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红霞抒晚妆

2015-10-20 13:13 | 作者:敬之 | 散文吧首发

【报 告 文 学】

清 风 红 霞 抒 晚 妆

———记述八十六岁邓朝络老师平凡而执着的精彩人生

敬 之

朋友,您一定读过著名军旅作家巍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那篇通讯,以及陈俊生撰写的那本《雷锋的故事》,您也或许听说过,明代巾帼英雄秦良玉万里抗清护国的事迹吧?他们讲述的事迹和演绎的故事,是何等的精彩感动人心啊。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一直是国人学习的榜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向前,给人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那么,在当今的时下,还有没有那种使人激动和感佩的事迹和人物呢?当然有,在泱泱十三亿之众的中国,又何止成千上万。但我今天向您倾情讲述和报告的,则是一位平凡而执着的老教师的精彩人生故事。.

她,叫邓朝络,重庆市石柱县退休教师,现已逾八十六岁,中等身材,解放前的高中文化。现由于年岁有些过大,双目几乎失明,一个耳朵失聪,虽然背略有些佝偻,但精神仍然是很激昂神烁的。给人一种儒雅、平和,但仍不失倔强、执着,对生活充满了无限憧憬的好印象。她一生看似平凡,但却历经了工作和生活的无情蹉跎和艰难。由于她对工作和生活充满了憧憬,不断地追求自己想,自然演绎出了一个个动人而精彩的人生故事。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她的精神世界,共同去体验和感受她的人生风采,或许让您有所启迪。我想,自然也会使您产生无尽地敬仰和感佩吧?!

倔强性格 铸就了人生事业的基础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心甘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这首明朝皇帝崇祯的诗,虽然是褒扬石柱女土司、女将军秦良玉,奔赴万里疆场抗清护国的壮举。但我借用来形容和寓意邓朝络老师,虽然时代、事迹以及性质各有迥异,但就同为女性这一点来看,或许是合适的。因为,在我和许多老同志们的心目中,邓朝络老师就是当代秦良玉式的女中豪杰、丈夫!

一九二八年的农历六月十八日清晨,邓朝络老师在风飘摇的封建社会,来到了这个世界,诞生在了石柱县头镇的一户中医世家。虽然她的家庭殷实,但由于她父亲连续有了八个女儿,受封建礼教颇深的父亲认为,女儿是不能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的。故又接了一门小,哪知又是生的一个女孩子,气急败坏的父亲叫人丢到河里将其溺死,是好心的四姨妈瞒下其父悄悄收留了下来,才使其逃过一劫,留下了性命。虽然后其父听取了算命先生的话,抱回家中喂养,但有根深蒂固封建思想的父亲,使她的幼少年青年时期,经历了诉不尽地虐待和磨难。

在她长到六、七岁,本该是启蒙入校读书的时候,她的父亲认为女儿之身,今后不会有多大出息,千般不允万般阻挠,始终不让她入校学习。甚至于威胁她说:“你要踏进学校一步,我要打断你的脚杆”。但倔强的她始终坚持要读书,小小的年纪就意识到:“没有知识,永远也没有出息,更没有出头之日”。因此,社会和家庭恶劣的环境,促使她从小就有一种反抗封建礼教的意识,虽然小,没有反抗力量,但是有智慧勇敢地站出来,发动相邻亲戚与她的父亲变相地展开了斗争。以致在后来,面临她父亲没收了她找亲威筹措的上高中的书学费时,她竞然敢于去乡公所告状,最终获得了胜利,使她进入了高中学校读书,成了一名知识女性。

然而,在她步入青时期,在个人婚姻问题上,同样遭受到了封建家庭的干扰,逼迫她遵循:“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先是给她介绍了一个富家子弟,继而又给她介绍了一个国民党军队的参谋长,她毅然决然地冲破封建的牢笼,巧妙而坚定地予以回绝。最终按她自己的意愿,与同处一地的农家子弟,志同道合情谊深重的同学胡永贵先生结了婚,实现了她自由美满婚姻的愿望

新中国建立后,她以满腔地热情和积极地姿态,投入到了清匪反霸、分田分地、粮食征购,组织农村妇女生产,追求女性婚姻自主等项工作中。以她自己特殊经历的背景和坚强的毅力,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地协助当地党和政府工作,并在实际斗争中,不断地锻炼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先后担任过区妇联副主席、区团委委员、区人民代表,并于一九五四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此,为她的信仰、志向和情操,以及她一生执着的事业奠定了坚实地基础。

从师执教 桃李芬香满园春

“南宾沿革有传说,园丁处处诲人乐;滨河两岸风光好,旗山顶上唱赞歌。昔日巾帼秦良玉,今朝才女邓朝络;更喜渝州新枢纽,石柱新人新事多。”这首诗,是邓老师文友黄玉如老师,在欣赏阅读了邓老师的《园丁诗集》后,有感而抒写的赞美她的一首诗。一提起邓朝络老师,在石柱的教育界,以及在成都的同乡和老同志中,也是颇具一定名气和影响的。

一九五零年初,经组织安排邓老师执鞭从教,承担起了教师这个职业,教书育人培育后代,一干就是三十三年,直到一九八三年退休。在教育岗位上,她始终以饱满地激情认真负责的态度,一直在条件极其艰苦的山区村校、完小工作,从未离开过山区教育第一线。先后任过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小学校长等职,为党和国家培养和选送了成千上万名优材生。历尽了艰辛付出了辛劳,也结出了硕果,可以说也是弟子满天下,桃李花遍地。由此,而受到了社会和人们的普遍赞扬和尊重。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石柱这个山区民族县,各方面都十分贫困落后。而她工作的桥头区,又处在崇山峻岭的偏僻之处,不仅交通不便,生活贫困。尤其是山区的教育更是如此,教舍陈旧破烂不堪,条件极为简陋,大部分是旧祠堂、破庙宇改成学校的,即使有简单的教室,但不一定有食堂、操场,总是残缺不全的。而村小则更是不可言状,一般是一、二间民宅改设的,只有门没有窗户,基本不具备教学条件,都是在勉强地维持。

然而,邓老师虽属女性教师,但她泼辣、能干、闲不住,为了创造一个较为好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好让学生们能安心学好知识。每到一个新的教学单位,她都以极大的热情和责任心,发动全体师生勤工俭学,带领大家一起修补山路,修造操场,安窗户搭建食堂,改善环境和条件。有时,也利用课外及周日时间带领学生上山,捡拾生产队未打掉完的挂在树梢上的桐棬子,然后再卖到供销社,将积攒下来的钱,用来补助因家庭贫困缴不起学费的学生。

同时,她长期克服双目高度近视二千八百多度的困难,坚持认真备课写教案,批改学生作业。她常说:“师爱是师德之魂,只有老师严慈相济,无私的奉献,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她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和关照,对学生给予了母亲般地爱护和温暖。经常在周六的课外时间,给学生补烂衣服、洗头、篦虱子、补习功课,掏钱给学生看病。 遇上有的学生因家庭贫寒上不起学辍学了,邓老师坚持走十几里的山路,亲自去家访探寒问苦,帮助其办理免除学杂费的手续。她的这些举动十分感人,有的家长和学生深情地说:“其实邓老师不仅仅是老师,她也像学生的母亲一样,那样关心照顾她的学生!”

时间荏苒,光阴似箭,虽然邓老师离开教育岗位已有三十多年了,但昔日结下的师生深厚情谊,并未因时间地流逝和久远而淡漠。现在,邓老师虽然在成都安度晚年,但过去的学生们并未有忘记她,逢年过节还不时接到学生们问候的电话。甚至,有的还借出差或路过成都,专门寻其家前去拜望。这些,自然显现了邓老师师德的高尚,以及人格的魅力!

慈爱济困 温暖了家庭感动了社会

“山崩地裂一瞬间,房屋倒塌数不清;几十万人被危困,哭喊呼叫绞心弦。山在呼啸地悲怜,汶川地震骇听闻;惨不忍睹花溅泪,哭喊震天草惊心!”这首诗,是邓老师在闻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万分悲痛中写的,充分表达了她的悲悯心情

其实,邓老师的悲悯慈爱之心,又岂止是在汶川地震发生时,她一直都有这种悲悯心情和慈爱情怀的。她不仅深爱相濡以沫几十年的丈夫,也深爱舔犊如深的五个子女,更深深地热爱我们的祖国以及可爱的家乡。多少年来,她一直对一些孤寡老人和贫困的群众,也不时施以援手济贫扶困帮助其度过难关。这不仅显现了她的慈爱悲悯之心,更显现了她一个共产党员的博大情怀!

在上世纪的一九五六年期间,她丈夫胡永贵在任桥头小学校长期间,因在工作中无意中得罪了领导,有人就借“反右”运动整他的黑材料。将他打成不是右派的“右派”分子,而受到非法的迫害,进而撤职下放监督劳动,停发工资,甚至也停止了全家五、六个人的全部粮食供应,逼得其丈夫精神失常,行举失衡。在那种极度困苦的环境下,对于一个家庭来讲,犹如天塌了一样,邓老师经受住了这种无情地打击,毅然坚持挺住,支撑住了一个完整的家。

她依旧千方百计地照顾好年迈的老母亲和年幼的孩子们,安慰好丈夫,不辞辛劳爬山涉水,跑到区里县里长期替夫伸冤,虽无故受了二十几年的冤屈,但最终还是使问题得到了合理地解决。

然而,邓老师对孤寡以及贫困的群众,依然给予了温暖的照顾和支持。当她得知桥头乡赵山村一刘姓农民,老婆被人拐卖留下三个孩子,他又无钱请人写申诉状打官司时,她主动伸出援手替他写状书;当中益乡中华二队一妇女孤苦伶仃一人生活困难时,她又主动帮她料理家务,洗衣物,购买生活用品;当她得知桥头镇上的邻居,因婆媳关系不好,搞得水火不相融时,她又去劝说调解,直到矛盾解决和好如初。

在她退休后,居住在县城期间,依旧一如既往的关照他人。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谁又不会遇上一些困难呢?只要我们多一些爱心,伸出援手困难是会克服的,自己也心安理得。”所以,她经常也做一些看似平常,却不平常地好事、善事。譬如:有遇上熟悉的老教师年老多病行动不便,她就帮她们代领工资,排队购粮、油;有的没有亲人,过世后无人料理后事,她就动员熟知的同事,大家出钱出力办理丧事等等。

人们常说大爱无疆,或许邓老师的这些善行善举谈不上大爱。但我认为,任何事情是相对的辩证的,而不是绝对的,一层不变的。所谓大,它是相对小而言,若长此以往的坚持,小自然逐渐积累为大了。它犹如人们赞美的滚滚东奔而去的浩瀚壮观的长江一样,它之所以浩瀚而壮观,是因为由成千上万条涓涓细流的溪水汇集而成,没有涓涓的细流,恐也不会有浩瀚而壮观的长江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邓老师长期坚持的善行善举,不仅体现了她的慈爱悲悯心情,更体现了她宽广博大无私的胸怀,自然也是属大爱无疆这个范畴的!

执着文学 文坛诗海结硕果

“老有作为勤写作,留给后代有评说;争取活着有奉献,充满希望和快乐!”这是邓朝络老师《园丁诗词》第四集中的一首诗。邓老师不仅是一位扎根山区,从教三十多年的优秀教师,也是一位怀有慈爱悲悯之心的慈祥老人,更是一位执着文学创作的业余作家和诗人。

她在一九四八年既是一位高中生了,这在那时的石柱山区,可算是凤毛麟角。况且她又是一位才女,志向高远,兴趣自然广泛。除了教书育人,相夫教子,承担了传统的贤妻良母责任外,社会活动、文艺歌舞、文学写作、吟诗作赋,均是她的特别兴趣和爱好。虽然在青年时期也曾有文学的梦想,但人生的际遇未给予她,使她从事了一辈子的教育工作,使之与文学创作事业失之交臂,但她并未有放弃,只是在寻求机会而已。

一九八三年她退休后,原本想退下来了,应当有条件来续自己的文学梦了。哪知县教育局又鉴于她的教师资质及丰富经验,返聘回教育系统,去从事提高全县师资教学水平的函授工作,一搞就是若干年过去了。然而,真正让她有时间和精力从事业余文学创作,还是在一九九零年的前后,既定居在成都后开始的。而且,自业余从事文学创作以来,一直坚持笔耕不辍,一发不可收,收获颇丰硕果累累。

然而,虽然说退休后的邓老师,有充裕的时间来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去续好她的文学梦。但这时的邓老师非年轻时的身体状况,她的健康状况已是每况愈下了,除了年岁逐渐增大,老年人通常的视力、记忆力、听力减退外。她由于多年患白内障,手术又未成功,双目视力减退到0.1,使她的视力几乎完全失明,加之有一边的耳朵失聪。由此,给她从事业余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极大地困难,每次创作疑或是像保尔•柯察尔那样,完全是估摸着稿纸的格子在写作,或是自己口述,靠老伴胡永贵老师代替记录和念读来完成。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邓老师硬是有一种精神和毅力,若干年来,始终不间断地坚持文学创作。并于二00八年一月,完成了她十二万字的自传体文学作品,即《龙河作证》一个山村女教师的故事,由华龄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并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从邓老师执着文学创作的精神来看,或许,有些类似于明代崇祯帝在褒奖彰扬巾帼英雄秦良玉赠诗中表述的:“露宿风餐誓不辞, 呕将鲜血代胭脂,北来高唱勤王曲,不是昭君出塞时,”类似这种精神吧?!

她既出版发行自传一书以来,邓老师暂时放弃了散文的写作,又从古典诗词歌赋文学体裁学习发展。她创作抒写的古典律诗,虽不能以严格的古典韵律诗词的标准来评价,或许是既有古典诗的韵律,又有近代文化元素,类似于既有古典诗又介于自由诗体裁的特点吧?但无论如何,就她对文学创作的执着精神来讲,还是使人格外肃然起敬的!

或许,不仅如此。她对文学创作吟诗作赋的追求,甚至达到了与她的生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每时每刻都在思索、思绪、采风寻找灵感,吟词成对逐成一首即将它记下来。既使在游览各地名胜及山水景物时,也不顾旅途的劳顿,更是诗兴大发,随时随地吟诗作赋。譬如:在游览观赏甘孜州的康定城跑马山时,即情而作的《观览跑马山》,她就是这样抒写的:“跑马山上多情缘,情山情水情园林;高高山上一朵云,驾送情仙下凡尘。弯弯河水搭情桥,连接双双有情人;林中树木对对生,根莲并蒂结情缘。”

又如,她在览胜九寨沟自然景观时,更激发勾勒起了她的雅趣诗兴。她在她的《园丁诗词》第二集中抒写道:“穿云驾雾飞九寨,金童玉女随身带;雾茫茫天色晚,心花怒放诗兴来。九寨水美人称赞,花开水上红烂漫;水在树林流得欢,瀑布群流更奇观。”当然,邓老师创作的田原、山水、景物、言志、抒情等方面的诗词有许多,恐创作有五、六百首吧?我在这里,只仅引用了其中的几首代表作而已。

由此,我欣然地看到,这位兼备教师、作家、诗人为一身的,况已八十六岁高龄的邓朝络老人。心态是何等的平和、淡雅、烂漫,精神又是何等的高雅而神烁啦。藉此,我深情地祝愿邓老师像一颗南山上的不老松一样,永远挺拔,身体康健长命百岁。同时,冀期她永葆这种文学激情与活力,创作出更多更好地诗词佳作!

二0一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于成都市郊寓所

注: 此篇报告文学己在2014年年末,刋登在中共重庆市委老干部局主办的《老同志生活》杂志 2014年苐11期 。

2015年4月15曰,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委员会研究决定,在全县开展教师"师徳师风教育"活动中, 号召全县数千名教师向《清风红霞抒晩妆》一文中记述地邓朝络老师学习,并将此报告文学列为"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中的师资教材内容,而转发全县供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