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说开去

2016-03-04 06:55 | 作者: 枫株湖 | 散文吧首发

由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说开去

伊始,万象更新,两会在即,春潮涌动。一批惠民新政策、新举措、新作为接踵而至,让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何谓“获得感”,其实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好的教育、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让这些“更”变成现实,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

众所周知,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首战之年,一系列民生难题亟须破解。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障民生的关系,提供更多的优质公共产品?如何破解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养老难、就业难等社会课题?如何把财政资金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抓住这些问题,就抓住了新时期民生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获得感”之一就是要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代表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劳动者和接班人。今天,实现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根本转变,既是我们心中的中国教育梦,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事业,要惠及全体人民,要让每一个人都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培养和关怀。教育是全民的事业,中国教育梦的实现,要靠大家一起努力奋斗。正如一名乡村教师,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渔洞小学校长罗芝诚所教的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他对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的安排深表赞同。这部分人需要关爱,要把中央政策落实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奔小康。

“获得感”之二就是要有更稳定的工作环境。基层群众去机关办事,“不怕阎王怕小鬼”,问题在于政策执行环节走了样,对百姓缺少感情。现实中,类似这样的“中梗阻”现象并不少见。破解“中梗阻”,还得在“情”字上下功夫,多掂量自己责任,多想想百姓的难处,并以之为试金石,去检验工作的成败。“就业是民生大计,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在“59Store”联合创始人曹李发看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将有效缓解“招工难”和“就业难”矛盾。共享发展不仅是共同享有发展成果,更在于形成共享发展的制度机制,调动社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泉,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认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和措施,“十三五”期间我国就业工作和经济发展前景光明。

“获得感”之三就是要打好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是一场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制胜之道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根本出路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基本保障在于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要切实转变观念,将扶贫的思路和举措转到精准帮扶上,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点解决好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问题。要精准施策,逐村逐户想办法、找路子,把扶贫资源和帮扶措施精准落到贫困村、贫困户,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提高扶贫成效。让百姓拥有获得感,是衡量各项工作的重要标准。工作成效如何,不能自弹自唱、自吹自擂,要俯下身子听民声,睁大眼睛察民情。一个工作岗位、一套住房,可能维系着一个家庭幸福;一笔养老钱、一份救助金,可能关乎一个人的生命;一张户籍卡、一个升学机会,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只有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才能增强信心,从而凝聚和释放加快发展的磅礴力量。让百姓拥有获得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百姓所需的,既有现实的衣食住行,更有精彩的人生梦想;不仅需要美满的物质生活,还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村级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健身中心全覆盖,让百姓生活多姿多彩。让百姓拥有获得感,当务之急在于补齐全面小康的板。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顺应百姓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就一定能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时序更替,梦想前行。在这个春天,我们共同为梦想耕耘,以扎实的作为收获硕果累累的未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