苦的,与我们杭州的寺庙条件相差甚远。

古寺内多佛像,祖亲师傅也不介绍,我们也不敢多问,多问了显得自己佛学的浅薄。又到了一个洞穴,祖亲师傅停了下来,指着石窟顶上一个倒挂漏斗似的石洞给我们讲了一个“和尚心大出砻糠”的典故:这是人间传说的“出米岩”。“出米岩”会自然漏米,每日漏出的大米,正好供应游客和僧侣食用,不多不少,从不间断。后来有一个贪心的和尚想用米换酒喝,嫌“米岩”洞口太小,落下的米不够多,于是把洞口凿宽加深,结果落了三天三的米糠,再也不出米了。祖亲师傅又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可过于贪心。我听了肃然而频频点头。

出了古寺往右方向,仍然是一屏仰首才能望到顶的悬崖陡壁,岩壁上多有模糊的石刻。祖亲师傅介绍,这里都是历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因为常年风化已无法辨认。我文化底子单薄,无意知道哪个名人、什么题赋,但心里还是为没有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深深感到惋惜。最醒目的是阴刻在陡壁上雄浑苍劲四个大字“天子万年”,这是民族英雄岳飞的手笔。岳飞再熟悉不过了,小学里有“岳母刺字”的课目,杭州有岳庙,又是南宋之都;如今望着四个大字,心有疑惑不敢恭维;

再前面是独立于岩石前的“濂溪书院”了。濂溪书院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讲学的遗址。说到周敦颐可能一般常人不一定知道,但读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就无人不晓了。这脍炙人口名句就是出自周敦颐的“莲说”。

“濂溪书院”房门紧闭,一副没人料理的样子,心里不免有点不快问祖亲师傅,书院不属于古寺的?祖亲师傅摇头否定。本想追问,看祖亲师傅一脸为难的样子也就闭了嘴。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而宋明理学离不开佛教;它是儒、释、道三家长期优劣论证和融合的果实。按佛学大师、教育家圣严法师说法,宋明理学是由于佛教的滋润而开出了新的境界。我以为,濂溪书院归口于寺庙来的名正言顺;即充实了寺庙的内容,又丰富了寺庙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把濂溪书院作为爱国以及国学的教育基地。

书院的右上角有一棵大柏树,由周敦颐栽种,有一千年多历史。很不幸,两年前香客不慎引起火灾,灭了又燃,燃了又灭,持续两天两夜。如今躯干巍然直立,套用周敦颐“爱莲说”的词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再合适不过了。这是松柏的魂;虽然毫无生命迹象,魂魄尚在!

因为今天要赶往广东东莞水濂古庙,拜访登慧主持,在罗田岩古寺走马观灯似转了一圈就下山了。我走在祖亲师傅的身后,望着他瘦弱的身子,心在想:任重而道远。

祖亲师傅十三岁出家,十七岁到杭州上天竺;半年多前罗田岩古寺老和尚圆寂,祖亲师傅接替主持。老和尚是祖亲师傅十三岁出家时的师傅。老和尚生病期间,他被师傅召回。圆寂的前一天,老和尚把库房的钥匙放到他手心,四掌合拳,大有刘皇叔托孤的悲壮。祖亲师傅讲到这些往事,眼眶是润湿的。他说,其实到于都当主持是不太愿意的。我已经习惯了杭州上天竺生活;但我又不能违背师傅的遗愿,也不能弃罗田岩古寺而不顾。

佛主释迦摩尼放弃王宫优越的生活,布衣素食出家修道,普度众生;祖亲师傅不也在继佛祖衣钵,步佛祖后尘么?!我脑海里浮起一个景象:杭州西湖,一条船上坐着身披袈裟的弘一大师,另一条船上坐着年轻美的日本籍女子,两船相侧而过不言不语。尔后,女子亮起嗓子:什么是爱?弘一大师双手合掌:爱即慈悲。

慈悲,大爱焉!

下了山,坐上祖亲师傅的车,车内播着波罗心经奔向东莞,不知到了东莞水濂古庙又有什么感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