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飞落“天鹅湖”--谈知识性散文和散文的知识性

2016-04-08 21:02 | 作者:追天 | 散文吧首发

辽西飞落“天鹅湖”

--谈知识性散文和散文的知识性

知道“天鹅湖”,那是置身幻和神话看芭蕾舞,笔者真正看到现实版“天鹅湖”,则是在北票市的白石水库。说起来,辽西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缘何飞落“天鹅湖”?这无疑是生态环境的改善,成就了这张珍贵的“绿色的名片”。

1、听“天鹅交响乐”。随看天鹅的大军千车争跃,夺路突进,总算到达了白石水库。在离天鹅栖息地还有两千米之遥,刚下车,那“咕嘎”、“咕嘎”的天鹅之鸣,就已先声夺人,就格外惊魂。

叫声,是区分不同种类的重要标识。天鹅的种类很多,叫声也各有特色。白天鹅的鸣声清脆,有似“叩、叩”的击节之声,喇叭天鹅像喇叭般鸣声低沉,哨天鹅发声如哨。来北票栖息的天鹅,则以大天鹅为主,大天鹅叫声特别唳亮,也比很多鸣传得遥远,尤其发出联络的叫声,如响亮而忧郁的号角。

这片“天鹅湖”以大天鹅鸣叫为主唱,又是万鸟齐鸣的大合唱,还是不同声部的和唱。仔细谛听,那弥漫天地的鸣响,绝对是纯粹的天地之音,绿色的天然之音,也理所当然是天籁之音。从没听过天鹅绝唱,又猛然听到万只天鹅齐鸣,那是绝对的磅礴壮观,绝对的振聋发聩,绝对的催人向上,绝对的澎湃激情,绝对的心灵震撼。就为这难得一闻的天鹅交响,就此行不虚。

只听说英国有个天鹅交响乐团,也听过四只小天鹅的交响演奏,还听过柴科夫斯基的圣桑《天鹅》,可却从未听说过有“天鹅交响曲”。如此的天鹅鸣响,为什么没人谱曲?约翰施特劳斯善于猎取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事物,进行艺术性的描绘,当他见到舞会上凑在一起的妇女交头接耳、叽叽喳喳、说长道、评头品足,就做出了著名的《叽叽喳喳波尔卡》。若他能听听这天鹅的大合唱,又该产生何等的灵感?

若当今的中国作曲家,能经常听听这样的“天鹅大合唱”,能经常接接“天鹅湖”的“地气”,胸中又该卷动何种的激荡?而艺术家不采天地之灵气,又如何让作品钟灵于天地?艺术家如果只醉心于倾听自己心灵的细语,如何能谱写出气壮山河的战歌?冼星海不被黄河的澎湃所震撼,如何能谱写出呼喊全民族救亡图存的《黄河大合唱》?

2、赏“天鹅湖”名片。在我国雄伟的天山脚下,有一片幽静的湖泊,每年秋两季,那里有成千上万的天鹅在碧绿的水面漫游,这片湖泊被命名为“天鹅湖”。请看清楚了,这构成“天鹅湖”的第一要件,就是有成千上万的天鹅飞临。

而据北票市野生动物保护站观测,白石水库2000年3月17日出现270只白天鹅,2011年猛增到2200只。今年从3月初的几百只天鹅飞临,3月19日渐次增加到7200多只,到3月底已足足超过上万只。当你到了白石水库,看到那成群结队,翩翩而来的万只天鹅栖息水面,你还有什么怀疑,这白石水库不真真就是一个“天鹅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辽宁“天鹅湖”。

若把白石水库比成个大舞台,这万只天鹅则就是“天鹅湖”舞剧的演员。放眼望去,从水库的左边到右边,或者说,从水库的左岸到右岸,几千米宽阔的水面,天鹅持续不断地列阵排开,这演员阵容的强大,任谁见了不心生敬畏,不虔诚的感动天地造化?

由于天鹅在迁徙的鸟中胆子最大,又以食湖边的草根为主,这天鹅的鹅群就离岸边不远,也成为观鸟的最佳,也才成为壮观的观鸟。衬托远山、湖面、蓝天,看湖面的天鹅堆,望半空大雁排阵、野鸭列行、天鹅起舞、仙鹤单飞,汇成那颜色各异的立体飞翔,你自当感受到什么是人在画中游,什么是江山美如画。

3、醉大天鹅的圣洁。天鹅是雁形目鸭科雁亚科中最大的水禽,天鹅的种类分为天鹅、大天鹅、亚天鹅、黑天鹅、哨天鹅、扁嘴天鹅、喇叭天鹅、黑沼天鹅等。

大天鹅又叫白天鹅,《诗经》曰“白鸟洁白肥泽”。在天鹅的种类同生中,这大天鹅的个头较大,体态优雅。这白石水库飞临的天鹅主要以大天鹅为主,这白石水库更应为“大天鹅湖”。从动保站的观鸟镜去看,那天鹅的羽毛之白,可谓白的一尘不染,白的纯粹自然,白的纯正无邪,白得圣洁无瑕。这时你才发现,面对着一片白的惊心,所有描写白的语言,却原来都是那么苍白。

若以蓝天为背景,大天鹅是水面飘落的白云;若以水面为背景,那大天鹅则是白云飘动在蓝天;若是大天鹅飞动在水天之间,那天鹅和白云就让人雌雄难辨。大天鹅身体较重,体形优美,起飞时要在水面或地面向前冲跑一段距离。当借助水面滑行时,那神态之庄重,那击水之浪翻,绝对是万朵白云生水面,万朵白云飞高天。

北国的风光,万里雪飘是它的骄傲,可在这阳的三月,北国的辽宁早已冰消雪融。可此时看这“天鹅湖”上浮动的万只天鹅,你就仿佛看到了移动的雪原,飘逸的冰川。当那万千天鹅凌空,你就又看到了曼舞的大雪弥天。

4、悟天鹅的品德。“天鹅”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李商隐的诗句“拔弦警火凤,交扇拂天鹅”。听北票动保站的专家介绍,这天鹅可真不是“凡鸟”。

它是带来春天的使者。辽宁鸟类迁徙路线有四条,北票的天鹅是经陆地及渤海西岸沿线入辽西走廊,再到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和内蒙等地繁殖或继续向北迁徙。每年的春季一到,它们就一路列阵北行,从南方向北方迁徙,飞到哪里,就将春意次第带到哪里。它们是用翅膀驼着春天在飞翔,它们是送来春天的大鸟。

它是志向高远的象征。天鹅的飞行高度达9000m,是鸟类中的飞高冠军,可轻易越过喜马拉雅山。古人称天鹅为鹄、鸿、鸿鹄、白鸿鹤等,而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就是对这大鸟的最高赞美,也是这大鸟的最为不凡。

它是忠贞不渝的楷模。天鹅成群地生活,天鹅的求偶特别的诗意,特别的温柔,或以喙相碰,或以头相靠,真让人叹为观止。但只要钟情结成配偶,实行的则是鸟类中稀有的“一夫一妻制”,从此就不弃不离,从此就终生相伴,不论取食或休息都成双成对。如果一只死亡,另一只就为之“守节”,终生形单影只,却心有一份温馨不散。

它是尽职尽责的双亲。雌天鹅在产卵时,雄天鹅在旁边守卫着。为了保卫自己的巢、卵和幼雏,遇到天敌的袭击,它勇猛的拍打翅膀迎敌,勇敢的与对方殊死搏斗。许多鸟类在遇到天敌时,虽然也会本能地保护幼仔,可很多都会在力量不济时放弃。但天鹅不会,天鹅绝不,天鹅绝对敢与狐狸、苍鹰等猛禽野兽殊死相搏,直到惨烈致死,也绝不放弃!

它是纪律严明的部队。就是这万只天鹅的啸聚,它们组织架构分明,绝不是乌合之众。天鹅通常以三五十只为一飞行建制,到了该出征飞离,总是以一群落为单位,借着幕降临,有组织的按顺序起飞,有梯次的放飞高远。在高天上飞迁,组成斜线或“人”字形队列,徐缓地扇动双翅前进。

人生贵在相识,人生更贵在相知。知鸟,方更鸟。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天鹅都是美丽、纯真善良的化身。爱护天鹅,那就是守护心中的善良,爱护“天鹅湖”,就是爱护人类的故乡。

谈知识性散文和散文的知识性

王婆卖瓜(204)

本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知识性,结合本篇散文的写作,围绕散文的知识性,有三点体会和博友交流。

1、知识不能缺席散文创作。以散文的笔法传递知识信息是我国古典散文的传统,如, 北魏卿道元的《水经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明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张岱的《陶庵梦忆》等 ,都是具鲜明知识性的散文作品。

在现代文学史上, 秦牧主张“我们应有知识小品、谈天说地、个人抒情一类的散文。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们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柳提的《论科学小品文》,茅盾的《科学和历史的小品 》,也都主张散文要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

目前,知识性散文和散文的知识性呈两种明显的创作态势。作为知识性散文,以“科学小品”、“知识小品”、“美学随笔”、“艺文杂谈”之类,介绍、传播某些比较专门化的知识;作为散文的知识性,是在散文情采、美感和启迪中,吸纳丰富广博的知识。老舍的《小动物们》、叶圣陶的《藕与药菜》等,就是带知识性的散文。

2、散文缺乏知识性是一大内伤。当代散文的一大弊端,就是知识性贫乏。散文太注重个人情绪的宣泄,太注重朦朦胧胧的感觉表达,太注重华丽辞藻的堆积,以致很多的抒情散文就如掺水的酒,淡而无味。

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无论知识性散文和散文知识性的作品都很缺乏,这在散文创作上出现两大弊端:一方面造成散文题材相当的窄,散文题材雷同的现象严重。散文的优势就是跨界度很大,这个跨界往往就借助于知识的舟楫穿行。而丢掉了驾驭知识的舟楫,去写所谓“纯粹”的散文,这无疑是对散文文体的边缘化;一方面造成了散文的空泛,凸显了散文的空洞。散文缺乏知识承载,散文缺乏知识的启迪,散文缺乏知识的力量,散文也就缺乏了文化的意味和意蕴。

3、散文知识性的体现手法。用什么手法去负载散文的知识性,去点化和提升散文的知识性?对此,本篇散文主要注意了六点:

抓切入点。以特别的切入点展开相关的知识,本文就以“天鹅湖”的大白天鹅为切入,展开了对相关天鹅知识的传递。

抓相关性。在相关性中去增大知识量,去增大知识承载的厚重。以相关性为脉络自然的去生发,不仅拉宽了有关天鹅知识面的跨度,也使增大的知识能有机结合。

品味。无论写何种诗文,都千万别就事论事。依托知识抒发志趣,提升散文的品味,这是写作此类散文的关键。本篇散文中有关“悟天鹅的品德”一节,就是对散文品味的拉升。

抓文学。只要叫散文,就一定有文学性,体现文学性的核心就是形象性。将散文的情采、美感、启迪,同吸纳丰富广博的知识相结合,这就集中体现为形象性。这个形象性,既要写出生动形象,又要有生动的形象化语言。本文在对“天鹅湖”景象的描写,更重笔显现了散文得文学意味。

抓全景。用知识去全景的展示“天鹅湖”,或者说,没有全景的知识介绍,也绝难展示“天鹅湖”的全景,也绝难全景揭示“天鹅湖”的不凡。只有全景的展示“天鹅湖”,也才负载了丰富的有关天鹅的知识。

抓批判。散文要不止步于美文,就要有批判的意味。本篇博文中,“艺术家不采天地之灵气,又如何让作品钟灵于天地”,这一节,就是对文艺创作脱离“地气”的倾向,重重地抽上一鞭!只是这一鞭的抽下,是借助知识的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