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歪头进城记

2016-04-06 21:20 | 作者:田中娇子 | 散文吧首发

李歪头进城记

李歪头七个月就从娘胎里爬出来,那时候家里的光景不好,稀一顿,稠一顿的,缺乏营养,见过他的人都说生出来还没有老鼠个头壮。母亲翠香看着这个不足月就急着降生的儿子,脖子直不起来,就把他放在一个抬筐里,用破尿片把头支起来,防止长个偏头,结果还是歪着头。翠香因为生了儿子不成样,李老三就没有抱过一次儿子,也不帮翠香爨把火,蹲在门槛上背斜靠着墙,吧嗒吧嗒的吸着旱烟,一铜锅接着一铜锅的吸。翠香知道他是不顺心,看着猫儿子一样的孩子,就觉得自己对不住李老三,一边辛苦的干活,一边抚养这个小生命。时不时摸摸自己的肚子,期望一天天鼓起来,生个胖小子哄李老三开心。肚子是一天天鼓起来,一连生下仨闺女,李老三的脸阴沉得能拧出水来。

三个闺女的降临,改变了李老三对儿子的态度,一晃儿子已经十来岁了,总还是歪着头,村里人都叫他李歪头,虽然他有大名李根胜。李老三觉得儿子头歪着那是个性,别人想歪还歪不来,看看赵本山那只瞎脚在晚上赢得多少掌声,说不定儿子长大后天生就是明星的料。或许是自我安慰,对儿子关注的那一刻起,看儿子歪着头走路就活脱脱是个丑角在舞台上演绎精彩的人生

李歪头头歪,字却写得直。在学校,学习啊是有板有眼,很多老师对他另眼相看。在驿都市举办的硬笔书法大赛中硬是捧回个一等奖。这样的荣耀让李老三逢人便夸:“俺家歪头写字直愣愣的,精神着哩!”

李歪头知道自己长得那个得瑟样,更加刻苦的学习,不负众望,硬是考取了师范大学,如愿以偿的走上课堂,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中国经济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维理念,足不出户的庄户人,心里痒痒的,看着出门打工的村里人,一个个腰包鼓鼓的回来了,满面春风的和人谈笑,讲着外面的世界,连李老三这样种一辈子地的庄稼汉都心动了。李老三回到家,蹲在门槛上,啥话也不说,他不相信外面的花花世界。他家歪头考上大学那会儿,自己在村里放三个晚上的电影,十里八村都来凑热闹,那个风光劲还在眼前晃动。没有几年,外面就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这步伐也特快了吧。想像这世道是变了,去年还在交公粮,今年就免了。眨眼的功夫变得人们想入非非了,心里痒痒的,抓耳挠腮的拿不定主意。看着过罢年村里的年轻人一个个飞走了,留下这些坚守土地的庄户人。李老三就是不信:离开土地还能有饭吃!当一拨一拨的人们出去,回家把瓦房盖成平房,有的把平房翻盖成楼房,有的已经在镇上居住,看看自己的海青房,虽说歪头是名副其实的国家教师,但是还没有能力把自己的房子盖成平房来。以前人们见了他老远就喊“三叔,三叔、、、、、、”现如今,人们见了他都不屑跟他说话,匆匆忙忙的,似乎这个时代就是匆忙的时代。人们奔着富裕而去,村里连个唠嗑的人都没有了。

这些都不能让李老三有所转变,也改变不了他对土地的热。李歪头也正经历着人生的转角。随着打工浪潮的掀起,村里的孩子一个个跟着父母离开了家乡,乡村校园的热闹场景,几年的功夫,锐减一半,有路子的老师早飞走了,只有李歪头怀着赤胆忠心,誓死捍守这座学校,他立志服务于这里,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他也要在这里教。

李歪头回到家看着父亲斜靠着墙,蹲在门槛上,翠香看着这对父子唠叨:“村里人都在外面淘金子,家里的仨闺女非得在家抟弄这坷垃蛋子,一天忙到晚,一年这几亩地除了化肥、农药、种子,还能攒个啥钱?看看咱家歪头,前几年还有姑娘愿意跟,你就是死不同意,说是吃国家粮的,铁饭碗,也得找个像样 的,有点文化的姑娘,瞧,村里的姑娘一出去打工,再也不回来了。这下可好,歪头都二十六七了,还没个对象,这不是愁死人吗?”

歪头一听就乐了,乐呵呵地说:“妈,我是认死理的人,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这你就甭操心了,自有喜欢我的人。就像我,他种了一辈子的田,一天不下田侍弄心里就空落。三个妹妹愿意出去打工就让她们跟着村里人一起去吧,我那学校以前三百多学生,现在就百十人,这些孩子一样是国家的栋梁,一样需要老师的栽培。我是不会离开的,除非这所学校不存在。”

“看看都快三十岁了,还没娶上个媳妇,我急着抱孙子了!”翠香甩下话气呼呼的坐在当院里。

李老三眉头皱成疙瘩,邦邦敲着铜烟袋锅子,似乎在对自己的婆娘不满。良久才说:“老婆子,你在家侍弄那几亩田,我带着仨闺女给你淘金去!”

翠香猛地站起来,拽拽李老三的耳朵说:“你终于开窍了。”

李歪头依旧是早出晚归,希望学生能学习更多的知识,希望他们即使有一天随父母远去,学习也能够跟得上城里的孩子。

歪头不停地问自己,这就是现状吗?乡村学校的孩子已所剩无几了。教育制度的改革让每个孩子有书读,读好书,这样的时代是前所未有的,可这样时代也冲击着像他这样的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们。

生源逐渐锐减,教师的缺,村里的小学开始合并了,李歪头看着自己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曾经洒下热血的岗位,流泪了,他的学校被并入乡镇小学,他也随之到了那里。

并入机制的出台,生源合并,很多老师被挤出岗位,李歪头也不例外。

“根胜啊,你看咱这学校也容纳不了那么多老师,为了照顾你,我把看大门的给辞了,这看大门可是重要的工作,每天学生出出进进,安全无小事,看你踏实,这个重要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校长临走还拍拍歪头的肩膀。

歪头走马上任,很多孩子看着歪头打量孩子们的出出进进,好奇地问:“你歪着头看啥?”

李歪头起初很生气,时间久了就习惯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新年到了,李老三带着仨闺女回来了,打扮入时的三个妹妹让李歪头不敢相信。一口一声“哥”才让李歪头相信这是真的。

“真让人刮目相看,出门才几天就变了样,淘金淘到没?”歪头一手拉着一个,还有一个撅着嘴说哥哥偏心。

最有发言权的就是李老三了,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深地感触到大变革对他的思想的冲击。他从腰里拿出一沓子人民币交给翠香说:“你数数、、、、、、”翠香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吐口唾沫在手上,搓麻绳似的数着,越数越开心,不停地说:“等天暖和了,赶紧把咱这海青房拆了,盖新房给歪头娶媳妇。”

“妈,那点钱够吗?看看,我们挣的才叫钱。”三个闺女从包里拿出小本本,个个都是五位数。

“咱盖楼!”翠香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儿啊,你看你的书真是白念了,大学毕业整成看大门的,不行,辞了吧,跟我到外面闯闯,见识一下世面,你就不会那么执拗了。看看,外面的小姑娘,只认钱可不管你认不认识字。我这老头子还能挣钱,你更能,你认识字,到哪儿都比我强!”

李歪头最后的防线也彻底崩溃了,这是他有生以来最为煎熬的一个春节。

李老三挣了钱,过年的礼花买了一千多,绽放的五彩没有把歪头的心照亮,接二连三的相亲中,被回绝的滋味让他重新审视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自己还坚守什么呢,那看门的工作还是辞了吧。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趁着年轻也出去拼搏一把,也不枉此生。

年后,李歪头就给校长递上了辞职申请,校长望着他深情地说:“根胜啊,还是给你留条后路吧,停薪留职,老有所依啊。”

“还是断了退路,出门才有干劲,要不咋能称‘闯’呢?”歪头照旧是歪着头说,语气却是那样坚定。

春的气息挂在枝桠间,柳丝冒出了点点绿意,阳光暖暖的,风轻轻的吹,吹不散歪头心头的愁绪。父亲和妹妹们不停地安慰他,他们哪里懂得他的心思。想像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落个背井离乡的下场,心情怎么会好起来呢。

坐了一天一的火车,旅途的劳累算不了什么,一路上一家人对他的照顾有加,可能是自己生就弱小的缘故吧。

走在平湖的人海里,看着外面的花花世界,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的立足之地,不知道自己将要从事怎样的工作,会遇到什么样的人,自己的人生将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三个妹妹还在原来的厂里工作,说找主管给哥哥安排一个岗位。主管看着三个天仙似的姑娘,怎么也不相信,歪着头,有点蹩脚的男人是一母同胞的兄妹。想了半天,最后说:“这里缺少一个电工,平时也没有多少活,安全第一,你就是每天走走,转转,检查一下线路。这都是新换的线路,一般没问题。”

这样轻松的工作,让三个妹妹千恩万谢了主管。

每天在这厂区里转悠,清闲的工作,让他有更多的时间读书,读后不停地写,把自己所见所闻写出来。随笔发表在《深南晚报》引起很大反响。

《深南晚报》记者采访李歪头:“是什么让你写出这样凝练的文字?”

李歪头挠挠头皮,歪着头瞪大双眼回答:“是生活,是经历,是时代,是变革!”

李歪头成了厂里的大明星,李老三拿着报纸的手颤抖着,逢人便问:“你认识报纸上的人不?他可是我儿子,我亲儿子!”

李歪头干着清闲的工作,别人都很羡慕,他心里还是不踏实,自从上了报纸,董事长到厂里亲自和歪头谈话,鼓励他多写文章,写好文章,写反应时代气息的带有正能量的文章。最后,还把歪头的工资提高了一倍,说这是重视人才,这是厂里的荣耀。可这并没有留住他的心。休息日他在做社会调查,教育问题仍是他最关心的话题,也是他一生追逐的想,他的生命离不开孩子,只有站在课堂上他才觉得他是堂堂正正的男人,那歪着头板书画出的弧线非常的优美。做完调查,他总是难以入眠,很多外来打工者的孩子上不起幼儿园,入不了当地的学校。他彻夜难眠,奋笔疾书写下《救救孩子》这样的新闻调查。

深圳沸腾了,中国也沸腾了,教育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教育部终于出台了关于农民工子女入学政策,千千万万个打工者的心声在歪头的笔下呈现。他们把歪头当做打工者的代表,把自己的困难与愿望一一讲给他听。他感觉这就是责任,就是担当。他呼吁工厂建立自己的学校,让每一位工人能安心的工作,为工厂创造更多的财富。

歪头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很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他所在的工厂召开董事会议,决定靠近厂区建立一所小学,命名“李根胜打工者子弟学校”。

李歪头又找回了做老师的感觉,感觉教书育人这样的使命大于天,传授中的快乐无法用言语形容,这就是追求,对理想职业的追求,他醉了,醉倒在孩子们朗朗的书声里。

翠香一个人在家,很多时候都是李老三打电话回家,她只会接听电话,从不会给孩子们打电话,不是不想打,而是不会拨电话。侍弄完庄稼的她,多的时间就是对歪头的想念,想念最多的就是儿媳妇了,歪头每次打电话她都在催:“娘都老了,盼着抱孙子,你也努努力、、、、、、”

这个大难题可真困扰着歪头,他上课时精神倍出,见了姑娘腼腆得说不出话来,咋给女人说话,他可没有研究过,总是自言自语的说:“我啥样不是明摆着吗,我是有内涵的人,闪光点在心里。”

三个妹妹一个个带着男朋友卿卿我我的,他眼热热的,也暗暗下决心找个媳妇带回家让妈妈开心。

一年一度的相亲会开始了,很多年轻人放下矜持,大胆的向自己心爱的人表白。他想与众不同,他想学《非诚勿扰》让姑娘们挑挑自己。

背景屏幕上刚播放歪头的介绍,还没等他上台,下面就骚动了,一位的姑娘一下冲到台上,大声的喊:“李根胜,我爱你!”

他没有见过这场面,有人这样表白他幸福极了。

“我也是河南人,我爱河南,更爱教育事业。我从报纸上看到你的那一刻,就被你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接受我吧,我们为了孩子们的明天奋斗终身!”

雷鸣般的掌声响彻云霄,被爱的感觉真好,幸福洋溢在他心头。

李老三特别的幸福,儿女们成双成对的亲热着,他也想老伴了。

在外面一晃又一年,李老汉特地包了车,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热热闹闹的一路朝家奔去。

李老汉依旧吧嗒吧嗒的吸着旱烟,一铜锅一铜锅的不停歇,看看村人一个个把房子买到城里,买到镇上,住上楼房,踏着干净的水泥地,这泥腿子的生活都变了样。他这回真的信了世道,相信变则通,通则达了。

李根胜歪着头靠着媳妇,李老三越看越觉得儿子有个性。李歪头更加坚信了“知识改变命运”,要不是自己有知识说不定真娶不上这样俏吧的媳妇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