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新貌大屋谌

2016-01-19 21:08 | 作者:素墨清风 | 散文吧首发

古村新貌大屋谌

追本溯源,怀祖戴德。我谌氏始祖大节公乃尧裔司空氏之后,受周平王令,伐晋有功,封洛阳谯阳侯,赐姓谌。后繁盛昌达,传至二十七世嗣邱公由玉山迁安南昌,始为江西谌姓始祖。

大屋谌支派始祖九筹公自放排定居彭泽后,家道兴旺,于清康熙乙丑年*修建祠堂庙宇,固本守业。

大屋谌祠堂修建得高大雄伟。据老辈们回忆,原来有祠堂上 、中、下三重,一色的青砖做墙青瓦盖顶,十分壮观。祠堂内全由一人合抱不了的大树做柱,立于圆形或方形石墩之上,柱上用方木梁和木板串封,并有木制弧形顶装饰,看似陈旧,但仍显示出三百年前的气魄与壮观。

上祠堂内置有神案,设“天地君亲师”神位及供福主老人*神牌,由贴近祠堂的人家负责打扫管理,神案每天傍晚要点灯上香,以示后辈敬意。

岁月苍桑,战火纷乱,现在我们见到的大屋谌祠堂,是在日寇炸塌后的原址上复原的中祠堂和下祠堂。虽然少了上祠堂,但大屋谌“南昌世家”的牌匾*依然高高地牢固地嵌在下祠堂正面的高墙正中央,透过现代朱红色瓷砖墙面,仍然体现出康熙年间古建筑的风貌及现代家族昌盛之景象。

大屋谌每年腊月二十四,都要打扫祠堂及大门口道场,祠堂内挂上火红的灯笼,贴着古色古香的对联。下祠堂大门上书着“撰书世业,纯家声”,上祠堂立柱上的古老对联则述说着古老的故事: “晋锡来天府百代衣冠沾露,坎流自浃溪九州事业际风云。”

天未黑,谌姓村民就敲锣打鼓放爆竹,迎接祖宗和福主老人神位回宗祠。当在中祠堂中央燃起苒火一堆,全族老少聚首畅谈。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要进祠堂上香放爆竹,请祖宗回家过年。新年初一早晨则要进祠堂抢头香,恳请祖宗保佑新年万事胜意。元宵当天傍晚,依然用同样隆重的仪式恭送祖神回庙。

后辈的效仿得益于先贤的善导。如清代贡生谌荣瑞*,功成名就后重修镛公*坟墓,立碑纪念。

镛公墓地座落在村庄靠山,青砖围墙,大石板铺地,大石条台阶,地势宽敞,墓状宏大,这是大屋谌万代昌盛的根基。

大屋谌历代盛兴昌达,代代裔孙,颇有建树。现存完好的石器,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大门口道场,从上至下往外呈八字形排列,依次是清代贡生荣瑞旗鼓夹八块四副。东西两边各立两副,每副平行竖立,每两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虽经风雨,但原模原样的古董朴实雅致。另有旗鼓墩两个,亦是东西各放一个。

往下是清代贡生谌廖南*所获旗鼓墩两副计四个,东西两边各放两个,每个石墩下面都有方形石板垫底,一副旗鼓墩上分别雕有两朵鲜花,圆环相缠。另一副的形状、雕花则又不同,雕刻着花蕾,蕾蒂上亦有圆环相连。

道场最前面是乾隆己酉年贡生谌之栋*的4个椭圆形旗鼓墩,每个分别雕着两个狮子头,形状各异,虎虎生威。

这些古迹虽然经过了文革时期除四旧的破坏,但2005年重新修整祠堂时又将其按照老人的记忆完全复位。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大屋谌当年的盛世与后代对先贤的尊重及处世文明。只可惜上马石上半截被外来红卫兵砸毁,剩下个下半截依旧原地而立。

在老人的记忆中,大屋谌还有两处贞节牌楼,也是在文革期间被这帮红卫兵拆除,一些石条散落在村子的几个水塘里,成了洗衣台或放在水井上做了井口,有些惋惜。

大屋谌祠堂在民国年间有过一次整修,在保证原来的风貌时,仅换了一根方梁,其余完好。

民国二十七年日寇侵害至大屋谌,将部分祠堂炸毁,上祠堂现已不复存在,只剩屋基。中祠堂、下祠堂木质框架结构尚存较好,墙壁炸塌,躲反*回来先辈们按原来的墙基,重新修墙补瓦,也仅换了一根立柱。

虽经文革期间的洗劫,内部神案、菩萨有的被破坏,至二00五年,本族人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修葺一新,将推翻的旗鼓礅、旗鼓夹和半截上马石重新复位,神案、菩萨重新敬置,才有今时大屋谌的古风新貌。

2015.11.28.初稿

注 :

*康熙乙丑年:公元1685年。

*“南昌世家”牌匾:老匾因从中间对断,现在祠堂上的“南昌世家”是按原版一模一样重新雕刻的,老匾另外收藏。

*福主老人:相传曾扶助大屋谌始祖的前辈,谌氏后人重义,尊称扶主老人,并特地在祖坟旁为其修建庙宇,以受香火。

*谌荣瑞:清雍正年间贡生。

*谌廖南:清辰壬年贡生。

*谌之栋:清乾隆己酉年贡生。

*镛公:大屋谌一支派始祖。

*躲反:家乡人俗称:民国27年躲避日寇军人杀害的行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