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巴人”的情怀

2015-10-29 17:16 | 作者:刘尊吾 | 散文吧首发

九九重阳,在金色的秋季,一切都是那样沉甸甸的,师生的感情同样也是沉甸甸的。

重阳节前夕,六个老学生从四五十公里外赶来看我,他们是博山域城农中七五年毕业的第三届高中生。毕业后,在为生计的忙碌中,不经意间已度过了四十个秋。时光已在他们鬓发上标明了身份,他们已是爷爷奶奶级的辈份了。

这个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农村孩子,他们都很懂事勤勉,知道走出山沟上学的不易。在那个贫困的年代,上学的同时,每天放学傍晚不忘从城里舀一担尿挑回去,以便记上六分工,自力更生挣到自己的口粮。

他们就是这样在读书和劳作间长大,又在沐栉风中打拼出自己的小天地。不管长到多大,他们似乎都记得,那曾经的一滴甘露,滋润过甘涸的心田;那曾经的一道彩虹织成过心中的想。他们常回忆学校、班级里的冏事或是老师留给他们印象深刻的那一瞬间,并以能复述为荣,看着他们嵌着皱纹的笑脸,我仿佛看到了原来中学生时的模样

活得简单粗糙的人常有充实的生命,也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大智慧。他们在温饱有余的同时,不忘在文字和书画中获得精神慰藉和灵魂的升华。曾经是一个挑尿的孩子,一个穿黄球鞋的农民,居然有闲情逸致拿起早已生疏的笔,记录着自已的心路历程,抒发着自己的心声,这是一种何等的情怀、境界?

中午,在饭桌上,我们相谈甚欢。真情在流动,热情在相拥。情到深处,一位好写作的学生,恭敬地送给我一幅大气磅礴的书法;当过乡镇化工厂厂长的学生自报奋勇,在大厅众多食客的面前,声情并茂的朗诵起我曾教过的高尔基的《海燕之歌》。这声音幻化成画外音,穿越过“三级二班”的教室,飘荡在希望的田野,充盈在霞蔚“二乔”的村庄。在糜糜之音充斥这个社会的时候,清新高雅的格调反而能催发我们的激情并引起共鸣。我们尚未及鼓掌,邻座倒先爆发出了掌声。一位经销商的学生,一反年少时的腼腆,拿出己准备好的数页诗稿,谦恭地要求念给我听。我的眼睛顿时模糊了,只能用心在咀嚼那真诚、温暖的文字。

这种震撼人心的表现,竞出自于年近花甲的人,出自于曾挑尿谋生的人,出自于现在仍是农村户口的人,出自于拥有财富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人,实在是难能可贵,因为他们心中有梦想、有追求、有情怀,我把它叫做“下里巴人”的情怀,一种高尚至尊的情怀。

评论

  • 莺歌燕舞:此文己在报刊发表,却在网吧不受欢迎,不知何因?…
    回复2015-12-26 11:06
  • 莺歌燕舞:此文己在报刊发表,却在网吧不受欢迎,不知何因?…
    回复2015-12-26 11:07
  • 莺歌燕舞:顶一下,推荐阅读~
    回复2016-02-19 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