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今后不升职也能加薪
基层公务员今后不升职也能加薪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2月2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有专家表示,公务员将施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这意味着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将与职务脱钩、与职级挂钩,将改变过去当领导才能涨工资的现象,从而提高基层公务员薪酬。(来源:2014年12月2日新华网)
据了解,“公务员工资与职务脱钩,公务员不升职也能加薪”这则消息引起了广大民众关注,尤其是公务员群体,即使公务员中没有升职的群体,对此表示出极大关注和期待,认为是对公务员群体的大利好。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是为基层公务员办好事、办实事,一定要把好事办好。在全国县以下机关实施这项改革,要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坚持好的做法,改进存在的不足,认真抓好组织实施。有关专家表示,公务员将施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这意味着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将与职务脱钩、与职级挂钩,将改变过去当领导才能涨工资的现象,从而提高基层公务员薪酬。
众所周知, 公务员待遇一般分为政治待遇、工作待遇、经济待遇三种类型。政治待遇主要包括参加会议、看文件等。工作待遇主要包括办公条件、交通补助和职务消费等。经济待遇主要包括工资、住房、医疗、养老金等。一般认为,政治待遇与工作待遇由职务来决定是具有合理性的,但是,经济待遇也由职务决定则不具有合理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又规定,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这就意味着,公务员的工资待遇由其职务决定。我国的领导职务层次,从国家级正副职、省部级正副职、厅局级正副职、县处级正副职,到乡科级正副职,共分为10个层级。对应的职级即为国级、省部级、处级至科级。除此之外,非领导职务也分为8个层级,包括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为我们所知,过去职务与职级名为并行,实为分离。职务与职级应该是相对独立、相对分离的。职务是公务员的职位要素,职级是职位要素与品位要素的统一。职务反映职级,职级对应一定的职务。从功能上来看,二者的区别在于,职务的设置给公务员带来权力以及责任义务的承担,职级的设置给公务员带来物质利益以及职业尊严的满足。一条职务序列构成公务员职业发展的一道阶梯,一条职级序列则构成公务员职业发展的另一道阶梯。两道阶梯分别满足公务员职业发展的不同价值追求。政治待遇与工作待遇的分配,体现的是责权利对等的原则。公务员所承担的责任越重,相应的拥有的权力和利益就应该越大。经济待遇的分配,则应该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公务员的工作能力越强、工作时间越长、工作业绩越突出,相应的获得的经济报酬就应该越多。
如果仅仅是因为属于同一职务层级,就享受相同的工资待遇,则明显不合理。比如,一个县长和一个国家机关的处长,二者职务相同,但从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业绩的角度来看,二者的差异很大,不应该享受相同的经济待遇。在国外的公务员分类中,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将这两个职位划为同一职级。因此,公务员的经济待遇不应该主要由职务来决定。单纯以职务决定公务员的经济待遇,则完全混淆了责权利对等原则与按劳分配原则的适用范围。
中国现行公务员制度职务与职级的关系。但现实中,职务与职级的联系过于紧密,表现为以职定级、以职定薪。据统计,在目前各地公务员工资的四个组成部分中,职务工资约占20%,级别工资约占25%,地区附加津贴约占45%,各种补贴约占10%。级别工资仅占两成。相比之下,职务工资比例虽不高,但由于地区附加津贴基本按照职务发放,职务工资整体所占比例接近七成。职务对工资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职级的功能被明显弱化。职级功能弱化导致职务晋升成为公务员最大的激励,职务晋升也成为公务员职业发展的唯一阶梯。据山东省济南市委组织部近年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近81%的被调查者认为职务晋升是对公务员最有效的激励,其中领导职务的晋升比非领导职务的晋升更具吸引力。这给当前公务员管理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公务员谋求职务不是为了承担责任,而仅是为了获取权力。再比如,公务员不晋升职务就无法提高待遇,但职务毕竟有限,靠职务晋升提高待遇对绝大多数公务员来说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公平的。目前,我国公务员的薪酬待遇,就是与这些层级挂钩。职务与级别越高,收入就越高。长期以来,按照职务发工资的公务员薪酬制度是不合理的。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当不上官,就别想涨工资。于是就出现了买官卖官,形成了腐败现象。“大家都想当官,当官工资才涨能上去。”职级与待遇挂钩是实现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前提。职级与待遇挂钩指的是,将公务员经济待遇的分配主要由职务决定转向主要由职级决定,强化职级对经济待遇的决定功能。
干得不错,当不当官工资差不多 。只有让职级与待遇挂钩,使职级对公务员的经济待遇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职级才能真正成为公务员在职业发展中取得进步的标志,才能真正成为公务员的努力得到合理回报的标志,公务员才会从内心将职级作为职业发展的阶梯,职务与职级的并行才有可能。职务与职级并行后,一个普通的基层公务员,按照工作年限和考核标准提高职级,就可以相应地增长工资。这也可以解决基层公务员一直以来工资偏低的问题。“职级并行制度”实施之后,两个人同样工作了5年,你没当上科长,但你也干得不错,你的工资就和当上科长的差不多。这样的话,大家就不会往官场这条独木桥上挤了。这将有利于消除官本位现象。比如同样工作了5年的基层公务员,都是2000元月薪,一个当了科长,月薪就能涨到3000元,没当上的一直都是2000元的月薪,差了很大一块。当不上这个科长,工资就很难提升,除非是大规模的整体性涨工资。
基层公务员今后不升职也能加薪,作用很多,解决了基层公务员薪酬偏低问题。推行职务与职级的并行,实质是适度分离职务与职级过于紧密的联系,使职级真正成为公务员的一条独立的职业发展阶梯。那些不能晋升职务的公务员,也可以通过晋升职级获得合理的待遇和尊严。当然,作为职位的共同构成要素,二者的分离是适度分离,相对独立。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称,“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就是要打破这种常规,将公务员的工资与职务分离、与职级挂钩。这主要解决的是基层公务员薪资偏低的问题。竹立家说,基层公务员晋升的渠道少、速度慢。如果职务和职级不并行,有些乡镇的基层公务员,一辈子可能连个科长都当不上,当不上领导基本的薪酬就上不去。这影响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对其家庭生活的改善无益。“不论是从管理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讲,薪酬都是人认真工作的基础因素。”
基层公务员涨薪的钱从哪来?竹立家认为,对于偏远、贫困地区来说,将面临着增加财政支出压力的问题,当地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支出的转移力度。“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毕竟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起码对消除官本位现象,提高一般公务员工作积极性是非常有好处的。”公务员工资的发放都是由地方财政支付。竹立家认为,“职级并行制度”不会有制度障碍,最大的问题来自于财政支出的调整。我国公务员的工资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比如广东的处长和西宁的处长,薪酬差距就会很大。
基于此,职务与职级并行后,一个普通的基层公务员,按照工作年限和考核标准提高职级,就可以相应的增长工资,这才是治本。一方面可以解决基层公务员一直以来工资偏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将有利于消除官本位现象,消除买官卖官,长久地利于反腐倡廉。这怎么不让公务员高兴,并奔走相告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