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等好事

2016-07-25 10:52 | 作者:寒香蝶 | 散文吧首发

扬州个园“清颂堂”的楹联一直记忆犹新:“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这几日,不少扬州人都在做好事。

周末连着两天都去了国展中心的书展。来往的人熙熙攘攘,迎面从书展出来的许多人手里都拎着书,尚未进书展,便让人心生暖意,这第一等好事果然是极好的。书展里面,是人的海洋与书的海洋交相辉印、融为一体;最重要的是:不吵杂,大家都在埋头看书、翻书。

前不久,朋友圈里疯传的日本孩子们在泰国机场安安静静读书的图片确实震撼心灵、触动民族情结。那一刻,就像当娘的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高中毕业的时候,语文老师语重心长的说:希望你们以后每个月能读一本书。那时觉得很可笑,这点小事值得这样郑重其事的说?为了高考,看一本闲书是很奢侈的事,甚至会有犯罪感。高考结束就有大把的时间可以随心所欲的看自己喜欢的书了,一直这样盼望着盼望着。高考终于结束了,结束了N年了,N*12,算一下便会汗湿青衫。有一次在饭桌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提及自己年少时“家贫,无致书以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并双手作捧书状一再强调“走送之”的“走”字,真让我眼眶一热 。年龄不一样,在我的童年时代,虽然不至像这位老师这样艰难,但是物质也没有如今这样丰富,书刊也不是很多,小学里只能看看连环画,后来能看到《少年文艺》。那时,大都也是借阅,自己只能买一点,然后互相交换着看。往往也是约定了时间,因为后面还有人排队等着,不能逾约,更不能有损坏,不然信誉不好下次借书就困难了。记得有些书的扉页上会写着:好借好还,下借不难。

那时候,父母还不准看,担心闲书看多了,把眼睛看坏了以及影响功课。放学回家做作业的时候,父母常常会突击检查。后来书多了,自己也有能力可以买一些了,又开始感叹“书非借不能读”。即便是自己喜欢的书,买回来也常常看不完,放书架上落灰。某一天打扫卫生发现了,翻几页,又放回去了。现在,基本不买书了,因为自己知道买了也不会看。有时候自己也莫名:时间去哪了?怎么竟连好好看本书的时间都没有?双休日有48小时,好像挺长的,然而总是被分割得支离碎碎:当你睡懒觉的时候、当你洗衣服的时候、当你看手机的时候、当你打扫卫生的时候、当你逛超市或是菜市场的时候、当你和朋友聚会的时候,或者什么也不做发呆的时候……这些时间的碎片很快就消失了,以至你回想时,都不能拼成一个完整的图片。年复一年。

有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打量镜子里的自己,便觉心惊。曾几何时,“一个清静的午后,一书在手、一茶在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心目中觉得最美的画面,也是自己的美好愿望。竟然忘记了!就是这样的贪心、得陇望蜀,忘了初心。非洲有个传说:人刚生下来时,都是一只玫瑰碗,熠熠生辉。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碗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比如欲望、贪婪……玫瑰碗的光芒便被掩盖了,人就变得暗淡无光了。

“蹉跎莫遣邵华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趁我们的眼睛尚未老花,还能看清五号字,读书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