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域性和人文生活

2015-09-22 10:01 | 作者:千百读 | 散文吧首发

首先写这篇文章是个人观点大于社会热点,没有论证,只有论点,因为我很讨厌论证,过去人说的话就是话,现在说的话就不是话了,只有反驳过后能站住脚,一切风平浪静后还是高飞的海燕。每个人应约而同生活在地球的每一片土地上,有的是一方净土,有的是人间低于。

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亘古流传的人和地域关系的论述,不同的水土不仅滋养了不同的人更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过去文学史上就有各种流派的存在,剧本创作更是有明显的地域性,无论是舞台剧还是电视剧,有生命力的作品都有深刻的地域烙印,老舍先生的作品,讲述的大都是北京四九城的故事,他大多数优秀作品的故事几乎都是发生在他祖上正红旗下的属地,就是北京的地域文化。有些人说艺术来源以生活但高于生活,但有些人不认同说艺术不以生活做基础且高于生活的艺术都是瞎搞。扯远了,说地域吧...

文化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的思想、信念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形成应有的思想。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生活在不同文化规范下的人所具有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深深地根植于当地的文化传统之中,离开了自身所存在的文化,人类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地方养育着一方人,一方人有着这个地方的思想。从大到小来说中国华北、东北、西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都有所不同。大家也都看到,华北人精明,东北人直爽,西北人粗犷。这是很明显的地域差异,可大家发现这么一个问题没?北京人和山西生活的方式又不同,哈尔滨人与长的生活方式有所不同,武威人与天水的生活方式也有所差异。小到村与村之间,家与家之间,村于村之间是怎么一个不同呢?首先人类的生活受制于自身所生活的社会文化情境 文化本身又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结果不同。比如说山西W村有七组这七组分散而住,你会发现某一组人用上了收割机,一段时间整个村都会用上收割机,又某一组办了小型养殖场,过段时间这个村就有好多养殖场。在中国这叫跟风。但为什么会这样跟风呢,一是村居生活开放,人与人之间交流活跃主观。二是改革开放人民思想大解放,共同寻求致富的道路。三是被逼无奈,人家都这么生活,不这么生活不行。村居的生活方式与城市也有所不同,城市生活自由度相对没村落高,人口分散性紧密但交流互动性却又差,上班一锁门,回家一关门,几年过去了都不知道邻居是谁。但又城市生活人道德素质略高于错落人,但这几年下地厉害。这就个人主义对集体主义:汤皮诺的这两个维度与霍夫斯泰德的从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汤皮诺的概念更加细致:在他的观念中,个人主义是指人们把自己看作一个个体,而集体主义是指人们将自己看作团体的一部分。城市生活一直趋向于分团体形式。

地域的中性与感性这个维度主要衡量人们的情感表达。在中性文化中,人们的情绪被很好地控制,不会轻易表现在外面,西北人与海南人。而在感性文化中,情绪自然地表露在外面,如东北和南方。在特定文化与扩散文化中前者公共空间很大,而人们的私人空间很小,人们很在意自己的空间,只与关系亲密的人共享;后者则是指公共空间和个人空间大小类似,个体对公共空间也很在乎,因为侵入公共空间意味着可以轻易进入个人空间。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前者工作与私人生活区分明确,后者则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文化传统和历史孕育之下,每一块地生活的人都会有意无意感染这种地域的生活气息,北京生活的老太太英语说的杠杠地,W村的老太太没听过英语是个什么。在社会认知系统来说东西方不同的哲学和认识论在社会历史背景中建构了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中国人生活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中国人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用来关注外部世界,所以中国人的自我结构是依赖性的;相反西方人生活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体和自身的目标之上。自反封建以来,中国人一直在摸索继往开来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一再崛起。

几千年以前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本书《理想国》他把国家分了三个阶层:统治阶级、国家武士、平民百姓,他反对个人幸福无限强调城邦整体。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统治是为了被统治者的利益.而不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 为了证明正义的生活是有价值的生活.在第二卷中苏格拉底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认为城邦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是一致的.在他看来.每个城邦都有管理者.守卫者和劳动者.这三个阶层都各有其责,各有其美德.当这三个阶层的人各司其职,协调一致时。这个城邦就是具有了正义美德的城邦.同城邦一样,每个人的灵魂都具有理性,意志和情感三种因素,与此相应也有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美德。当这三种因素在理性的支配下协调一致时就成为一个正义的人。这是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摩尔本人的乌托邦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在这个国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是共有的,在战争时期它雇佣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摩尔本人是一个信仰很深的人,他曾经想过做牧师,他的小说可能受到耶稣会的影响 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文化和地域是不分离,有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就有怎样的地域文化。息息相关,人们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探索,终将世世代代留下文明和成就在开辟新的时代里繁衍不息,文化引领着一个地方的发展。文/

下一篇《人与自然的力量》 +微信yuzhu081511

评论