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亲情面面观

2015-11-24 19:47 | 作者: 枫株湖 | 散文吧首发

中国农村亲情面面观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大有作为”,却不知道农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386190部队”(妇女儿童、老人)的栖息地;有的人固守考上大学就冲出“农门”、端上“铁饭碗”的定势思维,殊不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有的农村孩子,一旦成为“凤凰男”,就必须娶个“孔雀女”,看不起农村人,出家不认家,淡化农村的亲情关系……说起过年、过节,心里总有一种复杂且矛盾的感觉。身边有太多的人,对过年,是根本不关心?还是没有时间去关心?还是没有经济能力去关心?不时内心充满了疑惑。

笔者这次回家过年在调查的三个村几十户人家中,让本人深深地感受到了大陆农村那份浓厚的亲情,具体表现为:邻里之间的感情淡薄,交往甚少;亲戚、兄弟姐妹(已嫁娶)感情根深蒂固,交往频繁,相互帮助、照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出嫁的女子常携女婿回娘家小住几天,女婿和岳父岳母交流很随和,像血溶于水。大家喜欢聚在一起吃饭、喝酒、唠家常。

而据笔者网上浏览得知海南农村的亲情恰恰相反:邻里之间感情深厚,亲如一家;亲戚、兄弟姐妹(已嫁娶)感情比较淡薄,一年来往一到两次,出嫁的女子少回娘家,相似于古代里的“三从”之一——“既嫁随夫”。“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儿女婿忌住在娘家过。女婿和岳父岳母之间似乎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能够很好地融合。这两种亲情勃然相反,原因何在?为了探讨这个问题,笔者百思不得其解,以下是笔者的几个观点。

第一,大陆农村经受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大家庭的思想洗礼,疆域广阔,人口众多,还残留着那种“大家庭”的思想,崇尚的是“大团结”、“儿孙满堂”、“子女多是福”。而海南农村则不同与大陆农村,少了优越的地理位置作铺垫,人口极少,地小人少导致了海南农村人思想封闭保守,视野狭窄,崇尚的是“安分守己”、“小国寡民”、“安于现状”的思想境界。在这种截然相反的思想制约下,自然体现出了不同风格的亲情文化氛围。

第二,受地理区域地势的影响。我国内陆有2/3的疆域是山区、丘陵,而80%的农村都是建在山区、丘陵上,促使大陆农村居民点呈点星状分布,大部分表现为散居,居民户之间相隔甚远,没有形成统一的拉家常点。因此,这就大大阻碍了邻居之间的交流、沟通,村里人也表现为“各扫自家门前,那管他人瓦上霜”的现象,相互了解甚少,不团结,感情出现冷淡的迹象。而亲情的恰好弥补邻里感情的冷淡,起到了一种互补的作用,这必然导致亲情的倍加关爱。而海南地势平坦,山区较少,农村居民点以群状分布,设有统一的沟通位置,形成了村里人十分团结,使海南村民产生了一种“远亲不如近邻”的思想,从而久之,亲情之味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冷淡了。邻里的感情与亲情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一对互为补角的关系。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因为大陆的山区、丘陵比较多,所得的人均耕地严重不足,据本人从村民口中得知,大陆农村很多都是一户人家才有一来亩地,甚至才几分而已。而海南的人均耕地相对较多,一户人家甚少有5、6亩地,多则10来亩,海南的气候又适宜种甘蔗、南瓜等经济作物。这样一来,大陆农村大量剩余年青人劳动力,他们迫于无奈,大量外出务工,村里便剩下老弱病残或已婚者,当他们闲暇时,往往感到很空虚,这种精神上的空虚感又不能很好地通过邻里的交流来满足,为了弥补这个空虚,他们选择了串亲戚家、回娘家。而海南人均耕地多,大量年青人留守在村里帮助父母干农活,出嫁的女子成家后都有大量的自家农活要做,以及照顾家庭,无暇东顾亲戚那边的生活。而邻里农活上的劳动力合作,比如砍甘蔗、收南瓜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他们往往选择村里、邻居帮助,而不愿麻烦外村的亲戚们,从而导致了亲情之间的距离拉大,一日不如一日,慢慢地亲情被时光给淡化了。

海南的人均耕地多也暴露出了一个弊端,那就是部分兄弟之间的分田纠纷问题,田多而杂,儿子成家后所分的田会因为某种原因(父母偏心、儿子的争夺、田的位置)往往带有一些不公平性,再加上娶过来的长头发们的干涉和纵容,又因为本身的自私,导致一向从小相互爱护的兄弟因为自身的利益而反目成仇(这个数据在海南的农村占到40%),儿子与父母老死不相往来,婆媳关系恶劣,打骂现象司空见惯。在这种氛围之下,人们失去了理智,亲情跌入了万丈深渊,亲情有的只是私利,见不到一丝的温暖

第三,大陆农村虽多山区,但是公路、铁路都是四通发达,大量的居民房都建在公路旁,交通十分便利。交通的便利导致了犯罪的猖狂,再加上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者,根本无能力抵抗犯罪分子的入侵。犯罪分子悄悄地把魔爪伸向了大陆的农村,跨市、跨省拐卖留守儿童、抢劫、盗窃案例屡见不鲜。出于安全着想,村民都养成了白天在家也要闭门的习惯,亲戚之间也多了种照看留守儿童的责任,因此会常串门、回娘家探看兄弟的子女。海南则不然,海南是一个很封闭的海岛,公路、铁路建设不健全,村落离公路也比较甚远,不利于犯罪分子的逃跑。更何况,年青人大量长期呆在家里,犯罪分子不敢轻举妄动,因此就不会有照看亲戚家的孩子的责任了,来往也相应地减少了,亲情慢慢被腐蚀。

最后一点就是大陆农村的女子往往都是近村繁殖(有利于回娘家、串亲戚门),跨省结婚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现象,因此大陆农村和海南农村的通婚率不到0.1%。

近期,《中国亲戚关系称谓图表》在网上上传后,仅三四天的时间,就被网友们转发近四万次,评论达三千多条。《亲戚关系称谓图表》缘何倍受民众关注,缘何在网络上走红?在网络上热传的这张《图表》,被不少人称为“即将失传的实用信息”。这张《图表》,图文并茂,简洁明了,为此,很多网友直呼“太有用了”!还有人表示:“马上要过年了,走亲戚一定要带着!”专家认为:《图表》的走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生时代”中国人对亲情关系的担忧。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步入婚育年龄。尽管目前中国多数农村家庭允许生二胎,“双独生子女”家庭生育二胎的政策也已放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都市人也选择不生或少生。因此,中国的家庭结构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亲戚关系也逐渐减少。

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有多少“农村人”变为“城市人”,农村与城市相比,尽管农村没有城市生活的优越,但是,说起“亲情”来,侄子、爷爷、老奶奶地叫着,农村的“亲情”绝对超过城市。今年46岁的李先生说:“我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在城市生活也有三十年了,婶子、大娘几乎没有叫过,姨却叫的多了,还是农村的辈分好!”其实,网上流传的这张《图表》,也有它的缺陷。表兄,有"内表"、"外表"之分。姑妈的孩子属于"内表",舅舅、姨妈的孩子属于"外表",《图表》上并没有说明白。

《亲戚关系称谓图表》倍受民众关注,与大量农村进城生活的人有关,与城市人“人情”关系淡化有关。人并非生活在真空中,需要亲情,需要叔叔、大娘们的关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