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扶苏必须死

2016-02-10 13:58 | 作者:辰宿 | 散文吧首发

【一 扶苏之名】

公元前二百四十一年,一名天庭饱满的男婴来到这个世上。在他响亮的啼哭声打破沉寂紧张的氛围时,仿佛吹来了一阵风,让那个坐在一旁身着华裳的一直等待的男子似若听到那从宫墙外遥远的地方飘渺而来地歌声“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再细看眼前这个婴孩,玉叶金枝,男子与其母亲对视片刻不由得会心一笑。曰:吾儿,扶苏。

“扶苏”二字,香草佳木之意,本用于形容树木枝叶茂盛。以此命名其子,喜之情流露无遗。所以,从出生起,扶苏这个名字必然成为朝野之中,宫闱之内的焦点所在。扶苏之名,必时时刻刻扎在众人心间。

【二 扶苏之位】

秦始皇,千古一帝。其位,天下各路人士窥视。然而,战争是残酷的,人一旦卷入战争,就难以脱身。秦始皇,勇者也。韩亡,赵破。始皇帝,亦智者也,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秦立即派兵攻燕并胜利,再随后拿下魏楚齐三国,只有卫国,拼死抵抗,最后成为秦的附庸国(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废卫君姬君角,卫国灭亡。所以秦始皇当时唯独没有灭掉卫国)。秦初并天下,其权之大,其位之高。数千年来,诸侯国一直各自辖管,一诸侯国国君的位置都时时被人觊觎,更何况,如今天下在握的秦始皇呢。

扶苏,嬴姓,赵氏,亦称公子扶苏,秦始皇长子。千百年来,无论哪朝哪国,长子即太子,十之八九为未来国君。所以,公子扶苏,在理论上就必然是下一个秦国皇帝。且,秦始皇为其命名扶苏流露出的喜爱之情,其他凤子龙孙的名字又略显单薄,其意显而易见。然而,秦始皇,性情人人皆知,灭六国之果断,其头脑并非莽夫,所以即便天下人皆知皇位权利无限,也没有人敢轻易动始皇帝一根汗毛。

所以,想得皇位,其第一继承人,扶苏必须死。

【三 扶苏之性情】

生为皇子,必受之礼仪,教之智谋。而秦始皇如此爱这长子,必然对其宠爱有加,心中千秋霸业的接班人,一定是广招贤士为其授学,所以扶苏的学识绝对不是出自一方学士,其接受的教育也各有千秋。所以,扶苏的性情,一者源于其所接受的教育而养成。

身为长子,在皇宫中。少不了与其父的妃嫔们打交道,也少不了拍马屁的臣子,以及各种搬弄是非的宫中之人。若是与这些人较量起来,必然是途增烦恼,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则是以不变应万变,少理会谦虚好学。这世间的一切皆是人情世故,处理的好便好,没有人能完全懂。皇宫之内,本就是纷繁之地,“麻烦”能少则少,度量不只是气度的表现。所以,扶苏的性情,二则来于生活环境。

三者,扶苏明白,即便天下人在自己父亲管辖之下,可是天下初定,在漫长的战争岁月中,人们的心已厌倦这种生活。如果不能给予他们安定的生活,必然是一场浩劫的开始。而当皇位传到自己手中之时,自己就是被全天下人所期许着。谁不想有个安逸的家,谁不想择一城终老,爱一人天荒?所以,多情的人儿必然有一颗柔软的心。

扶苏,性情仁弱,若此。皆出自于所学,所处,所思。

【四 众人性情】

在扶苏养成一颗“圣人”心的同时。更多的凡夫俗子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也养成了一种叫仇恨的性情。他们仇恨世界,仇恨时代,恨天骂地,把一切的不幸都转化为一种狠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极易失控。

秦始皇,灭六国。六国的顽固追随者眼中他就是仇人,亡国之仇不得不报;焚书坑儒,文人骚客心中疾苦难以抒发,丧失文友之痛,心爱之学所毁的恨不得不解;南征北战,被束缚的人总是爱自由,所以仇之;修长城建灵渠,谁不希望在家好好享受,谁会想长城的作用,谁会知道修那么多灵渠用来干什么……总之,你灭了我的国家,我们活了几十年凭什么我们就要改这样做那样,凭什么我又要做事又要挨骂,总之,我们不开心了。你就是我们恨的人,我们讨厌你。

而,事物都有两面性,爱屋及乌则恨乌也及屋。所以,在许多满怀仇恨的人眼里,扶苏的身份,只是仇人的儿子。

不知道,是否秦始皇也想到了这点,所以他下令很横击杀反抗他的人,违背他命令的人都统统杀死。也许,秦始皇也知道扶苏的仁爱之心这个弱点,知道自己的国家表象上是天下归一,却背地里虎视眈眈的人太多,所以,他要努力为自己儿子摆平未来可能有的困难。秦始皇极力通过镇压,徭役以及杀戮,想要达到自己所想的效果。

扶苏却看见在父亲如此“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的背后,民心的畏惧背后的逃离,所以力谏父亲切勿如此杀戮,怕是失去民心,让天下人都不再支持你这个君王啊。而身为父亲的秦始皇,在自己挚爱之子的“指责”下,如同被当众打脸,痛心疾首,内心也心里交瘁。想想自己苦心一番,却不被儿子领情,只得叹息。

生于战争,必困于战争。越想平息,越是添增。早已被战争和复仇冲昏头脑的众人,在秦始皇的压迫下,无计可施,也必然“父债子偿”,所以,恨秦者,欲复仇,嬴政不毙于其手,诛杀其子为必然之举,由此,公子扶苏必须死。

【五 奸臣谋略】

在忙于杀戮四起的反抗者,忙于改革制度。秦始皇,已忘记日防防,家贼难防。觊觎皇位的奸臣,早已勾结朝野权贵,吞并大量实力。而,对秦朝忠心耿耿的臣子们,一是知皇帝有意将来传位给扶苏,二是扶苏博学多才,看事情深谋远虑,是良君之相。可是,是好也便有不好,或许是多年来皇帝对长子扶苏的喜爱,所以养成了扶苏说话的直白,总是敢于直谏,即便在朝堂之上,也公然指出父亲所做的不合适之处。

在数千年的封建思想禁锢中,“皇帝乃九五至尊,一言九鼎,出口即不能反悔”,所以公子扶苏的直谏无异于啪啪的往自己父亲打脸。纵然一两次倒是没什么,而扶苏却是总这样。所以,即便是一个普通家庭的父亲,在乡邻面前总被自己儿子所指其行为不合适,也会觉得颜面扫地,也会恼怒,责罚。若不是始皇帝真的太喜欢自己这个儿子,又或者扶苏若只是一个臣子或者平民,怕是长久若此也必死无疑了。

奸臣赵高,就是看中了公子扶苏的直白这个毛病和始皇帝爱面子的缘故,开始了详细谋略。先是和皇子胡亥联系起来,撺掇其,同样身为皇子,也是有继承权的,只要足够让始皇帝刮目相看,必然会将皇位继承给你的。到时候你哥哥扶苏,就任凭你来摆布,你也可以扬眉吐气,出人头地。按理说,始皇帝对扶苏的喜爱可谓人人皆知,难道胡亥公子就真的蠢不可及了?怕并非若此,而扶苏必死,这一切的一切,莫过于因为嫉妒二字。深宫之中,并不是每个人都习得良好气度。所以,扶苏这个玉叶金枝的优秀便必然成为其他皇子心里的刺痛。想想谁家孩子不希望得到自己父亲的喜爱,可是因为扶苏的存在,这些凤子龙孙的努力就变成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在年华中必然沉淀为埋怨。对始皇帝的偏爱的埋怨,对扶苏存在的埋怨。所以,嫉妒,让公子扶苏在皇子们心中早已成为最大的对手。想赢,公子扶苏必须消失。

赵高再威逼利诱李斯,串通一气。沆瀣一气的奸臣贼子,平日里,在皇帝对扶苏气急败坏时,私下替所谓的主子实则为救命稻草的胡亥献媚,再教唆胡亥做秀。

而秦始皇也并不是傻,只是气不过。所以,最后一气之下让长公子远离自己,去边疆督工。心想,一是不用生气,二是也算历练自己的儿子,让他可以在学识上更得到帮助。三是可以体验带兵之苦,想想可能会就理解自己的用心。而扶苏也确实没让秦王失望,在名将蒙恬的指点下,扶苏的军事才能逐渐显现。他经常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有了军队的支持,扶苏自然能站得住脚。

眼看自己的儿子正朝自己所想的发展,始皇帝大喜,只不过,始皇帝,终究没想到的自己呕心沥血经营的霸业,竟然纰漏就出在自己最近的地方。公元前210年,为弹压日益不安且出现骚乱倾向的楚国故地,秦始皇出巡途中染病,行在驻陛赵地沙丘,同年7月1个闷热的季秦始皇病逝于沙丘行宫。遗诏立扶苏为太子,继承皇位。

诏书一写,所有继承者猜想落定,所以,奸臣欲活,扶苏必须死!

【六 天下局势】

扶苏爱民如子、谦逊待人。在历练过程中,名声远扬,更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期许着扶苏继位过上安定轻省的好日子。或许扶苏也想的是自己继位要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可是,生逢乱世,身不由己。即便扶苏仁义,对六国士子遗民满是安抚,化解与秦国直接的仇恨,收服民心,以为就算他们有的人还不会真正臣服秦国但也没办法掀起什么浪来。可是,命运总是那么喜欢捉弄人。

假诏书,在手。字字诛心,句句如刀。

剜破心肠,即便知道那些字是刻意伪造,那熟悉的笔节不复。定当是父皇已去,而此时此刻,怎能让我不痛心疾首。

一则逆贼臣子公然夺取皇位并非易事,那么必然有自己的兄弟参与,二来,营外使者催逼,相煎太急,三来,蒙将军和众弟兄同为秦国将士,兵戎相见,难免死伤。罢了,罢了,终是逃不过一劫。不愿嗜杀兄弟之亲信,亦不愿逼死血缘兄弟,更不愿麾下将士为自己而殒命。扶苏,天下与仁义,只能二选一。所以,选仁义,必须死。选天下,必然先厮杀兄弟,再争战天下。多情自古伤离别,天下苍生系心间。

内心柔软的人,不是死得凄凉,就是死得高尚。所以扶苏必须死,自刎!

藉着扶苏之死,无论是悲愤者还是那些仇秦者,可以名正言顺纷纷起义,“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胜吴广刘邦项羽开始角逐中原。

起义也需要一个伟大的噱头。扶苏爱民,人人皆知,扶苏若死,处处悲愤,所以扶苏必须死,起义才从故国复仇中跳出,从一己之私中跳出……

【七 子婴·秦殇】

始皇帝万万也没有想到,他一生为之奋斗想要传之万世的千秋帝国,在历史上只存在了十五年。历史印证了扶苏的深谋远虑,赵高这等奸臣即便机关算尽依旧没有办法名正言顺的登上皇位,最后不得不在傀儡皇帝胡亥死后,迎立子婴。

幸存的子婴对赵高可谓是恨之入骨,但身为皇子的他,必然也是饱读诗书,机智过人,所以要想为父亲及叔叔等报仇,又不想自己被奸臣所操纵,一登基就伺机除去了赵高这个乱臣贼子,大快人心。

或许是受公子扶苏的影响,子婴也并无心帝位的争夺,最后让出帝位。

然,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秦终究是覆灭了。项羽满心复仇,即便公子扶苏当时未自刎,并且夺回帝位,又是如何呢?始皇帝在世之时,六国贵族势力伺机而动,而自由惯了的“当地人”对严酷的秦律的抵触情绪必然很强,随着时间的流逝,各地仇恨不断积聚着膨胀着……扶苏若继位,该何去何从?杀了兄弟?还是杀了一切反叛固执之人?公子扶苏,到底不是心硬之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怕是也难逃项王无情的复仇毁灭路。所以,公子扶苏,终究必须得死。

“歌台暖晌,春日融融;舞殿冷袖,风凄凄”,九十天的冲天火光,大火燃烧了整个季,秦王朝的一切都随着这场大火了无踪迹。

唯独留下的,是历史的碎片,还有那依然风中传唱的《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