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河

2015-10-09 23:07 | 作者:半川秋雨 | 散文吧首发

一条涓涓的河,在静静地流淌着。

你虽感觉不到它的气息,但每一丝波纹的荡开,都是它心跳的声音。鱼翔浅底,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两岸的风景,在微风中显得格外别致,每一处都有不同的韵味。

我则撑起一支长篙,漫溯在这河上,鱼儿跟在筏后逐波,蝴蝶舞于篙筏之间。每向前一步,都能感受到诗的起伏的韵律及跳动的脉搏。

我号着这脉搏,漫溯在那诗中的河。

于是,我看到了康下的那条河。那河畔下的金柳,榆荫下的一潭,在星辉斑斓里都依悉如故。河仍旧流过康桥,脉脉地,悄然无声。我想这是志摩的笙歌令它如此般沉默的吧。志摩的离愁别绪都寄托在了诗里,而这诗又赋予了那康桥与这河以情意。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荡漾的是今晚的离情。不能放歌,只有别离笙箫,每一丝的流淌,都是无可奈何的感伤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只为拥有你而长久。不做水而随波逐流,甘做草而感触你的气息,只为将你流连。我不想回返,但那儿还有我的。挥手与你作别,心中流泪

悄悄地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于是虫也为我沉默......

诗中的河是静的。流淌的都是诗人不息的离愁。

康桥下的河,流淌的是志摩的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是李白的愁。“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是温庭筠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水向东流。”是后主无边的愁绪......

静,有时并不静。抽刀难断,理还乱。但只有这静,才能将心中的情倒映出来,也只有这河,能将心中的绪寄托。

诗中的河,是静的,静中是动。

诗歌中的河还是动的,流淌的是诗人的慷慨与豪迈。

一部《三国演义》耳濡能详,开篇便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大气磅礴与慷慨激昂。这江气势滔滔,每一滴浪花都渲染着豪迈的气魄与胸怀。

看着这江,举杯痛饮,“是非成败转头空”,洒酒祭苍穹,是多么豪迈。看淡过去的是非成败,领悟今朝的夕阳几度,毕竟青山依旧在,过去何以留恋?留恋处,也不过了了于空。渔樵于江渚之上,寒钩独钓,云淡风轻,春花秋月都已等闲。熨一壶浊酒,有多少古今之事,多少是是非非都付笑谈之中。

这条不绝的江水,从古至今,淘洗过多少历史沉沙?又荡涤着多少是非成败?永远也数不清。作者于不凡的气度中,将其付之一笑,以迎今朝之新日。

东坡赤壁怀古,无尽之大江记录着三国的狼烟。惊心动魄,折戟沉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东坡却“一樽还酹江月”。从容,淡定,豪迈。

动,有时并不动。击缶成音,是由于鼓者内心的静与淡定,才能击出跌宕起伏的韵律。心不静,则鼓点乱,鼓点乱,则人心乱。动中是静,故心静。所以在“大落幽燕,白浪滔天”之时,毛泽东才能越千年往事,看魏武挥鞭,方有此从容之气魄“换了人间”。

所以,诗歌中的河是动的,动中是静。

花自飘零水自流。诗歌中的河,是静,是动。

我愿是诗,将那情寄舟游于那河。

我愿是那河,在静中存动,动中取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