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巷子里的灵魂

2015-12-22 23:28 | 作者:申辽原 | 散文吧首发

城市的历史珍藏在旧城,而旧城的文化在老巷,深藏在老巷之中的文化,便是城市的灵魂

川西平原上的锦官古城,起源于3300多年前秦国的“少城”,历经3000年的演变,至清初满清铁骑入川,上古的少城被打造成八旗军民屯驻的“满城”。此后300多年的岁月流逝,世事变迁,如今,城市更新,高楼林立,大道纵横,“满城”时期的砖房木楼和市井小巷大多没了身影,只有三条小小的巷子另类地坚守在都市楼群的包围之中,人们分别呼之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合称宽窄巷。

从高处看下去,宽窄巷的房屋灰墙或白墙,黑瓦盖顶,夹着小巷,间以树木,显得古朴宁静,在现代缤纷的繁华世界中,留下了一道旧时的风景。

走在古老的巷子,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把斑驳的光影投在褪色的老墙和泛着青光的石板路上。那些标准的四合院,当年伴随着旗人的马蹄来到这里,把北方建筑文化的符号深深地嵌入川西的历史。院落的门头,或雄伟高大,或小巧典雅,因主人的财力和审美而异。院中的天井和边廊,是人们喝茶聊天的休闲地方,一张方桌,几把藤椅,几碗盖碗茶和几把蒲扇,便勾勒出一种悠闲散淡的生活;尤其是院门边上那些沿墙摆放的竹椅,随意一躺,瞑目舒气,身心顿时松弛下来,云卷云舒,恩恩怨怨,人来人往,都可以全然不顾,而去径自享受那片刻的轻松柔软时光

听说这是个“来了就不想离开” 的宜居城市,我估计这里宜居的原因除了生活物品的丰足,应该就是当地人那份安逸闲适的生活态度所营造的氛围了。关于这种生活态度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但我认为,是天府之国的富庶为这种闲适提供了物质的条件,战乱频仍的历史让人们注意珍惜当下的生活,而作为道教发源地的仙源之乡,顺其自然的理念则是人们闲适的哲学。这份闲适,在宽窄巷中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和原汁原味。巷中的院落、门头、天井、茶桌、藤椅、清茶、蒲扇,还有那悠然自得的神情,侃侃而谈的“龙门阵”,津津有味的小吃客,向人们展示着一幅老成都的市井风俗画。

在这里,我追寻着古老的时光。那些时光凝固在清代的屋梁,明代的树根和唐宋的墙角上;然而,岁月流逝,屋梁满是烟熏,树根已经衰老,墙角爬上青苔。忽而抬头,见高楼之顶从巷口那沧桑而深沉的绿荫上冒出,一下子,我感觉历史好近而现实好远……。

T恤衫、牛仔裤、披肩发在小巷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不知是现代融进了历史,还是历史衬托着现代。游人的络绎不绝,似乎并不影响小巷的宁静,因为在历史的氛围中,人的内心是安静的。尤其是在井巷子一家茶馆的天井中安坐时,城市的高楼和喧嚣倏然隐去,静得仿佛可以听到旧时光中隐隐漂浮的吆喝叫卖和说书“砸板”的声音。坐“井”观天,只见一方蓝天,几丝游云,一树枇杷遮住古色的屋檐,两只麻雀在枝上不紧不慢地梳毛理羽,也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

古老的巷子,除了供人怀旧,也有些现代的元素,如“星巴克”、“瓦尔登”、“白”等西餐店,这是些供小资们休闲的去处,不过,在宽窄巷中,最让人心醉神怡的,还是那久远的历史,以及历史带来的那份散淡和闲适,因为那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