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嫌母丑”是挑战“百善孝为先”道德底线

2015-12-02 17:00 | 作者: 枫株湖 | 散文吧首发

“儿嫌母丑”是挑战“百善为先”道德底线

据浙江余姚E网2014年7月10日报道: 浙江余姚丁大妈换上新衣,7月9日凌晨4点挑着米粉、火腿、鸡蛋和给刚出生孙女的衣服到萧山找儿子。可儿子不接电话,丁大妈说:“儿子对她说,你长得太丑,不要来丢我面子。”大妈哭着回去了。9日晚上,儿子回电话说确实在出差,回来后会去看望她。丁大妈有些怀疑:在厦门的话,为何回别人信却不接她的电话?不过,老两口也不希望儿子有太大的压力。丁大妈又说:“我老头子说不要来,我说媳妇生了,肯定要来的,我拿点东西给他们,我4点钟起床,我到这里9点多一点,10点钟还不到,我转来转去,转来转去找,那两个师傅说你捡垃圾,我说不是捡垃圾的,我找儿子,他卖车的,那两个师傅也帮我找,儿子一直不露面。”记者又给丁大妈的儿子打了一次电话,但仍然没人接听,最后丁大妈决定走了,回去。这些原本打算给儿子一家的东西,丁大妈又挑着走进了车站。看着丁大妈泪流满面的样子,真让人火冒三丈,从采访中得知,丁大妈家境不是太好,在儿子读书期间,为供儿子读书,曾经多次向亲朋好友借钱。不但含辛茹苦养大了儿子,好不容易供儿子上了大学毕业出来,可是到头来换到的却是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让丁大妈伤心至极。

试问,这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做出来的事吗,这是一位儿子对母亲的态度吗?

毋容置疑,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亲情是天地间最为珍贵的情谊,割断了骨还连着筯,哪怕自己是世上所有人眼中的败类,母亲也会哭着把自己揽到怀里安慰。父母再平凡再普通,他们也是自己的父母,不能因为他们没有文化见识,没有经济实力甚至因为他们的老丑上不得台面,就对他们嫌弃,那种伤比农活刀伤蛇咬还要刻骨铭心痛彻心扉。作为一脉相承的传统人伦理道德,即使是目不识丁的人也明白“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个道理,何况这位儿子还是曾经接受过高等教育,名牌大学毕业的小伙子,等事业有成,成了城里人之后,咋就嫌弃自己母亲丑了呢?养一条狗还懂得报恩呢,何况是人呢?嫌弃母亲之人,又谈何礼义廉耻。这位不孝之子理应遭受到谴责。

当然,对此事不能武断地下结论。冷静地分析一下,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方面,儿子在萧山,就是不想见母亲。这样的儿子就是“不孝”的代名词,可谓道德沦丧,应该遭受最严厉的批判。另一方面,儿子确实出差去了,让母亲产生了误会。但即便是后一种情况,也说明儿子和母亲长期缺乏沟通,以至于让母亲对儿子失去了信任感。至于母亲所说的儿子嫌她丑,也不会是无端空想,恐怕此前就有过类似的矛盾。无论如何,这位儿子都应该向母亲道个歉,并进行深刻的反醒。这是作为儿子必须做的。特别是父母那一句“他在外面也不容易”,面对这种心碎之后的包容,做儿子的应该感到深深的羞愧。

近年来,高学历者不孝的消息屡见报端。此前,海南一位副教授就曾因治疗费、赡养费与母亲产生纠纷,主动磕三个响头和母亲断绝关系。重庆一位女博士竟然不认在农村的和娘,被弟弟曝了光。每一期这样的事件报道后都会引发社会的一片谴责声,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种种不孝事件,在斯文扫地的同时,也在突破传统道德的底线。

究其原因,不孝事件也是拜金主义的主要表现。对这些不孝事件,除了良心的谴责之外,也要看到这其实也是社会转型期里,某些人价值观的错位。真是大逆不道,愧为人子。

一方面,这些人在经历过贫困之后,转而信奉拜金主义。只能看到钱,看不见人。试想一下,假如他们的父母有数百万元的积蓄,他还会嫌弃他们丑或者是农村人吗?另一方面,他们急于进入上一个阶层,于是撕掉了自己过去的标签,主动疏远了父母。这种置传统道德于不顾的做法,就是赤裸裸的忘本。人这一生,父母之恩大如天,因为他们给了你生命,还养大了你。今天自己所有的一切,如果没有父母这个根就什么都不会有,所以不管自己现在混得如何,都不能忘了父母。如果说年少不知感恩,那么自己为人父为人母时,当知父母的不容易。少年不识双亲意,养儿方知父母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众所周知,十月怀胎娘辛苦,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当父母的从心里疼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平安健康就是做父母最大的快乐和安慰。而今发生了“儿嫌母丑”这一幕,我们认为这就是挑战“百善孝为先”的道德底线。对任何嫌弃父母的做法,都不能给予宽容。这是一种病,必须得治。当然,这需要依靠法律来根治,对任何足以构成遗弃的罪行,都要果断地追究其社会责任,决不能饶了这些不孝之子。

你要知道,这是对老人的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负责,毕竟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我们要时刻记住,做为儿子,不管身在何处,都要时刻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要以一颗感恩的心终生孝顺报答它。但愿这位不孝之子,看了这篇博文后能够尽快给母亲去电话,弥补自己的过失。要不然,你的人生总有一天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