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种麦正当时

2015-10-12 16:22 | 作者:千里马 | 散文吧首发

农谚云:“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10月8日是寒露,豫南农村又到了秋季最繁忙的季节。秋忙主要有两项,一是收秋,二是种麦。而收秋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为了种好麦。这是因为,老农们都会算账,“种麦吃粮管全年,秋季丰收好花钱。”“一麦顶三秋”,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一致说法。

收秋是为了收获当年的果实,但是,在传统农业时期,为了来年吃上好麦子,不饿肚皮,保证全年有粮食吃,还主要是收秋腾茬整地。按照过去的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科学种田,种麦首先是要有土地,早秋腾茬种早麦,晚腾茬种晚麦,这是庄稼人必须做到的,俗话说:“万物土里生,”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有了土地,那紧接着就是施足底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底肥含农家肥和化肥。庄稼生长主要靠氮磷钾肥和微量元素,农家肥是有机肥,像人畜粪便、土肥皆是。“文革”前大集体时主要是农家肥,管长效,化肥是后来才有的事,是速效肥,只管一季。所以,收秋后,要往地里施肥,犁地、耙地是为了整好地。整地的标准是“上虚下实”、土碎如面,这样才利于小麦深扎根,汲取营养。为了浇灌保墒,地整好后还要打畦田,秋天又种又收,劳动强度大,故有“秋忙仨月”的说法。

在寒露时节,地温正适合早麦播种。播种前,要看墒情,要精选优良品种。那个时候,我们豫南大部分都是种“百农3217”品种,这个品种抗灾能力强,高产,性, 适宜大面积推广。地整好、墒情好,种子选好,天气好,播种的木楼准备齐,才可开楼下种。木楼是有三个楼齿,中空,上面有个盛麦种的木制容器,四方体,上口大,下口小,一般能盛5斤,俗称漏斗。在漏斗和楼齿结合部,有两手指高的楼眼,在漏斗里事先放一拨条麻绳,一头栓在漏斗里底部一根等宽的小木棍上,匣在里边,一头从漏斗里的后侧楼眼穿过来,下系一块小铃铛似的小砖头或小石头,有鹌鹑蛋大小,俗称楼蛋,双手扶木楼扶手往左右摇晃,只听楼蛋“咣当、咣当、咣当”响声不断,播种的原理就是当小麦种子倒进漏斗后,楼把式一手扶楼扶手,一手堵住楼眼(上下可调节大小,事先用麻绳栓一棉球)避免麦种下到楼齿里浪费,当木楼被牛驴骡马或人架起两边的楼干驾辕拉楼前行时,松开堵楼眼的那只手,赶紧挪到另一侧的木扶手,双手轻轻晃楼,随着前行的节奏,拨条棍上的麻绳随楼身晃动而使下坠的楼蛋也跟着晃荡,牵动麻绳像摇摆器一样,把漏斗从楼眼里漏下的麦粒均匀地分发到左中右并排的三个楼齿里,麦粒顺着三根楼齿上栓着的楼铧,再播种到松软的土层里埋下,整个播种的过程就结束了。由此可见,木楼设计的很科学,也算是比较复杂且很有技术含量的,只有楼把式才能操作,不然的话,播出的种子不匀称,出来的麦苗就会非稀即稠,缺苗断垄,再补种就太难了!

老家那里播种叫耩地,摇耧的叫楼把式,牵牲口的叫帮楼。在“文革”大集体时期,每逢季收麦和秋收种麦时,我都会随学生放假,到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每到夏收和秋收季节,生产队长就会安排我领着回家参加劳动的中小学生搞辅收,即带领他们把拉过去的庄稼地没捡净的,用掠把再搂一遍,因为我是民办教师,学生比较听我的, 同时,比起其它农活还轻松一些,也算是对我体力弱的一个照顾吧。可是,到种麦帮楼时就不一样了。帮楼,主要任务是牵着牲口赶它拉楼,既要快走,又要领好楼路,配合楼把式把麦子播种得不光麦垄直而不弯,外表好看,还不至于使唤牲口用力不匀,造成时稀时稠,出苗不均匀的状况。所以,帮楼看似轻活,其实不然。要想干得好,让社员们满意,必须让牲口听话,自己还得有眼色,能吃苦,不怕累。你想,每天一盘楼要耩地三、四亩,那是自己和牲口的脚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母亲做的千层底布鞋经不住土坷垃的磨碰,一个种麦季子过去,就穿废一双鞋,往往干了一天,往床上一趟再也不愿意站起来。可是,比起楼把式还是要轻松多了。首先耩地质量的好坏是否合理密植主要责任在他,帮楼的只起辅助作用,完全得听他的指挥;其次,他来回要肩扛好几十斤重的楼步行,没我赶牲口轻松;有时没有专职添加麦种的他还要把楼扎好自己添加,增加了工作量,故我偶尔想学习摇耧,结果感到更难更累。

光阴荏苒,时代变迁。现在种麦比过去简单容易多了,秋天一到,机收机耕机播,10来亩地,连收带种,天气顺的话,两、三天就完工了,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确实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节省了人力畜力物力和时间,成数十倍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粮食产量也比以前提高了许多,不耽误强壮劳动力外出打工挣钱,社会的快速发展真是不可想象的。不过,由于粗种粗收,地力在逐年下降,完全依靠化肥致使土壤板结,“白色”(地膜)污染严重;由于年轻人已不重视种田,远走高飞到城市打工,土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麦收秋收浪费严重,成熟的庄稼果实不顾得辅收干净就犁地掩埋,拾庄稼的人在农忙季节几乎没有了,那些尚好的麦穗、棉花、玉米、水稻再也做不到场光地净、颗粒归仓啦!快餐式的农业种植越来越显其弊端。农业现代化需要的仍然是科学化、精耕细作化!

小麦、水稻、玉米、土豆是我国目前13亿多人民的主食,眼下种足种好小麦不仅仅是几亿北方农民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个农业经济问题,从全局考虑,它是保口粮保农业深加工、精加工而延伸的工业经济问题、人命关天的粮食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生产牵一发而动全身。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从这种意义上讲,也是个政治问题、社会安定问题,假如一年小麦大面积减产或绝收,不是连续12年大丰收,那么,光靠进口能解决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吗?像上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时饿殍遍地的历史悲剧还会重演呐!我不是杞人忧天,国人应该有忧患意识,农村弃农轻农经商、长年在外打工的现状就明明地摆在那里,只有老妇幼残在农村务农,难道不应该引起国人的深思吗?!建议各级政府一定要下大力气抓好小麦生产,尤其是眼下的种麦,从“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各个环节抓紧抓实, 不能放任自流,我认为,农业的“八字宪法”不过时,科学的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会不断地去修正、丰富和发展。

要想把今年的小麦种好管好,明年仍获得大丰收,还是那句老话:“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但愿如此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