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既“清”又“明”

2016-04-04 23:42 | 作者: 枫株湖 | 散文吧首发

文明祭扫既“清”又“明”

清明节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民族传统节日。保护我们共同的绿色家园,在此倡议文明绿色网络祭祖。树立文明祭祀新风,通过网络祭祖等方式寄托哀思。

众所周知,清明时节,气清景明。对阡陌纵横的农业中国来说,清明是拥抱天的一个节气;而对仁义悌的道德中国来说,清明是慎终追远的一场祭扫。祭祀,本身就是一种文明。用播放音乐代替放鞭炮,既节约开支又减少污染;为逝者种下一棵绿树,不仅寄托了哀思,还为世界增添了一抹绿色;轻点鼠标,献上虚拟祭品,永不会造成火灾隐患……祭祀祖先,饮水思源,聊表思念,同时激励自己不断进取,这一温情脉脉的民族传统,代代相传。清明祭祀作为一项具有深厚传统的文化传承,其变迁有着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变的时代痕迹。

文明祭祀贵在有心。这两天,横峰县城乡各地开展绿色祭扫活动,新风扑面而来——在横峰老城区的各大陵园,烟熏火燎的情况不再,鲜花、盆栽代替了元宝与纸钱;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横峰一小300余师生深切悼念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我们会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会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孩子们郑重的誓言,声声回荡在烈士纪念碑的上空!78岁的社区居民黄瑜,坐着轮椅来了。在老伴的陪同下,黄老伯在“追思墙”前完成了祭祀。离去时,见到社区工作人员,他竖起了大拇指。老伴说,他是感谢社区设了这么一个平台,让腿脚不便的老人也能就近寄托哀思。前来祭祀的居民络绎不绝。看到“追思墙”大受欢迎,忙碌了好几天的城东社区干部郑四清深有感触:“有一部分无法回家或者行动不便的人,他们的情感也需要一种寄托方式,我们做一面‘追思墙’,就是想让大家用简朴的方式延续温暖。”

为我所知,4月3日上午,横峰县葛源镇的青年团员张西华手捧花束,来到葛源村里的红军塑像面前,参加村里青年自发组织的祭扫活动,以表达对先烈深切的缅怀之情。葛源村是当地闻名的“红色省会---葛源”所在地,方志敏、黄道等人曾在此战斗过,这里仍保留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如今,“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方志敏精神不仅没有断代,还得到了新的传承和升华。去年当地政府对坐落在枫林村里的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进行了修复和布展。不仅如此,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等“红色遗产”已相继列入国保单位和红色旅游开发规划。清明假日期间,该村近20名团员青年以及葛源镇部分青年干部自发参加了红军烈士扫墓活动。大家仔细打扫旧址群前的落叶,向先烈默哀,敬献鲜花,整个祭奠仪式简朴而庄重。前来参加活动的团员青年还带来了一份文明祭扫的倡议书。“依托红色资源,我们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好,我们要做好义务宣传,传递文明之风,传承革命精神。”一名参加祭扫的团员青年说。乡镇各地,用鲜花置换祭祀者手中的鞭炮与纸钱;还有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通过发一段文字、点一根“蜡烛”、献一束“鲜花”寄托哀思;或是以诗赋、音乐、家庭追思会祭奠,林林总总的文明环保祭祀形式,值得点赞!

开展网上祭祀,传播低碳理念。倡议网友们参加“网络文明祭祖 清明共忆先烈”活动,可通过献花、植树、留言等方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清明本身就是清淡明智的意思,清亮、淡泊才是清明节最基本的底色。在怀念先人之余,生者更应以心灵上的虔诚和对祖先美德的延续、传承,作为清明节里最温情的祭奠。文明祭祀,让追思更悠远。在先人的墓碑前悄然献上一束花,表达哀思,感悟生命,尽享精神上的一份宁静;无需任何新潮祭品,但可以在心里为他们默默祈福,感念他们的抚育,聆听内心良知的深切召唤。在熙攘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从未有机会这么接近逝者,惟有默默悼唁,才是对他们最恰当的缅怀与思念。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移风易俗,当好文明使者,为社会示范。用网络清新而又环保的方式寄去你绿色的哀思吧!文明祭祀与“节俭、生态、环保”的理念和谐统一,是时代进步的足音,它应该并势必成为清明节的新风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身体力行。

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各种文明祭扫方式,让清明节真正既“清”且“明”;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加强立法立规工作,加大清明和平日祭扫“禁烧”力度,杜绝奢侈浪费之风。附加在清明节上文明的元素越多,清明节的生命力就会越强。除了慎终追远外,还有踏青、插柳植树、放风筝等习俗,在践行文明祭扫的同时,让我们拥抱春天,过上一个人与环境都“清明”的节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