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初赋愁滋味

2016-08-22 21:45 | 作者:文生 | 散文吧首发

羑河纪实之九

少年初赋愁滋味

文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黑塔村的北面建了一所中学,称为红星中学,招收初高中学生,周边的赖家河、寺望台、时丰、唐宋等村的学生入读,也有邻近的外县学生借读,如马投涧高白塔村的学生。

十多岁的少年难免年少气盛,就读学生较多的村如寺望台、黑塔、时丰等村学生按村抱团,互相不服气,斗狠争勇,小动作不断,从各学校抽调出来的民办老师也不是吃素的,找那些挑头的学生修理,这些学生也是老师从小学一路教来的,于是也就多少老实了。斯文的同学之间是互相吹牛,但是各村物产都一样,能拿出手的土特产没有,也没什么有名气的村人,村里的情况大家也熟悉,也就是拿村名说事。比如说红星村:红星村、红星村,尔有何红,尔有何星,也称红星?又如说高白塔村:高白塔、高白塔,白塔何在,谁见高塔?

后来有一个消息让我们惊心,就是我们学校的高中部要撒销了,高中的同学要到公社里的石林中学念高中,到公社念高中要经过重新考试,特别优秀的可以到市里念重点高中,优秀的念高二,一般的留级重念高一,非本地的转学,不及格的回家种地。一时间红星中学七九届高中生人心惶惶。

我们几个文科好的同学在离学校不远的一个柿树下相聚,沉默了好久,一位同学说,想不到我们只相处了一年就分手了,平时咱们不是好拿村名说事吗?现在咱们也拿村名说事,只是,头一回要说的要大气,后一回要说的要接地气,然后再说两句感想。

高白塔的赵同学说:“高白塔、高白塔,白塔离天三尺三,天下万塔我最高!”接下来的是:“高白塔、高白塔,好山好水大锅饭,几时勤奋不白搭?”赵同学说:“我不是转学就是回家种地,看来我回家种地的可能性大,俺不是怕吃苦,可现实是,一年到头在里大呼隆忙下来,真的不知道能有几多收获。”

时丰的王同学说:“时丰村、时丰村,农业实现现代化,时时丰收真是高。”接下来的是:“时丰村、时丰村,顺时趋势才丰收,几时不再啃黑馍?” 王同学说;“看来我得留级了,以前是在家里啃,以后俺是在公社学校里住宿继续啃红薯面蒸出的黑馒。如果上不了学,我想开队里的拖拉机,农业机械化,从拖拉机犁地做起。”

唐宋村的居同学说:“北唐宋、南唐宋,唐太宗、宋太祖,稍逊风骚是英雄,风流人物看今朝。”接下来的是:“北唐宋,南唐宋,唐舞宝剑,宋挥玉斧,大风歌,后人唱,保家卫国是我愿。”居同学说:“考不上学我想当兵,只是不知能不能如愿?村里没有人,俺通过审查当兵怕是难呀。”

寺望台的张同学说:“寺望台、寺望台,寺望台上有火神,星星之火可燎原,南国烽烟正漫延。”接下来的是:“寺望台、寺望台,台下有地三千块,块块自留才红火。”张同学压低声音说,“看来我也是回家种地的料,听说好多地方暗地里把地分了,人们都作地当自留地那样用心经营呢,这样种地才不会白搭。”

论到黑塔村的李同学说了,但李同学头痛了,黑塔能大气起来吗?再说塔的风头已被高白塔的同学占了,刚才还被时丰村的同学暗地里刺了一下,心想幸好村名改的好,就说:“红星村、红星村,红色大地有红星,照耀中华万万年。”接下来是:“红星村、红星村,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考入学校成栋梁。”李同学说:“俺想考入好学校,再啃丰收的高梁红面好几年,就是不知道能不能。”

赖家河的胡同学挠头说道:“赖家河、赖家河,赖家河上铁长,火车万吨离了。”有同学说,人家张家窑的铁路桥也不呢,这个不算,再来一下。赖家河的胡同学叹了一口气,说:“赖家河、赖家河,赖家河村历史长,你们相比比不了。”这下好几个同学们不干了,说不行不行,重来重来!赖家河的胡同学只好又说:“赖家河、赖家河,赖家河水好养人,日子过的真不赖。”同学们只好服了,说大家都在啃黑馒头红馒头和黄玉米面馍,还得说日子过的不赖,算了算了,让他说下一句吧。赖家河的胡同学说:“赖家河、赖家河,赖家河桥长又长,欲过铁桥心茫然。”然后接着说:“我想继续上学,和大家一样,不知道还能不能。俺不想种地,那怕是去挖煤也算。当兵是不容易,可靠挖煤挣工分也要需要经过大队审批呀。有一点我可以说,别看你们这个村有庙,那个村有塔,可老辈人总说我们村的历史长。我学历史,总觉着咱们的老辈人说的话是有道理的,不信走着瞧!咱们总要走出去的,咱们在这里上学的,不就是为能考上学能走出去而奋斗吗?不就是为能吃上白面馍吗?”

我们那一届同学经过考试,能继续上高中不到一半。没能继续上学的,没门子的种地,有门子或当兵、或当民办教师,或下煤矿。继续上学的,也没几个考上学。事实上,对继续上学同学打击大的,是后来在高考中几乎全部失利。失利后走的路和老同学一样。

少年的心事是敏感的。或者说少年心事是在预示者未来。少年对未来有憧憬,但未来怎样又说不清,所以对未来的憧憬以赋愁的形式表达出来,但现状是要改变的,人是要走出去的是共识。当时,实现“四个现代化”鼓励人心,社会发展到目前已不是当年所能相象的,可是现代化到目前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农业现代化,土地就要从当年的分到今后的统。我们那一批高中生(当时是二年制的)毕业没几天,农村生产责任制就全面实行了,农村种地不再大呼隆了,大家对分的地象经营自留地那样精心,干活不再白搭了,头年分地就把麦种的十分精心,次年就能经常吃白面了。但人人在一亩三分地上打拼,并不会掀起多大风浪,顶多是粮食够吃。没多久,人们就纷纷出去打工,形成了民工潮,我的同学们大都以民工的身份实现了当年走出去的愿望

同学们对赖家河的胡同学的话姑妄听之的。赖家河村的山上有三个古老的洞,传说周文王先是在里面被囚过,后来才转到羑里城的,所以赖家河的人认为他们村的历史在我们那里是很长的。不料毕业的那一年,考古队就到赖家河进行考古,之后又进行了发掘,证实赖家河村确实在我们那一带历史底蕴厚重,不过可不是证明周文王被囚于赖家河的山洞中,而是商周文化遗址!赖家河村有先民的生活遗迹和灰陶片、石器和兽角等,属龙山文化,是寺望台信奉火帝真君的来源。羑河确是一条从古到今的文化河。商周文化遗址、汉墓、唐宋瓷器、明清民居……

我们这一代人,从懂事起就渴望逃离农村能走出去,最希望高考这个平台走出去,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借这个公平的平台考出去的。一个例子是,由于师资的缺乏,直到高中时我们才学英语。但是,我们大部分还是走出农村了,是以民工的身份走出去的。我们这一代人,作为第一代民工,最终还是回到农村,因为我们确实文化水平不高,从事多是体力劳动,现在年都半百了,没有那个体力了,只能干低收入的工作了。自己一生打拼的资源,是留给下一代的,让他们能留在城里;留给自己的,还是故乡的那一片天。

我们从小就渴望离开的故乡,但是故乡并不在意这些,当我们回来时,故乡依旧收留我们。故乡啊!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即使有幸留在城里的,故乡也在自己的中萦绕,安慰在他乡受伤的心灵

和同学们没有联系快四十年了,自己的记忆又不好,同学们的姓名和相貌大多已模糊,就是相遇恐怕也不相识。但是在人生走向暮年的时候,回味少年初赋愁滋味的场景,才明白“逃离——回来”是人生的逃不脱的宿命。

羑河纪实系列均是原创 2016年8月13日草 2016年8月22日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