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老乡亲

2015-12-17 14:04 | 作者:寒心 | 散文吧首发

我的父老乡亲

屈吉平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写材料,一位乡下的同学推门而入,想让我在城里给他办点事。经过努力,事办成了,他高兴地回去了。而他那张脸却一直在我脑海里晃荡。

世世代代生息在黄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他们的脸似乎都是千篇一律,显得那么老气,那么黑瘦,那么疲惫,与在城里当官的、“干事”的相比较,很少有白净净的、红润润的、光亮亮的、精神神的。我想这与他们常年经受酷暑寒、风霜是分不开的,他们每获得一点收成,家里每一项收入,都得付出惊人的汗水和心血。而这汗水和心血,包含着他们多少劳累,多少困乏,他们一如既往,忘我的劳作,披星戴月、餐风饮露、挥汗如雨、追赶季节……

我的那位同龄,脸黑而瘦,那双在风里雨里劳作的手掌更是又粗又硬且布满老茧和裂口。他的那张脸和家乡许许多多父老乡亲们的脸一样,可以说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那么黑瘦,那么憔悴。有的老乡说:“当官的是白脸,我们老百姓,天生是黑脸。”

我听了这话,心里很不是个滋味。我知道,一个人的脸色、气色、神色,都与其所处的环境以及生活条件、水准有很大的关系。就像肥沃的田地里长出的草都是绿茵茵的,而贫脊荒漠却寸草不生一个道理。如今,尽管农村日子比过去好多了,但土地面积越来越小、资源越来越少、消费越来越高、环境越来越差,乡下人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好多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的所得还不足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呀。

父老乡亲们头上顶着个“田”字,朴实、勤劳、能干,日子虽然清苦,但从不怨命,总是闻鸡起床,下地做活。从,从秋到冬,一年又一年,他们全凭一颗脑袋两个肩膀承担起生活的重负,一茬一茬的收获,支撑着共和国的“粮仓”。他们为自己,也为别人,但谁能理解他们那种宽阔的胸怀呢?他们诚实爽快,说话直来直去,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从不拐弯抹角,遮遮掩掩,捧出来的是真心,献出来的是实意;他们为人热情,你为他们做了点什么,他们便会长久地记在心底,而他们为别人做了好事,则认为理所当然,从不接受谢意。这种纯朴的情感激励着后人生生不息、勇往直前;他们生活条件差,光景虽过得紧巴,但热情好客,会把珍藏的各种名土特产品一股脑儿捧出来,生冷的熟炒的,酸的甜的,让客人大饱口福;他们是顶天立地的汉子,是中国农村的主人。他们把根深深扎在黄土地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多人也许连“忘我”、“奉献”之类的词儿都闹不清,但总是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

每次下乡,我想到的、看到的、挥之不去的就是父老乡亲们的那一张张脸。如何帮助他们彻底改变他们的“面貌”,便成了我日思想的大事。尽管我力量有限,只能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一点微薄的帮助,我觉得惟其如此,心灵上才能安慰一些、解脱一些、释然一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