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悲歌~胡风集团怨案始末》读后感

2016-01-15 12:28 | 作者:梦中人 | 散文吧首发

几乎一口气读完这部早在八八年就出版过的书,用惊心动魄这词毫不夸张,读到劫后胡风夫妻与众难友八十年代再相遇的情境,也不禁泪湿双眼。胡风案竟因“创作理念方式规律”之争被打成“反党反革命集团”,九十一人惨遭监禁,许多人被迫害致死,迁连者有数可查两千一百多人,实际被株连者根本无法统计。这桩建国后最大的“文字狱”,其惨烈荒谬程度另人扼腕,许多文学青年仅因有胡风或友人的一封信一本书,就被冠之“胡风反党分子”后打入另册,落难一生。通过此书我更深一步了解了随之将至的“肃反”真正含义和“反右”扩大化意味着什么,这三次似乎毫无关连的政治运动几乎象割韭菜一般把中国的知识界精英毁灭殆尽,而侥莘逃过此劫的从此也不得不违心说话办事以求自保,甚至对落难友人落井下石而示“忠”。

我五六年出生,彼时胡风案已沉埃落定,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文革”的乱象荒唐,真很难相信此书的真实与客观。我一生曾有许多偶像,近年来随着许多历史真相的被披露,许多已轰然坠地,读过此书后一些文坛大家也便黯淡无光了。他们的形象甚至不如曾志(胡风妻子),一个瘦弱文静老太太那么另人肃然起敬;林希翎(程海果)五七年敢为胡风案叫不平的中国人民大学四年级女生那么另人钦佩。而当下的一些“大师”“专家”,那怕已箸作等身甚至盖棺论定树碑立传了,其光环也多瞬间失去;有如当过付总理的农民陈永贵,印了标准相的流氓王洪文,和眼下当了政协委员的北漂王宝强,都是特定形势下的特定工具而已,与才干人品无关。

当下那些凭一首歌吃一辈子,一部影视剧收入百万千万的演艺人员至多算是即得利益群体;演员当将校军官运动员当政府部长也是如上者同出一辙;就象中国当下的资产大亨们一般,不过是些“成功”的商人,只要不制造一个个“血汗工场”就善莫大焉了,没必要楞把他们抬升到做人的典范道德的高度。

当今中国肯定还有许多不以反党和颠覆国家政权为目地的持不同政见的人,他们不可能似胡风时被监禁被迫害甚至被杀,但恐多遭冷遇,媒体也不会给他们发声的条件,就如有些历史真相的完全解禁还需假以时日般。这或许是政治家的需要不得已选择,就象巴金先生生前屡次欲建文革陈列馆不成一事,某些即得利益群体宁愿让更多的真相石沉大海或千古成谜,也不愿因几片纸几段录音或几个耄耋老人的铁证,把自己和父辈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今日之社会形式与胡案发生时期虽有天壤之别,但当年意识形态之弊,如今也不可能杳然绝迹。未来几十年数百年,对”文革“前后历史的研究定会成一新兴学科,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留下无尽的考题待破解。

六十年后的今天,当顺民唱赞歌已是相当多知识分子的处事准则,谁也不去做那个异类,谁也不愿有悖于主流媒体而招灾惹祸,特别是当下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已从社会最低层跃升社会最高层,许多人更是早已霁身“富人圈”,趋利避害心理谁愿“以卵击石”,“那壶不开提那壶”?我们的大众媒体好象渐渐已失去批判的功能,影视娱乐界更是狂欢势头高涨,五十年代的社会弊端在当今社会远非消声灭迹。

今日中国的对内对外政策都是开放的理性的,否则我们也不会从各种渠道了解许多历史真相,只是因为某种社会效应的局限性不得不制约民众“说”的方式和地域而已,这与不让“说”和“说”了致罪致死已是天壤之别,因此我才敢在自己的文章中畅所欲言。持政党这几年在反腐自律力度,关注民生保障范畴,加快依法治国步伐上功效斐然,让人“说”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可怕的是我们社会真的失去“说”的勇气和“说”的人。

作者与我同龄却在八八年已出版此书,真是钦佩!作者云:文人的人格应不趋炎附势,不人云亦云,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咳,如此 看来文人难当!

2016年1月15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