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腊八粥

2015-10-23 11:41 | 作者:北国 | 散文吧首发

时隔久远,我现在还能清晰想起小时候故乡吃腊八粥的情景。老家把腊八粥叫腊八饭。那时还很小,甚至才刚刚上学。这个季节,乡村田地里已经没有什么农活可做,乡村默默在深的雾霭里,如一位慵懒的赖床女人,不愿醒来。

男人们大多在床上和衣半躺着,衔着烟袋,捂着一个篾条编织炭火正旺的火烘笼半眯着眼想着一些去年的陈年往事或者是想即将到来的年。穿着花袄子的女人们几个一堆叽叽喳喳摆着龙门阵在一起纳鞋底,做着新鞋。天很冷,大多时都在下着小。邻家的老黄狗呆在房檐下的破萝兜垫着稻草的狗窝里安详地打着盹,屋檐的雨滴串成线滴落下来溅在台阶上然后反弹回来洒落在狗的头上或者是耳朵上,狗呢,就摇摇头,像抖落虼蚤一般把调皮的水珠甩出去。村头牛棚的老黄牛偶尔伸长脖子拖长声音嗷叫两声,一下子就把冬季的寂静打破了......

腊八节这天,妇人们就会放下手中纳了一半的鞋底,男人们也从暖和的被窝里爬出来一起帮忙动手做起腊八饭来。腊八饭首先糯米不能少。老家把糯米叫成酒米,大概这种糯米更多时候是用来酿造醪糟的吧,所以叫酒米。糯米一定是今年新鲜的糯米。平时很少吃糯米,存放了几乎半年,从粮仓里面拿出来,看看生虫没有,用脸盆淘洗的干干净净。平时的稀饭都是煮的很稀的,今天腊八节,一般都会奢侈一把,多加几把米。稍微好点的家庭还会做糍粑。做糍粑就会用掉更多的糯米。第二步就是准备腊肉。腊肉一定是刚刚不久杀了年猪上等好肉,不能太瘦,也不能太肥。太瘦了吃起来没得感觉,太肥了吃起来过于油腻,我们老家叫伤人。腊肉都是直接从灶台上还在熏的腊肉里割一块切成颗粒,接着再准备些豆腐干、花生米、枸杞、莲子、红枣甚至冬豆等等一起煮熬在一个大锅中。这腊八饭无论如何也要凑够八样的。不够,即使用红苕也要凑够的,但每家每户随便弄点什么都好凑够的。我们老家的冬豆一般都是那种红皮饭豆。饭豆很容易煮耙。相对于绿豆来说,我们小孩子更喜欢吃饭豆,饭豆香,颗粒大,吃起来更有感觉。而且饭豆煮出来的饭带有一种略紫的颜色,好看。等腊八粥煮开之后,就要褪出一些柴火,火势不能太大,否则很容易就会粘锅煮糊。达到七分熟的时候,屋头已经是香味出来了。这个时候,家中的男女老少都会守到灶台边,看着腊八粥慢慢被熬好,守在灶台边,闻着香味,全家上下心头都揣着满满的幸福,连屋檐打盹的狗闻到香味也围拢过来了......

如果是要做糍粑,则就要复杂多了。煮熟的糯米放在一个石头做的巨大斗碗中,然后两个人就用拳头大的树棒冲!你一棒我一棒,你过来我过去,一前一后,力度刚好,配合默契,糯米就会被冲的很融细,然后拌上豆面,吃起来,那个香味啊,不摆了。豆面是用豆子炒熟,然后在石头磨子上磨成很细的面,现在的机器是打不出这样精细的面的。稍微奢侈的家庭,还会用新鲜的菜油炸糍粑块,那个就更香了,但这个糍粑块就不是一般的家庭可以享受的了。

等娃儿放学踩着泥泞路回到家,就一个一碗舀上来,然后恭敬地敬了菩萨,围着火盆,才开始吃起来。乡村很冷,很多家庭都很用搪瓷盆升起一堆炭火,晌午时候,整个院子都是香喷喷的。

吃到高兴处,妇人们还会端起碗在院坝头边吃边炫耀自己的腊八粥如何好吃,糯米如何糯。随便也会说东家的腊八粥煮干了盐巴放多了味道咸了,西家的腊肉肥了油腻了。。。 东家张女人说自己的糯米糯,大家都会去对方碗头撬一坨尝尝,确实

糯。然后会说,隔年开我用两斤谷子换你家一斤谷子作为种子,明年我家也能吃到这样的糯米!三五天过去了,冬季暖暖的太阳难得出来了,腊月初八这天的腊八饭的味道好似还没飘散,还沉浸在男人女人孩子们的笑容里......

小时候家穷,腊八饭很少吃,但记忆深处,母亲还是煮过,没有八样东西,三五样还是有的。离开故乡二十多年了,过了很多节日,但故乡简单朴实的腊八节却是刻在脑海,随着岁月流逝年岁增长尤为亲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