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三日游

2016-05-14 18:03 | 作者:散文吧网友 | 散文吧首发

一下飞机,导游接我们去第一站蒙牛乳业参观。凡呼市地接旅行社安排的外地组团游客,要么去蒙牛(乳业),要么去伊利(乳业),这个被称为乳都的城市,蒙牛和伊利就是它的名片,行程表上必不可少。参观完后,有空我们去了呼市的青城公园,上天给了我们一份意外的惊喜。

四月底的内蒙,正逢"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季节,公园内处处可见五颜六色的花,有红的,白的,紫的,黄的,蓝的。这与四月底的长沙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的长沙,公园里绿肥红瘦,许多种花巳凋零。如樱花,桃花,梨花,白玉兰花等。站在开满桃花的树下,我即兴在朋友圈内发了一条配诗风景照片的微信,借用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只不过把春归山寺改为春归呼市。此地并非高山,而是高原城市。

更使人诧异的是,我们在公园里闻到了一种浓烈的花香,与我们在长沙公园里闻到的那种淡雅的花香味完全不同。一位生活在内蒙的老先生告诉我们,那种散发浓郁香味的花是丁香花。原以为丁香花产自江南水乡,因为读过戴望舒的《巷》。在戴望舒的笔下,那位有哀怨又彷徨的丁香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老先生告诉我们,紫丁香原产华北地区,白丁香产自长江流域以北,毛紫丁香也产自甘肃,陕西以至东北。因为丁香花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适应在内蒙古的土壤,气候条件下生长。

我们一边游公园,一边听那位热心的老先生指点。除了感动之外,还有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的感慨。

时候读过不多的古诗词,记住了的没有几首。但那首描绘草原美景的诗歌不曾忘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多美的一首诗,也是多美的一幅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或许向往辽阔,或许向往草原的美丽,一生酷听草原情歌。每当听到《陪你一起看草原》的歌声时,就会有亲临其境去感受的欲望。

第二天从呼市出发,去一百公里外的希拉穆仁草原观光。那如愿以偿的喜悦难以言表。一路上,导游热情地介绍游牧民族的风情,介绍美丽的希拉穆仁草原。我和我的同伴们都生长在高楼林立的长沙,从未来过草原。草原上那悠扬的歌,那远飞的雁,那漫漫长长的路,那一望无际的辽阔,经导游一煽情,我们已抑制不住即将见到那辽阔大地的激动,车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到达草原后,我们立马感受到了浓郁的蒙古民族风情。一下汽车,身着蒙古族服饰的姑娘和小伙给我们献上哈达和敬酒。主人把美酒斟在银碗里,客人左手接酒,用右手无名指醮酒向天,向地,以及自己前额点一下,以示敬天,敬地,敬祖宗。客人喝酒前要敬天,敬地,敬祖宗是蒙古族人民的风俗,它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发扬光大。成吉思汗,蒙古族的祖先,蒙古族的英雄,他那种开拓疆土的豪迈气概让人敬仰。历朝历代那些镇守边关的将士,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在阴山脚下,让人想起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我们的先辈们有许许多多像卫青,李广那样抗击外敌的将士,他们的爱国精神和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仰?!

四月,还不是草原青草茂盛的季节。我们看到的辽阔大地,只有极淡的青青之色,正如韩愈诗中描述的"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之景。因为禁牧,我们走过的草地,没有看到成群的牛羊。颇有一点遗憾。这点遗憾却在我们骑马观光中淡忘了。

我们一行组成的马队,在牧马人的陪护下,开始走马观景。我们走过草原保护区,走过沼泽地,走过希拉穆仁河。第一次骑马,大家既兴奋,又紧张。路途中,马一会儿缓行,一会儿奔跑。回头看看同伴们,全然没有牧马人那种潇洒自如的神情。出发不久,有人提出返回出发地。由于我的坚持,马队才避免半途而返。来到草原,一定要骑马。特别是男儿,我喜欢跃马扬鞭那种飒爽英姿和豪迈。我崇拜马背上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他跃马挥刀统一了蒙古草原,开拓疆土,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我也喜爱描绘草原风光以及牧民生活的诗歌,"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霄。"骑马看草原,虽然领略了草原的辽阔。我还想骑马放牧,去体验马背民族不一样的生活。那一定非常地惬意!

我们这次旅行好像在快速读一本草原文化的书,当你还意犹未尽时,就有人帮你打开了新的一页。中午,餐厅为我们准备了烤全羊美餐。这道菜是蒙古族的餐中之尊,当年成吉思汗的最爱。它做法讲究,味道鲜美,成为历史上蒙古宫庭中的一道名菜。好客的蒙古餐厅给我们上这道菜时,举行了特有的的仪式。从我们同伴中选一位男士扮演王斧,选一位女士扮演王妃,他们身着蒙古族王爷王妃的服饰,在蒙古族青年的载歌载舞中,操刀分切第一刀,然后再把切好的烤全羊送上餐桌。饭后,在蒙古包前的草地上,我们观看了赛马,摔跤,射箭表演。这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竞技项目,称为"男儿三艺"。蒙古健儿的精湛技艺表演,赢得了游客们的阵阵掌声。

祭敖包,是我们了解内蒙草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片段。也是我们一天旅游的最后一个项目。在去红格尓敖包的路上,导游解说很详细。可我们记住的不多。有一点记住了,敖包不是供青年男女幽会的地方,流传很广的那首民歌《敖包相会》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关于敖包的来由,有很多美好的传说。我却一个也沒记住。红格尔敖包,是希拉穆仁草原最大的敖包,是用石头垒成的"石头堆"。登上红格尔山顶,我们顺时针绕敖包转三圈,参拜祈祷。按照草原上形成的这种不成文的规矩,我们这些外出远行的人,也在这里祈祷一路平安。祭祀敖包,是蒙古民族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清朝时期,以部落为单位,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祭敖包会,形成习俗。听导游说,这里的祭敖包会,如同过节一样,远远近近的牧民,无论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盛况空前。

第三天,按照行程,我们去了中国首家沙漠度假地,银肯响沙湾。响沙湾,顾名思义,发出沙鸣奇迹的地方,令人神往。响沙湾曾经像一个巨大的沙丘回音壁。沙子干燥时,游客乘坐缆车登上银肯沙丘顶,往下滑溜,沙丘会发出轰隆声,轻则如蛙声,重则像汽车的轰鸣声,悠扬交错组成一曲激昂澎湃的交响乐。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近几年听不到沙鸣声了。

我们先乘缆车,后坐沙地汽车进入响沙湾度假区,听不到沙鸣声,也没有看到胡杨树。这里没有胡杨树,只有一望无际的黄沙。多年以来,我们听过不少对胡杨树的赞叹。它耐旱耐涝,生命顽强,千百年来,它守护着边关大漠,守望着风沙,被人们誉为"沙漠守护神","沙漠中的宝树"。几年前就有计划,准备去新疆或内蒙的沙漠腹地看看秋景中的胡杨林,走近那金色的童话世界,去感悟那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的胡杨精神。因为秋季最美胡杨林观赏期很,且沙漠腹地交通不便利,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置身沙漠休闲地,在休闲游乐中得到一种新鲜的体验。在我的心里也产生一种美感。有创意的休闲项目的开发,让响沙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想起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个年代,在大漠中看到一股狼烟也颇有生气,也产生美感。如今在沙漠上建度假休闲地,建游乐场所,有缆车,沙漠轨道脚踏车,沙漠摩托车,沙漠越野车,沙漠驼队等项目供游客玩乐,今非昔比使我们感叹不巳。

诸多游乐项目中,骑骆驼走沙漠是我的最爱。随着驼队往前走,展现在眼前的是无边无际的黄沙,雄奇壮阔,昂首看天,碧蓝透明。一声声驼铃,使我们脑海里闪现电影电视里的骆驼商队,在沙漠中历经艰险的场景,不禁浮想联翩。骆驼是沙漠中的交通工具,是沙漠之宝。古代的丝绸之路,为中华文明进步的历史谱写了华丽的篇章。丝绸之路从起点长安到最远的终点古罗马帝国,经过西域的沙漠地带,可见骆驼为中华民族对外通商对外文化交流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沙漠归来,结束了内蒙三日游。时间短暂,对内蒙的风土人情,对草原文化知之甚少。但这三天的体验和感受,我觉得很特别很温馨。在我的一生中算得上特别的日子。它使我领略了蒙古民族不一样的风情,也感受了内蒙古人民的友好和热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