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的妈妈,留守的孩子

2011-09-23 17:25 | 作者:紫罗 | 散文吧首发

带女儿去看中医,一大早就去排队领号。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个老妇人,她背着一个大大的背篓,里面用一些小被子和毛毯铺了一个小小的窝,窝里是一个未满一岁的孩子。孩子脸很黑,冻得红红的,还裂开了一条条的长长的“缝”,两个鼻子流着长长的鼻涕,眼神无光地看着周围的一切。老妇人操着外地口音,不断地与候诊的人说着什么。在她的絮絮叨叨中,我大致了解了一些情况。这个孩子是她的孙女,她已经快六十岁了,儿子和媳妇都在外在打工,孩子半岁时就交给她带了。但是她身体不好,有高血压和气管炎,这次是给自己抓药来了。诊所里人很多,大家都焦急地等着看病,没有人有与她聊天的兴致,她却一刻不停地说着,讲到她的儿子时眼中就放出异样的光芒。背上的孩子一直很安静,在那一堆看起来很脏的棉被中到处打量。我觉得有点心酸,眼前的这对祖孙,在我看来是多么可怜啊。多病的奶奶独自带着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奶奶辛苦,孩子也得不到精心的照顾啊。虽然还不到腊月,可是少的南方却下了好几场雪,寒风灌进来,我把女儿紧紧地抱在怀里。我不知道,那小小的孩子的心里是不是也在呼唤远在他乡的妈妈

前几天爸说,他回家砍竹子卖了。给收购竹子的老板加工的是一对外地的夫妇。听说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四岁,一个刚满一岁还不会走路。他们已经出来好几个月了,由于天气突然变化,下雪后砍不来竹子加工,只得停工。那位妇女没了活干就不停地哭,大家问她哭什么,她说,家里的两个孩子都是年过六旬的奶奶带着,她放心不下。天气这么冷,真不知道孩子过得好不好,更让人揪心的是,她婆婆天天打电话说,你快回来吧,你的宝宝冻要死了啊。而她在这里,与老板签了合同,完不了工无法回去,又因为下雪停工,心里实在是着急啊。大家听了都很感动,但又无能为力,为她感到无可奈何。

在我国,隔化代教育已经成了另一种“中国特色”。在城市,可能还仅限于父母出去工作时由长辈带孩子,而在广大的农村,孩子生下几个月断奶后,年轻的父母就外出打工,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看。有的过年了才回家,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一趟,连孩子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了。上次看到一条新闻,一位母亲几年没未儿子,晚上做梦到儿子全身是血,与老鼠争食。于是她立即起程,扮成男人,骑行6昼赶到儿子的学校,见到儿子大哭一场。这条消息在网上放为流行,网友将其称为“英雄妈妈”。我想,如果不是思子心切,谁能有如此举动呢?年轻父母为生活所迫,年迈的老人肩负了另一种责任,而年幼的孩子,承担了幼儿时代没有父母爱之痛。对于三代人来说,都付出了太多。而最可怜的,就是孩子了。

在我老家不远处,有一对夫妇在孩子刚满三个月时就外出打工。收拾好行李,把还没有断奶的孩子放在奶奶的床上,在枕头下压了一千块钱就离开了。奶奶回来后,看着三个月的孩子和那一千块,急得只掉眼泪。可是,他们已经走了。无奈她只好用米糊和奶粉把孩子一点点喂大。有人问她,孩子这么小,你怎么同意让他们出去将其留在家里呢?她苦笑,“有什么办法,他们把孩子放下就走了,他们走得了,我不能看着孩子不管啊。”我想,多么狠心的父母啊,把仅仅三个月的孩子留给一个病怏怏的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于心何忍啊。

姐姐在生了第二个孩子后,不得不把她的两岁多的女儿佳佳留在家里。有一次,佳佳生病住院,高烧不止,吃不下,睡不着,嘴里喊着的只有“爸爸、妈妈,你们快来啊。”我听得眼泪大颗大颗滚落。孩子是多么渴望与父母在一起,多么渴望爸爸妈妈的爱啊。

开学报名时,我会在报名栏上多加一栏,要求填上是否是父母不在家的留守儿童。在与父母沟通时,也会问孩子儿时是在父母身边长大还是与祖辈们在一起长大的。虽然都是上初中的孩子,等统计结果一出来,就会发现,大多数父母带大的孩子,现在还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他们的性格都比较开朗活泼,在懂礼貌、守纪律、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等方面都要好于曾经留守和现在留守的孩子。

其实,隔代教育的很多弊端都已经显露,很多人对这一问题也非常关注。只是,要化解三代人之间无奈的纠结并非易事。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天下的孩子也是一样的。留守的孩子是外出妈妈内心的痛,妈妈回家是留守孩子最大的期盼。又到一年团聚时,希望家家的孩子都可以与父母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